文旅融合让山西风光活起来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以“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而在文旅产业方面来说,表现得特别突出。去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文旅产业,要“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基本路径”;今年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又明确提出“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则是“挖掘人文景观独特内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加快推进非遗和演艺进景区”。这些,自然成了本届文博会重点展示的内容,各市、各县、各文化演出团体、各文旅文创企业纷纷争奇斗艳,显示了我省文旅产业的勃勃生机和文旅深度融合的累累硕果。
进入文博会主会场,穿过序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宽阔高大的文博会主舞台。从12月5日开幕,一直到12月10日结束,主舞台都不会空场,全省11市轮番登台亮相,举办文旅推介会。这些推介会开得很别致,好山好水的讲述自然少不了,更有各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好戏连台,锣鼓一响,台下就簇拥满了人,欣赏着来自三晋大地的传统曲艺,通过这些表演,对各地的文化特色、文化景观也就有了个直观的印象。比如:12月6日,“太原府城游”推介,莲花落《老街老巷老情趣》带领众多现场观众畅游了太原城,“打起竹板板响连声,请问这位师傅是哪里人?兄弟我本是山西人,从小就生长在太原城……”太原城八道老城门、70余条老街、60多条老巷子就这样在观众脑海中铺开。12月9日,运城市也用相声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推介旅游景点。而忻州的二人台、吕梁的秧歌、晋城的上党梆子等,这些各地文化名片式的曲艺,都再一次加深了观众对他们的印象。
实际上,文艺进景区,在我省文旅发展中,早有了榜样。前几年,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点”,平遥每年都能迎来大量客人,但是,碰到的一个问题却是,游客早晨来了古城,逛了一圈下午就走了,有的甚至连饭都不吃。“留不住客人”成了古城旅游最大的瓶颈。2013年2月,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首演,周二至周日每日演出两场,分别在下午2点和晚上7点,到现在已经演出数千场。凭借创新的形式、抓人的故事和能引起强烈共鸣的主题,到现在依然是场场爆满,不仅年年收入过亿,到现在累计演出收入超过5亿元,而且,靠此带动的平遥餐饮和住宿等收入更是无法计数。平遥,终于给了游客一个留下来的理由,一部剧让一个地方旅游得以嬗变和提升。
珠玉在前,其他景区纷纷效仿。2014年9月19日,《又见五台山》首映;2018年10月,《再回相府》上演……
由名导名团操作的经典佳作层出不穷,景区尝到了文旅融合的甜头。就像现在,太原晋源区全域旅游方兴未艾,而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已于今年6月推出,到现在已经演出近200场。演艺进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提升了旅游的内涵,增加了游客对景区的好感和认知,做到了文艺项目和景区的双赢共促。
假如说,演艺进景区,弥补了旅游六大要素中“娱”的一环,那么,非遗传统技艺产品和各色文创产品,则是要填充“购”的空白。
有数据说,发达国家旅游购物占旅游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而目前我国旅游购物的比重还不到40%。这说明,旅游纪念品市场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但另一方面,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却屡屡受人诟病,有人戏言,全国大多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出来的。
怎么样才能在这些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中脱颖而出,让游客爱不释手并充满文化、创意内涵?本届文博会琳琅满目的展品无不给人提示,其实还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八个字——传统技艺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创造性发挥创新性突破,要和现实生活、现代科技融合。
12月5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巡视文博会场馆时说,高平珐华器、平遥推光漆、新绛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同时提出,“我们不仅要把传统技艺打造得炉火纯青,还要不断创新,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展示、拍卖、鉴赏等手段,把‘山西三宝’推向国际,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巧合的是,楼阳生书记所说的“三宝”,珐华器和澄泥砚失传300年,推光漆在上世纪50年代也一度面临失传,都是负有责任心的传承人复原继承传统技艺,并大胆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才让这些古中国珍宝重新在世人面前焕发光彩,并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礼品和景区热销的纪念品。
“三宝”声势大涨,各地各家的“宝贝”也不甘人后。文博会的各大展厅里,最有人气的就是它们了。大的如等比例复制的鹳雀楼、应县木塔等,让人仰视,小的如糖人面塑,纤毫毕现,而举凡砖雕木刻、印染纺织、铜铁器具,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种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传统技艺产品,都被各地大力宣传。
而在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又经过现代化改造,能够出现在现实生活,具有现实功效的特色文创产品。交城县文旅局副局长高菲说,许多非遗技艺原来附着的载体,现在已经没人再用,成了“死东西”,如果仅仅是复原重现,单纯当成艺术品,没有实用价值,这样脱离群众生活的东西,也不会有很大市场。而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非遗技艺焕发生命力,重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城有个传统工艺,叫堆锦,融合了剪纸、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法,呈现出立体感十足的艺术效果,人称“软体浮雕、立体国画”。现在,他们将这个工艺运用到服帽箱包等物件上,因其端庄、典雅、华贵深受女性青睐。文博会几天,不断有人过来问询和商谈合作,已经有了好几个合作意向。
山西意合境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则是选定天龙山石窟为呈现对象。天龙山石窟始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明等不同时期形成现有规模,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石窟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最精美的典范,雕刻艺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一时期的石窟造像,是我国现存唐代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之一,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他们通过对太原天龙山石窟可收集的文字、图像、影像资料的深入研究,围绕“飞龙在天”,即飞天、圣寿寺龙纹和蟠龙松、石窟造像、天龙山等文化元素,提取出一整套内容自洽又具备不断优化潜力的、可直接或稍加改造就应用于产品的、具有显性文化传播力和丰富阐释可能的,极具鲜明性和辨识度的形象符号,然后制成祈福牌、立牌灯、丝巾等文创产品,使文化得以渗透进日常生活用品之内,提高附加值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文化的给养。尽管天龙山石窟的名气没有云冈石窟、莫高石窟、龙门石窟那么大,但他们的文化产品独具气质,在文博会太原展厅屡屡令人驻足,其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和恬淡雅静的风格,让人在喧闹的会场依然会享受到片刻宁静。该公司文化总监彭澄说,文化创意的作用,是用产品和服务,在地域文化和旅游景区的宣推、体验和品牌建立等全环节,不断影响目标受众的心智。“说白了,山西的厚重文化在书本、文件里说得够多了,反而是缺少轻、快、薄、锐的手段。好的文创,就是要补上这块空间,在文旅和群众之间建构出无形而密集的沟通网络”。
文旅融合,旅游搭建平台,构建空间,而文化却赋予其灵魂。同时,这些文化又非空洞陈旧的说辞和照本宣科的讲解,它是活着的文化,是游客和观众可感知、可亲近的文化,其内容和具体实践应以创意为核心、科技为支撑,生活为旨归,最终形成的旅游产品,才是文旅深度融合的产物,并对文化和旅游起到同等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山西晚报记者走出文博会主会场,回看巨大宏伟的场馆,豁然开朗——那是山西文化产业的展示台,更是孵化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