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的变化让吉利汽车在山西投资发展的信心更足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17年5月以来,山西全省不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作“升级”部署。
在这个过程中,山西营商环境变了吗?具体有哪些变化?山西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山西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东做客新华访谈时,说出了他的切身感受。
整体上,吉利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在晋中占地1450亩。2017年,我们整个产销是86168辆,工业产值达到82.58亿元,税收实现了5.6亿元。目前,整个项目呈现了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月产量已突破16000台。
在此之前,山西项目一度曾是整个吉利集团中建设周期最长、见效最慢的一个基地,我们从2011年签约,2012年建设,一直到2016年9月20号才下线第一台车,整个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这其中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还是生产资质的问题,让整个发展节奏很慢。
随着第一台车的下线,特别是在山西省委、省政府,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生产资质的问题,使晋中项目在整个合法化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有效的生产资质。
2017年1月到3月,晋中基地在集团加大投入的同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提升了产能,由过去一小时生产12台车提升到35台车。
目前来看,我们晋中这个基地,在全集团中是生产资质是最全的,拥有轿车生产资质、电动车生产资质、商用车生产资质;产能也进入了“3.0工厂”时代,在全集团名列前茅。
首先,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的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山西汽车工业,特别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其中,楼阳生省长提到,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在我们项目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营商环境的变化,让我们在山西投资建设的信心更足了。
2018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把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同时,吉利集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今年追加十亿元,已经确定将纯电动车项目落户在晋中,并计划在今年4月份投放市场。
2018年,我们规划生产13.5万辆新能源汽车,挑战目标是15.3万辆;今年计划实现工业产值120亿元到150亿元,税收争取突破15亿元。
行业内,我们努力成为山西转型综改的一个示范,真正为山西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首先,得益于政府的“无审批承诺制”,助推我们园区在零部件企业的落户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7年,我们与11户零部件供应商签约,其中4户已经开始生产,其它7户计划在今年3月投入生产,这对零部件的保障、产品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政府在企业服务和帮扶中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质问题,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有人管。在政策上提供了很多支持,我们现在已进入转型综改示范区,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晋中市委、市政府也给予了很多引导和帮助。公司现在成立了党委,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同时,企业负责人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和鼓励,2017年我们分管生产工作的副总被授予晋中市劳动模范称号,而我也有幸成为人大代表,参加本次大会。
政府还给了我们很多关爱。有一件事让我特别感动,就是2017年春节期间,晋中市委、市政府率队在大年三十和我们整个团队一起欢度新春佳节,这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总体来说,我们在山西发展过程中,切实感到了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确实激励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大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山西发展的信心很足。
作为晋商故里,我们希望在诚信山西、诚信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企业可以真正安心置业,把产业做大、产业链做长。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前瞻性、持续性的政策,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广泛征求行业内、新能源领域从业者的意见和建议,一起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调整。
对于我们这些从外地来的企业而言,一直希望可以实现“山西人造山西车,山西人管山西人”,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对此,我们要快速推进“山西人管山西人”的培养。因为山西原来的汽车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加强引导人才集聚、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
人才集聚过来之后,我们还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把人才留在这,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山西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留住人的同时也要留住心,真正让想干事、干成事的人凝聚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