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创造多个中国第一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70分钟,70余幅图片,浓缩的数百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成就一览无遗。
5日上午8时,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山西是个好地方”字样的宣传语格外醒目,瞬间让参会中外媒体记者们倍感亲切。序厅内,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着山西70年来,尤其是近两年在转型发展示范区、能源革命排头兵、对外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9时,中外媒体陆续到场。“好漂亮,这就是中国的剪纸艺术吗?”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梅花的手中,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艺术品吸引了不少中外媒体记者的目光。来自中阿卫视的记者艾琳娜和今日中国英语版编辑、记者黄浩等连连夸赞:“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确实是个好地方!”
展厅内,核电站环形起重机缓缓转动,堪比一人之高的卫星发射塔架,外形极致流畅;国内首家人工智能级运动场太原红灯笼体育场,首次运用了5G+ AR技术,科技范十足;两个栩栩如生的机车,安静地卧在展厅一侧,金属感爆棚的外形,俨如飞速发展的山西,风驰电掣,阔步冲出了亚洲……
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专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跟我来,360度带你领略国务院新闻办的山西风采!听我说,70分钟的高光时刻,一组组数字告诉你,山西曾创造且仍在领跑的多个中国第一;一起品,你我之家乡的改变,让我们“7待”自豪的新时代新转型新未来,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点赞。
曾经,中国最大的动力煤基地、新中国第一家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个纺织机械厂、第一台燃气轮机车、第一条重载铁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特高压电网……这些都出自山西。目前,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等生产基地,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都在山西。
而今,三年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800万吨,居全国第一;发布中国第一个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文艺精品创作居中国第一方阵;优秀文艺作品数量全国领先;率先实现监察体制改革全覆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全覆盖。
一分钟如何了解山西?一分钟,山西发生了什么?25人漫步平遥古城,品味晋风古韵;10人置身云冈石窟,感受纷繁艺术宝库魅力;13.6万立方米黄河水,在壶口汛期奔腾而下;1067位国内外游客,走进三晋;1.08吨山西食醋销往四方;120次手起刀落,削出山西美食名片;光伏发电1.06万千瓦时,新能源带来新活力;4.36万元,用于高技术投资;植树造林8.9亩,营造诗意栖居环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亩;“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传输数据18000Mb;30次腾空跳跃,成就蹦床世界冠军梦想;立洪洞树下,追忆根祖文化;听吕梁传奇,感受民族气节;临汾河两岸,领略古今文明;赏悠悠古城,体味晋商智慧;登雁门关隘,感慨表里山河;观巍巍太行,纵览三晋风河……一分钟,山西尽收眼底。
七大篇章,70余幅图,以习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来回看这70年发展的成就,整个贯穿五位一体,方方面面兼顾到,突出山西的三大目标,一个是70年成就综述,还有三大目标,另外就是绿色生态。
作为此次“山西是个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和特色展示策展负责人和此前外交部蓝厅的策展负责人,许凌云详细对山西晚报记者做了全方位介绍。一幅幅图案背后的故事,代表的意义,娓娓道来!
此次展览与外交部蓝厅风格及内容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由两部分组成,整体展览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内容全面。和蓝厅的区别在于:一是这次的主题——山西是个好地方,这个是习总书记来山西视察时说的一句话,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二是紧扣70年的成就,因为整个展区空间有限,我们要取其精华,用最小的篇幅、最有代表力的图片、最简洁的语言,把山西70年成就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呈现出来。
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三晋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全省经济建设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的历史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极度贫穷到小康富裕的历史巨变,生态环境实现了从荒芜脆弱到绿色宜人的历史巨变。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深情牵挂着山西,将山西设立为中国唯一的全省域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中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为山西新时代、新转型、新未来指明方向。
因此,展区最开始,浓缩了一些数字,宏观经济GDP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另外突出了山西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在1949年第一产业农业规模最大,2018年第三产业超过一半,服务业成为山西的第一大产业。整个第二产业成为整个山西经济的脊梁,一产占比比较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山西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山西的意义来讲,比别的省份意义要大。
另外,老百姓民生生活方面,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提升,看病更方便了,生态环境有了更大的变化,全民素质提升了,教育质量变好了。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下降。山西的70年变化太大了。
山西是中华文化发祥地,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对中国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里面的选题体现了70年山西创造很多中国的第一。缺点则是版面太有限了,当时选了二十多个第一,来这里只展出了四五个。
这个篇章一方面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整个中国70年来的高速发展起到了能源支撑作用,既保证了能源的安全,也保证了能源的供给。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煤炭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外输量全国第一,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70年来,山西创造了很多个“中国第一”。中国一半的灯是山西的煤点亮的,山西的外输电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原来的定位是能源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在山西非常突出,当时整个国家的布局形成了整个山西的产业结构。
此外,山西作为全国最大的动力煤基地,大秦铁路是山西煤炭外调的重要通道。山西的热高压网,新中国的第一炉不锈钢产自山西,新中国第一个自主建立的重型机械企业就是现在的太重集团,这是浓缩这70年山西对于中国工业发展的贡献,包括太重,我们都是选的最新图片展示,突出原来的对比。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比如三峡大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背后的支撑都是山西,都是山西制造的,大家只知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不知道舞台背后的支撑,这就是山西的整体形象。
山西的很多改革都能进入中国的第一方阵,像监察体制改革,省市县的全覆盖,山西都是走在全国的前列。
山西省是中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时代,山西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工业结构反转”实现突破,服务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第一大产业,“一煤独大”正在走向“多元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许凌云介绍,中国最早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到后面探月工程嫦娥号、神舟号,大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欢欣鼓舞的时候,其实,整个技术支撑都是由山西提供。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扎到海底下的基座就是太钢的双向不锈钢做的,它的耐腐蚀技术、抗压能力等各方面工艺都是世界最先进的。还有海上风电机组,山西专门做了一个模型,这也是国内领先。要知道,他并非简单地把路上风电机移到海上,而是要克服很多海上的施工难度,海水侵蚀,海上各种灾害等不确定性,技术难度非常高。
对山西而言,目前的转型发展,综改示范区,能源革命排头兵,是这次发布会最重要的核心。
2018年举办的太原低碳论坛上,山西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2019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山西成为中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
过去山西一直被人说是煤老大,产量是最多的,现在山西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所以对煤炭的产量在控制,退出产能关闭的小煤矿比很多省的大煤矿都要大,整个煤炭先进力已经达到了全国的先进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不追求产量,追求高质量发展,这样腾挪出的空间,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山西正在全面构建现代能源新体系,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山西坚持走“减、优、绿”之路,近三年累计退出煤炭产能8841万吨,居全国第一,先进产能占比达到57%;煤层气、光伏发电等规模全国第一;山西潞安集团通过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将煤从燃料变为材料,生产出高端合成油、蜡、化妆品原料等5大类54种精细化学品;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省会太原已成为全球首个出租汽车100%纯电动化的城市。
对外开放新高地展板从文化教育经济还有经贸各个方面,各自选了一些亮点。山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开放基因和重商传统,明清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进入新时代的山西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拓北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国际经贸协作。山西在国际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有53对国际友城、100对友好合作伙伴。这里展示的是山西在经贸、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情况。
右玉县70年坚持治沙造林,人工植树一亿多棵,将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铸就了“右玉精神”。习总书记称赞“右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山西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统筹做好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
如今的三晋大地,绿色越来越多,山川面貌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山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有“5000年文明看山西”之美称。
山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数量都在中国位列第一,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已经成为山西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