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非遗 人民的非遗 你我共享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社会氛围,由市文旅局主办,市文旅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纪念建党100周年2021年太原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太原记忆”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重点活动有五项,并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宣传解读普及《非遗法》。
6月7日至6月14日在市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市文化馆)一层展厅成功举办活动。展览分历史渊源、传承不息、创新之路三个板块,集中展出了明清珐华琉璃藏品和苏氏琉璃非遗传承人作品共计100 余件。在线下实物展示的同时,此次活动还通过“市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市文化馆)数字展厅”云展览、“太原非遗”抖音直播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线日上午召开学术研讨会,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苏氏琉璃珐华“如何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如何深挖历史文化,讲好山西故事”等五个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2021年6月12日下午16:00,80余名服饰表演者在太原古县城以不同形式的传统服饰,进行舞台展示和节目表演,在传播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6月13日下午15:00,元香传统制香技艺以及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携弟子走进武警中队,与武警官兵共度端午。活动中,制香技艺传承人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讲述了端午香文化知识,大家通过品香茶、闻香品、观香料等方式,感受到香文化的魅力。形意拳传承人则为战士们带来精彩的形意拳展示,现场教学基本拳法,受到武警官兵的喜爱,并初步达成定期授课的意向。
6月13日上午,古法手斫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举行收徒仪式。仪式是对传统手工技艺师承体系的尊重和传承,并以此向社会承诺传承人庄严的责任,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也是履行《非遗法》的重要措施。
借助“太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非遗”抖音平台,汇集各类太原非遗影像短视频进行公益性展播,让非遗保护成果惠益人民群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非遗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原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改革合并后为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市文化馆)重点开展了“活”系列、“研”系列、“云”系列三大块工作。
● 非遗进校园常态化教学薪火工程。2017年起,通过展演、常态化教学、教学成果展示等形式,组织晋剧、太原莲花落、太原锣鼓、面塑、绳结、剪纸、太原民歌、快板、软陶、皮影戏、形意拳、傅山拳法等20余个非遗项目,40多位传承人走进万柏林实验中学、进山中学、省实验小学、新建路小学、晨景幼儿园、杏花岭区第一幼儿园等近20所学校开展进校园展演10余场,常规教学1000余课时,受惠师生3万余人次。
● 太原方言采集工程。2018年开始,由非遗中心牵头,依托山西大学语言研究所专业研究团队,历时120天已经深入各市县(市、区)14个采集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太原方言采集工作,共收集文字资料14册,采访发音人30余人,摄录80多小时,形成方言文稿7册24万字,基本达到国家语保标准,可全国通用。在发展中心一层我们正首次建造太原方言博物馆,馆中将以方言、方言文化为内容,以语料库为基础,并重点通过影像、传声、录音等数字化体验形式,让大家更加方便直接的感受到我市语言文化的魅力。
● 抢救性记录工程。用影像方式记录古寨豆腐制作技艺、晋源猪血灌肠、王吴猪胰子制作技艺、结疙瘩、秸秆编织、一掌金、皮影戏、东于架火迎鼓艺术、苏氏琉璃烧制技艺、太原秧歌、太原民歌、岗北秧歌等项目及传承人,并制作出光盘《舌尖上的太原》《指尖上的太原》《感知清徐 寻梦老家》《留住太原好声音》《苏氏琉璃》出版发行。
● “传承中华文脉讴歌新时代”非遗春晚。2018年,受邀组织13个非遗项目近200名艺术非遗工作者、传承人,与来自全国的39项世界级非遗、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节目参加“中国首届非遗春晚”。在太原工人文化宫连续组织“传承中华文脉讴歌新时代”非遗春晚,各类非遗传承人云集在一起,展示了涵盖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在内的非遗项目,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盛宴。参与演出人次1000余人,现场观众人次5000余人次,网络直播观看30万余人。
● “中国功夫武耀龙城”武术展演。2016年起,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将组织20余个优秀传统体育类项目200余名传承者分别在晋源体育公园、小店文化广场、杏花岭龙潭公园、迎泽区景区、太原美术馆等场所举行中国功夫武耀龙城武术展演。
● 非遗文旅小镇建设。2018年打造在杏花岭区小窑头太原第一家非遗文旅小镇成功吸引清式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古法手斫古琴技艺等21个非遗项目入住小镇。接待各类参观、各项研学、各种志愿者活动等30万人次,进驻的非遗传承人也因小镇扩大了项目影响力。2021年,借鉴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建设经验,在我市南部的小店区刘家堡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正式挂牌并对外开放。至此,我市已形成南北连贯既非遗主体突出,又旅游形式各异的文化旅游带。
●研学。借助非遗文旅小镇、展览会等,组织大中院校、彩虹志愿者服务团、山西晚报小记者团等开展研学活动。
●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围绕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成功经验等开展研究。完成《太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太原秧歌的非遗保护及发展思考》课题内容及有关论文。在2018年,正式出版书籍《文化工匠》。
●研讨。连续三年组织非遗基层工作人员培训班,组织非遗传承与现代商业模式融合发展研讨会、山西三宝之珐华苏氏琉璃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收到非常好的研究效果和社会效应。
● 云游非遗。2021年3月“太原非遗”官方抖音账号正式开通,发布短视频作品37件,粉丝量6300余个,播放量60万,6月正式开通直播功能,抖音设置公开课、非遗推介、研学游学、宣传展示、非遗浏览等栏目。
1、“文悦龙城——太原非遗名人访谈录”是与太原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长期合作,常年访谈播放的电视类栏目,面食制作、茉莉花茶拼配技艺、舞狮等30余个项目已经接受了访谈并在每日文体频道播放。
2、网络直播,自2017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均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除此以外,联合太图抖音直播间访谈、探索非遗,设立非遗公开课,“太原非遗”抖音上线后,也已开启直播模式。
● 云传非遗。与太原经济广播FM104.4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两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庆日,组织民俗专家电声传音讲述太原民俗活动。
● 二青会非遗文化互动展示中心。青运村设立文化互动展示中心,面积525平米,场馆建设以“互动体验晋文化 鉴赏品味老太原”为主题,按照“唐晋铸梦、晋阳古风、龙城精艺、并州匠心”四个板块进行展示。接待福建、江苏、海南、河南、四川等各省代表、运动员、央视及各省媒体记者2000人次。赠送非遗纪念品500余件,参与现场互动1000人次。传统家具制作、琉璃制作、核桃木雕刻等项目接收订单近10项。
● 二青会开幕式。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背铁棍、风火流星参加二青会开幕式的演出。
● 太原市非遗传承人抗疫优秀作品展。展出此次抗疫期间,太原非遗传承人创作的晋剧、莲花落、剪纸、刻瓷、面塑、刺绣、葫芦、书画等在内的抗疫题材优秀非遗作品。
● “找年味 来太图”年俗非遗展。采用静态实物图片展览与动态技艺传承相结合,墙面图片和立体实物展示相交互的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地呈现出儿时记忆、中国味道、活力非遗三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