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西改革开放40年口述史】叶相周:太钢改革开放

2023-04-24 15:31分类: 山西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文原标题:《【山西改革开放40年口述史】叶相周:太钢改革开放路——从内部承包到接轨世界》

  叶相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1937年11月出生。历任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初轧厂技术员、工段长,设备副厂长、厂长等职。1985年任太钢党委副书记,1988年任党委书记。1992年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1934年8月,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破土动工。从1952年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太钢逐步发展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综合性钢铁企业,为中国冶金行业的发展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叶相周所在的初轧厂,建于1958年,主要是将钢锭开胚,为后续钢材轧制打基础。1962年到1992年,从初轧厂的技术员,到太钢党委书记,叶相周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给太钢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虽已退休十余年,但始终心系太钢,叶相周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在初轧厂工作和生活的许多难忘的情景。

  1962年,叶相周进厂时,厂里的炼钢能力很低,生产一片萧条,职工工资一成不变,每月51元的工资,叶相周一直拿到1978年。当时的太钢处于亏损状态,有人开玩笑,太钢连一根冰棍钱都挣不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钢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钢厂,厂里的进口设备在全国同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初轧厂内的初轧机引自前苏联,当时在国内已算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厂子,但依旧达不到年产100万吨的要求。1975年前后,全国开始慢慢恢复生产建设,太钢和初轧厂的产量慢慢提高,但依旧达不到要求。

  上顶钢,下压材,初轧厂处于咽喉地位,当时没有连铸机,好多钢锭都开不了坯,没法轧制钢材。1982年,叶相周担任初轧厂厂长时,仓库里面、铁路两旁到处堆的是开不了坯的钢锭。

  这时,公司提出要改革开放。什么是改革开放?怎么改革开放?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叶相周当时认为,承包就是改革。

  1983年,叶相周带领大家第一次在小机修搞了一个承包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又与太钢公司实行了吨钢工资含量承包。

  轧一吨钢给多少工资,轧不下钢工资也发不了,这种承包风险很大,但确实激发了大家的干劲。原来一个月只能加工几吨,承包以后一个月可以加工十几吨,工人工资明显提高。 据叶相周回忆,尝试承包以前,厂房库里、铁道两旁到处堆着等待加工的钢锭。实行承包当年,不但把库里、铁路两旁的钢锭加工完,还把公司卖出的钢锭又承包回来加工开坯。出国考察的公司领导回来,看到厂里的情况大吃一惊:多年堆积如山的钢锭竟然没有了,高兴得不得了。

  承包改革,极大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6年3月,叶相周被派去奥地利考察学习,为厂里引进一台连铸机,解放了初轧机,直接将钢锭铸成钢坯。随着后期初轧厂设备的不断改进升级,初轧厂也由单一的开坯作业发展成一个综合性轧材厂。

  原来设置的均热、轧钢、精整、天车、机械、电气、刹皮等7个工段,按工序流程精减为均热、轧钢、精整、电气4个工段,同时,从优秀的工人中选拔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当时厂里有一个叫郑国元的工人,是脱锭组的一个小组长,平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生产任务完成得很好,而且把自己的小组管理得井井有条,设备都擦得锃光瓦亮的。他的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厂里果断提名他为党支部书记,最后,他由一名普通工人被提为干部。

  叶相周刚到初轧厂时,厂里的领导干部都由市里统一任命。改革开放以后,人才改革也有了明显变化,大胆启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为超额完成承包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初轧厂轧制良锭118万吨,1984年达到128万吨,1985年又完成142万吨,远远超过100万吨的年任务。后来厂里又引进连铸机等设备,初轧厂的效益慢慢好起来。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太钢,已发展为集铁矿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具备年产1200万吨钢(其中45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改革开放,不仅让初轧厂迅速发展,也让太钢腾飞起来。

  首先要解放思想,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从以前的“不敢干”,到现在“干得很有劲头”。国家经济政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也跟着放手去干。从“完任务”,到承包制,再到自负盈亏,国家的各项政策,大大激活了企业的发展。

  新的时代,改革开放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叶相周看来,现在的改革开放,是要与世界接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钢职工由当时的七八万人变成现在的两万人左右,钢年产量由100多万吨到现在的千万吨以上,人员减少,产量增加,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

  为积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太钢产品由技术不成熟的粗钢,打造出高端碳纤维、笔尖钢、全球最大不锈钢化学品船用双相钢、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硅钢等一大批明星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领域,成功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回顾:安徽男子介绍老婆卖淫周围邻居多是客人竟还有妻子堂舅

下一篇:自驾山西赏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自驾游之旅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