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共生: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黄浦江两岸文化空间的变迁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其两岸的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对上海独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黄浦江两岸也集聚了上海典型的地域性的文化空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更新过程中水岸空间的文化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同济大学出版社新书《水城共生: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黄浦江两岸文化空间的变迁》,在城市更新的研究语境下,将上海水岸再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水岸再生中的文化与价值取向。
本书作者之一同济大学教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伍江在序言中写到:
上海黄浦江自2002年两岸综合开发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年底黄浦江两岸45千米水岸空间实现了全部贯通,逐步实现了“还江于民”的发展愿景。习主席在2019年11月视察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上海“十四五”规划中再次提到上海的“一江一河”发展愿景,并正在开展专门针对“一江一河”公共空间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旨在推动建设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这部著作是基于城市更新的背景,对黄浦江两岸空间的系统性梳理,并创新性地以文化作为抓手,挖掘了全球化以及城市更新等背景下黄浦江空间变迁特征及内涵。针对黄浦江两岸区域发展系统性脉络性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缺状态,我认为这一研究是对此领域的补充。作为丁凡博士的导师,我由衷高兴地看到她的研究成果能够公开出版。在当前“人民城市”以及上海城市“一江一河”高品质发展的主题下,黄浦江两岸将继续实现其公共性的开放。黄浦江两岸空间开发的内涵在未来将会被继续挖掘,本书的研究价值也必将会持续下去。
城市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旧建筑、旧设施的翻新,不仅仅是一种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不仅仅是一种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经济行为,它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
在全球文化的冲击下,上海也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自身文化的迷失以及对自身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开埠城市,上海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上海的城市文化受到异质文化的深入影响,对于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程度地交融。上海的城市历史赋予了上海城市独特的空间,无论是历史风貌街区、工业遗产、滨水空间还是居住社区,这些独具上海特色的城市空间都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反之,城市的文化也对其物质空间形成和演变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寻找自己的新身份以及采取何种更新的价值取向?首先应该对自身的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避免对于国际化文化模式的复制,创造并延续自身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城市更新最重要的内涵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文化的传承,在保证城市已有文化积累得到充分保护与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文化不是口号和工具,不仅仅是城市空间内一些设施,例如文化设施、艺术装置等的依附,也不仅仅是创意产业、文化节庆、旅游等带有士绅化色彩的高端消费,而是从城市本身生长出来的,对城市发展的本质规律的挖掘与传承。同时,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应用除了是当今新时期上海城市更新的任务和要求之外,亦更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解并作出应对和判断。
当今的上海城市更新正朝着小规模、针灸式、多维度的有机更新方向发展,以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保护为特色。在未来,城市更新将更加注重城市的文化、价值与城市中多数居民的公共利益。
本书梳理了世界范围内城市更新的相关概念和总体性特征,在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与新时期文化转向的背景下,探讨上海黄浦江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书中的案例选取范围涉及当时已经相对成熟的四个黄浦江典型水岸案例:外滩、陆家嘴、徐汇滨江以及后世博园区水岸区域,分别代表了四种特征的水岸文化,形成以历史遗产保存为特征的水岸再生——外滩,以水岸新区建设为特征的水岸再生——陆家嘴,以大型文化事件引导为特征的水岸再生——后世博园,以及以工业文化遗产集聚为特征的水岸再生——徐汇滨江,试图覆盖黄浦江水岸发展的典型类型,并逐一分析每个区域城市更新的发展历史、空间层级的水岸再生中的特征与冲突、城市更新策略,对我国城市更新和城市水岸文化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丁凡: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发展部副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博士,城乡规划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城市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城市媒介理论。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建筑学报》《建筑师》《探索与争鸣》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级人才计划——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省部级人才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获同济大学优秀出站博士后表彰。
伍江:同济大学教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亚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理事长。Architecture Asia主编、《时代建筑》编委会主任。曾任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长期从事城市建筑历史、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问题研究。著有《上海百年建筑史》《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历史街道精细化规划研究》等多部专著。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 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来了!坐巴士打卡历史建筑看汇演秀出十年成果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转让北京航天海鹰星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 上海体育场全新亮相 徐家汇体育公园的蓝图正在变成“实景画”
- 外国人看上海:在历史和未来中感受城市变化
- 上海文艺出版社《北纬四十度》《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中华五十六民族》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里弄居民为何广泛组建“劳动人民自己的图书馆”
- 上海一景点火了根据“红楼梦”而设计距上海市区65公里
- 上海青浦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启动修缮 千年古塔将重现秀美风姿
- 今天无锡见证历史性时刻!
- 上海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遗址还推断出上海人最早的祖先是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