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过年”已成上海市民新习俗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海是全国文化消费的领头羊,这个春节也不例外。昨天,记者从市文广影视局获悉,这个春节,上海娱乐市场人均消费超过150元,观影、看戏、看展,成为春节文化新习俗。
春节期间,上海文化娱乐市场消费人次约100万人次,消费总量近2亿元,人均消费150元以上。这些消费包含了看戏看展卡拉OK和网吧等消费,但没算上火爆异常的电影市场。
尽管电影市场人士都说,春节档票房年年创新高,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在作贡献,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单城市场,上海的电影院同样火爆到“买不到票”。
据统计,2018年上海地区春节档影院票房为1.81亿元(记者注:数据仅统计了2月15日-20日,正月初六即2月21日的如果统计在内也将超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1.28%,放映场次6.65万场,观影人次412.43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增长30.73%,平均票价43.85元,同比去年增长0.43%。
春节期间,部分剧场按照惯例休息,但仍有不少剧场正常开放,向市民提供文化服务。据统计,上海各大剧场共上演了34台节目262场演出,接待观众29万多人次,票房收入800多万元。
这些演出包括了大剧院的越剧《红楼梦》,东艺的《春节序曲交响音乐会》、《笑星群英会》,逸夫舞台的京剧《龙凤呈祥》、滑稽戏《连升三级》,音乐厅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歌曲名家演唱会,游客聚集地迪士尼乐园的《冰雪奇缘》、《人猿泰山》和《杰克船长》,马戏城的《时空之旅》、《欢乐马戏》等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让广大市民在春节中享受文化盛宴。
上海近些年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加大了投入,而这个领域在春节期间虽然并未创造太多经济效益,却创造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新春长假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按照规定向市民群众免费、优惠开放。据不完全统计,长假七天时间,三类公共文化场馆总接待人次约60余万。上海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内,紧紧围绕新春民俗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逾2300场次,营造和谐欢乐的节日氛围。
此外,美术馆博物馆也是展览丰富,营造了浓郁传统文化氛围。据统计,约15万观众走进美术馆,欣赏近60场展览,参与近20场公共教育活动,数字较2017年略有上升。其中,5家市级美术馆举办展览19场,吸引观众超过86000人。中华艺术宫《“从石库门到”上海美术作品展》开幕至今累计观众人次接近70万,成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展览。此外,春节期间有近80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参观总人次超20万人,上海博物馆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等展览受到市民和游客热爱。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