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小区搭灵棚风俗与生活该如何平衡?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普陀区长征镇中江路1070弄芝巷小区的多位居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连日来,小区内有多户人家占据公共区域搭设灵棚。浓烟袭扰,哭灵惊魂。芝巷小区主要由多层老公房组成,住有居民650户左右。居民赵女士是前两年刚搬入小区的,最近小区里接二连三有人搭灵棚办丧事,让她不堪其扰。(1月9日 《新民晚报》)
死亡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死亡而举行的葬礼也是人生礼仪中极为繁杂隆重的一项仪式活动。人们都想庄重、严肃地处理已故亲人的丧事,送好亲人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但由于现代部落空间的巨大改变,城市中出现了不少由于办丧事而出现居民间矛盾的事件。那么,在现代个体空间越发紧密联系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如何平衡风俗与生活?
丧葬是整个人类社会都重视的事情,它暗示着人类万物有灵的观念下产生的灵魂归属仪式,仍旧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也成为个人与民族解决自身起源与终极问题的现实需要。国人总说“死生大事也”,我国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丧葬礼仪,自《周礼》确定了丧葬礼仪后,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更加规范的形式,也形成了丧葬文化。到现代,丧葬礼仪的程序变得较为简单,更加现代化。如果说传统的丧葬文化具有亲情、社会、宗教等多重需求的满足作用,那么现代则更加倾向于亲情满足的需要。家属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再加上社会资源不足,因此在小区中搭灵棚也是迫不得已。而我们理应对他们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善意。
同时,搭灵棚、烧纸钱、吹唢呐等行为是家属对死者的一种可见的悼念形式,既然没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并且相关管理者也同意家属的行为,那么管理者也应考虑到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一方面基层管理者可以提前准备搭灵棚的地点和规模,规划具体的地点满足家属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哀乐播放的音量与时间,焚烧冥纸与逝者遗物的地点也可做相应的规划,最大限度地平衡办丧葬的居民与其他居民的权益。而小区内属于公共区域,家属也应多考虑其他居民的生活,尽量减少对其他居民的利益损害。
风俗与生活的冲突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平衡二者需要我们的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而对于传统,我们应保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创新态度,使传统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