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全力打造“百年老店”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4月下旬,好消息从渤海之滨的天津石化传来:由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工程公司”)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天津石化15万吨/年CHP法制(CHPPO)装置已平稳开车运转满100天,标志着上海工程公司的“环氧家族”系列工程技术又一次为国家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上海工程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家CHPPO专利商,贯彻“科研+工程”理念,把科研技术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既是我们的工程实力,也是我们的技术实力,我们将以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为目标,不断提高设计能力、项目管理水平,强化工程转化能力,推动国内环氧化物装置建设,在环氧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等领域取得新成效,打造‘上海工程解决方案’品牌。”上海工程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新明说。据悉,是重要基础化工原料,以环氧丙烷为代表的环氧化物拥有庞大“家族”,在聚氨酯、聚酯纤维等聚合物,以及药物和精细化学品合成方面应用广泛。
今年恰逢上海工程公司成立70周年。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医药、化工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的大型综合性工程公司之一,上海工程公司成立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稳步向前——
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包括新中国第一条青霉素生产线、第一家中外合资药企、第一个维生素C生产车间、第一个石油化工引进装置设计、第一套乙烯装置设计、第一座炼化一体化和煤化一体化基地以及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项的“南方炉”,成为全球许可产能最大的环氧丙烷专利商……
累计完成了国内外各类工程项目8500多项,荣获国家、部、省(市)级优秀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近700项;
组建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赢”的人才队伍,依托5位国家工程设计大师、10位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及一大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机制。围绕产业链布局,推进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揭榜挂帅”,形成以重大科研攻关、重要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的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当前,公司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超过七成,各类执业资格人员300多人,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在70年发展中,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秉承“匠心报国、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初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缔造了诸多国内“第一”和精品工程。公司绘就了上海石化、高桥石化、扬子石化、上海化学工业区等炼化基地的蓝图,在一座座工程“丰碑”背后,凝结了一代代上海工程人的智慧与汗水。
未来,上海工程公司将继续保持优秀品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匠心报国、创新求实、人本诚信、奋进共赢”的企业精神,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凝聚力量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对上海工程人而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必修课,公司的发展始终紧跟共和国的前进步伐,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镌刻在每一个上海工程人的心头。
1953年,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缺医少药,第一代上海工程人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沈阳,轻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公司东北分公司应运而生。继而转战石家庄,扎根上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此期间,公司以强国为己任,发展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先后完成了华北制药厂、东北制药厂和、兰州石化、大庆石化等大型重点项目,助力国家解决了国内石化工业基础薄弱、百姓缺医少药的难题,逐渐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和医药化工的骨干企业。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司转变经营方式,由单一设计院成长为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企业,首批取得了“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证书。2002年,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专业化重组部署,公司以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为核心,联合金山工程和上海高桥石化设计院进行重组。
重组后,公司凝心聚力,扬帆起航,先后完成了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大庆石化等乙烯装置建设,设计了大冢制药公司输液工程、总厂年产1000吨C车间等项目,多个项目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擦亮了公司乙烯和医药领域“金字”招牌。同时,借船出海“走出去”,承接了沙特SABIC聚烯烃等海外工程,成功实现从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转型,实现了大跨越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凸显,公司因势求变、抢抓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市场导向,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在深耕细作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的同时,不断拓展绿氢、生物质能源、可降解材料、高端碳纤维等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主动尝试不同商业模式,取得了良好业绩。公司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谱写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近3年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实施世界领先发展方略,系统谋划实施上海工程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打造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的发展愿景,提出了公司发展“12345”和党建工作“1235”总体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确保公司勇立潮头、基业长青。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上海工程公司牢记“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使命担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抢抓机遇、主动出击,躬身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专利商+承包商”“打造前期工作品牌”“价值创造”等发展理念,持续完善技术链、产业链,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全面开启了“上海工程再出发”的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传承超越。上海工程公司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将“匠心报国、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初心牢牢镌刻在血脉中。
回顾70年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上海工程公司的“传家宝”,也是公司永葆初心的精神源泉。自成立以来,上海工程公司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三个务必”,把准政治方向不偏航。
围绕在新征程上的新使命新任务和公司发展目标,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研究解决动能接续、市场接续、人才接续问题,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公司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公司发展的“压舱石”“主心骨”,面对“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势,上海工程公司坚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业务,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攻关,跻身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动能。创新则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新引擎”。上海工程公司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攻关“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统筹协调更是公司发展“指挥棒”“施工图”,在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坚持深耕传统石油化工和医药化工、和“两大领域”,着力强链补链建新链,打造全产业链竞争力。发挥好公司技术研发及工程转化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技术先导优势。
在强者如林、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上海工程公司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还有赖于传承70年发展深厚底蕴,努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上海工程解决方案”。为此,公司做强前期工作品牌,深化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提升设计、采购、施工创效能力,并通过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护航项目安全平稳开展,做到“干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拓一片市场、交一方朋友”,打造受人尊敬的卓越工程公司。
与此同时,文化传承赋予了上海工程公司上下齐心的精神面貌。秉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与中国石化“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初心同心同向,与“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同频共振,上海工程公司喊出了“共创卓越、共享未来”的响亮口号,打造“匠心报国、创新求实、人本诚信、奋进共赢”的企业精神,着力增强企业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通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多平台讲好上海工程故事,焕发老牌国企勃勃生机。
70年来,上海工程公司始终坚持依法合规和诚信经营,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底线,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筑牢安全基石,擦亮绿色环保亮丽名片,让“上海工程公司”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70年来,几代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打响了“上海工程公司”的品牌,为国家石化、化工、医药等实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张新明说,“站在公司成立70年的新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匠心永驻,朝着新的征程奋勇前进。前进路上,要始终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梦想和蓝图变成现实,在筑梦百年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几句话,展现了上海工程公司当下的精神面貌:上下一心,围绕“12345”总体思路,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实现全面超越。
观大势、谋大局,绿色低碳是上海工程公司未来的发展底色。公司将聚力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在绿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动力电池、废旧塑料回收等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攻关,打造PGA(聚乙醇酸)、PBST(聚酯材料)、环保型环氧氯丙烷等绿色技术体系和技术快速迭代体现,形成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为承担更多国家战略科技攻关任务奠定基础。
抓好攻坚创效、高质量推进集团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是新时代的发展要务。上海工程公司持续优化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加强建设过程管理,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把精细管理融入项目建设全流程、各环节。
作为央企的一员,上海工程公司牢记使命担当,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不断深化改革,对标一流提升管理。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目标任务持续完善制度,对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清单,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市场化用工机制,推动“三能”制度化、常态化,激发改革发展活力动力。持续推进风险防控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全面强化依法合规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入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完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重塑“1+3+1”(运营、项目、QHSE、技术、监督保障)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水平全面跨越式提升。
纵观国内,系统内外各种石油化工和医药化工、新材料和等项目中,常有“上海工程公司”的身影。跨出国门,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公司签署了沙特阿美冠军计划,让上海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在全国、全球落地生根。
从东海之滨到红海东岸;从亚洲大陆最南端到中亚腹地,印有“上海工程”的一项项技术、一座座装置、一个个项目陆续完成。项目建好了,技术变强了,人民幸福了,国家强盛了,这就是上海工程全体员工矢志不渝奋斗的未来!
眼下,上海工程公司正在实施“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牵引,以着力提升战略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精神感召力为主要内涵”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扛稳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大步走在成为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的道路上。
“十四五”期间,上海工程公司明确提出“12345”发展总体思路,在成立70周年的今天,上海工程公司又立下了新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产业链健全且具有竞争力,全产业链、全业务领域具有更强的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在主营业务领域掌握更多世界先进核心技术,跻身世界一流工程公司行列。具备先进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管控模式,经济实力、盈利能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绿色低碳成为公司亮丽名片和核心竞争力,数字转型、智慧赋能为公司注入新的动能。企业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员工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在实现2035年目标的基础上,接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公司成立100周年时,把公司建设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建成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
面对新起点、新使命、新挑战,上海工程公司带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匠心致初心,以品质创卓越,以创新赢未来,锚定打造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的壮志,昂首阔步。
一方面,公司坚持技术先导,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上实现全面跨越。
去年10月,备受瞩目的“黑黄金”横空出世——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一举破除了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同年年底,该项目荣登“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荣誉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上海工程公司的智慧和力量再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公司坚持自强不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参与推进3项“1025专项”工程等国家战略任务、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等,成果斐然——
承担的10个“十条龙”项目中,已有2项“出龙”,2个项目新“入龙”。90余项技术开发项目正滚动推进,与相关机构企业联合承担的20万吨/年精制环氧乙烷、10万吨/年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成套技术开发等两项成果获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另一方面,公司推动合作共赢,着力强链补链建新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大技术寻源,签署10余项技术合作协议;推进乙烯振兴计划,公司百万吨级绿色高效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包通过专家审查;精耕高端聚烯烃、环氧化物、高性能碳纤维、碳四综合利用、可降解材料、EVOH等领域,并努力向高碳环氧化物、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延伸;重点开展了新能源领域布局,以贵州PGA项目为依托开展绿氢制备工程技术方案研究,开展纤维素为原料生产木质素及糖平台中试技术研究……
仅2022年,上海工程公司的技术许可签约就达到10余项,合同额近亿元,专利和专有设备技术服务费1600余万元,实现跨越式进步;完成专利申请71件,其中发明60件、实用新型11件;承担39项国行标制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