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哺育了上海!从外滩到陆家嘴魔都城市地标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从桥上(外白渡桥)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
站在外滩看陆家嘴,作家茅盾在小说《子夜》中,曾经这样写到当年陆家嘴沿岸的景象。
最新一期学习读书会,以“从外滩到陆家嘴:一江一河建设和上海城市地标的形成”为主题,邀请上海市档案局原副局长、研究馆员、上海市委讲师团“四史”宣讲团、党史宣讲团专家邢建榕,从历史维度、文化传承和城市更新的角度,聚焦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沧桑巨变和内在品格。
外滩是城市近代化的起源之地,作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紧邻黄浦江的外滩有说不尽的话题。
除了“万国建筑博览会”和“东方华尔街”这两个标签外,外滩还是西方物质文明输入和展示的窗口,也是近代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起点,包括电灯、煤气、电报、电话、有轨电车等公用事业和西方先进技术,最早的西式大饭店、舞厅等休闲娱乐业,都首先在外滩区域落户,显示了上海城市市政建设的高水准起步。
这对上海跃上世界大都市的行列,也使更多中外移民愿意来上海谋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滩的背后是什么?邢建榕认为,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外滩背后是近代城市所能达到的高度。
外滩是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的典范,确立了上海城市空间与风貌的基本形象,影响到近代化以后中国城市发展的路径。在近代化后的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外滩的形象和影响深入人心。
同样位于黄浦江畔,陆家嘴作为改革开放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标杆,从多重角度已经超越外滩的新地标,陆家嘴其实是从工业区发展而来。
邢建榕为大家讲述了陆家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不仅仅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商业性消费城市,也是最大的工业城市,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上海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杨树浦、普陀、南市和闸北一样,陆家嘴是上海五大工业区之一,因其濒临黄浦江,水运有相当的优势,加之对岸就是浦西外滩,且浦东地价低廉得多,因此在上海开埠后,一些外商企业也开始青睐陆家嘴。
早期在上海开设的外商修船厂有9家,其中4家在虹口,5家在浦东,大多设在陆家嘴地区。
正因陆家嘴工业化起步早,陆家嘴也成为工人运动的发祥地,诞生了上海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1868年耶松船厂因降薪问题,爆发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工人罢工运动。1921年7月英美烟公司罢工,李启汉前往组织领导,是党成立前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运动。
邢建榕谈到,从城市空间更新角度出发,跨越苏州河是上海近代化的开端,而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发展必须跨越黄浦江,这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更大意义上的战略布局与新发展起点。
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两岸通过大桥、隧道和地铁等交通网络,大大拓展了上海城市地理和社会空间,此后才有上海一系列大戏的出台,如世博会的举办、一江一河建设、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型等等。
从城隍庙、外滩到陆家嘴,都是在黄浦江畔形成的城市地标,都是历史机遇和历史阶段的产物。陆家嘴从一个工业区转型为金融贸易区,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引领者和城市地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背后的故事值得用浓墨重彩书写。
在上海建设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的过程中,以一江一河建设为抓手,打造更加有文化、有温度、有品质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地标,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方向。
一江一河哺育了上海,上海为一江一河注入新的活力。邢建榕说,大家一起努力,“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造就一座伟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