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门楣上的那些历史 ——四川本土匾额研读‖王胜武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匾额是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古建筑若少了匾额,就像画里龙凤没了眼睛,会立刻失去许多神韵和光彩。
随着古建筑的消失、老屋的拆迁,匾额的存世量越来越少。如今在四川著名的祠寺堂庙、旧时重臣和名人宅第等处,还能看到一些端挂门楣、保存完好、弥足珍贵的匾额;而没被自然损毁的一部分,则阴差阳错地流落到了民间。
笔者曾在成都巴国布衣酒店内、宽窄巷子、送仙桥文物市场等处,见到过一些流落民间的匾额。不难想象,它们是怎样一路颠沛来到这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这些匾额,大多制作于清朝中后期,匾文凝练、隽永经典。题匾、赠匾、受匾之人,从四川布政使司布政史(从二品)到登仕郎(九品)甚至登仕佐郎(从九品),从进士出身到县学生员,从军机房行走到文林郎,官阶悬殊,文化层次差异大,文官武将皆有。仔细研之发现,它们所讲述的那些历史,不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含催人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与当今社会不乏关联。这也许正是其被岁月折腾得“衣衫褴褛”却能得到收藏的原因吧。
《熙朝人瑞》匾额制作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农历三月,距今125年。上款为“钦命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史王准给四川等处布政使司经历司徐为恩进士五品花翎候选州判时年八十有五友生高维崧书皇恩宠赐七品寿官高芝芳八秩志庆”;下款为“皇清光绪二十二年窉月立”;匾文为“熙朝人瑞”。是时任四川布政使司布政史王毓藻准予,四川布政使司经历司经历官徐某具体操办,在国子监读过书的五品官员、85岁的高维崧以师长身份书写,赠送给七品官员高芝芳的80岁寿匾。匾文“熙朝人瑞”4字出自明末崇祯皇帝赠送给回乡伺候百岁老父的原礼部右侍郎黄士俊的匾文,意为“兴旺朝廷的百岁老人”;后世此句多用于敬老重老或表彰长寿者。该匾额最博眼球的是其中4个人物的身份及形制。王毓藻主管全省财政、民政等,是“副省级”;布政使司经历官徐某为“副厅级”;书写者高维崧虽未任过实职,但也享受“正厅级”待遇;寿星高芝芳则为“县处级”。匾额形制庄重,加有边框,边框上沿雕二云龙、下沿雕二飞凤、左右沿对称雕二麒麟,正文上方嵌正方形官印一枚,文字及边框皆描金,实在难得。
《栋宇重辉》匾额制作于清道光六年(1826),距今195年。上款为“截取知县戊午经魁名山县儒学正堂包题 众亲友等赠”;下款为“大时望李二先生玉香荣建 道光六年大吕月吉旦”;匾文为“栋宇重辉”。是随时可能由吏部选任为知县、清嘉庆三年(1798)科举五经考试第一名、时任名山县(今雅安市名山区)儒学正堂的包某题写,名山县某地众亲友赠送给很有威信和声望的李玉香先生的贺匾。众亲友盛赞李先生修建的房屋高大雄伟、光彩熠熠。李先生的自豪之情、众亲友的由衷羡慕和喜悦之意均充溢其中。同是这位名山县的“教育局长”,还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为名山县“大财望”刘国英的新房落成题写过匾额《云蒸霞蔚》。
以上这类祝寿、祝贺新房落成的匾额还有很多。如清道光三年(1823),由调任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正堂的涪陵(今属重庆市)人陈煦题写,并与众亲友同贺一位叫黄肇基的先生70岁生日的匾额《德邵稀年》;清咸丰六年(1856),雅安县(今雅安市雨城区)县学文生郑永生题写的匾额《鸾凤和鸣》;清同治九年(1870),署潼川府(今绵阳市三台县)训导并任什邡县教谕的谢用价,为“黄府亲家母朱老孺人八秩晋一大庆”题写、赠送的匾额《德拟陶姜》;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酉阳州彭水县(今属重庆市)正堂李某,为一位寿星题写的匾额《耋映杖乡》;清光绪十三年(1887),四川提督学政高赓恩为一位五品官员的母亲70岁生日并获“太宜人”封号“双荣志庆”题写的匾额《淑德寿稀》等。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家境贫富,生日,特别是逢秩大寿做寿,这种场景历朝历代均在上演;新房落成、乔迁新居,对人生而言更是大事,亲朋好友登门祝贺在所难免。这些匾额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幸福未来的期颐。
《种德昌后》匾额制作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农历十月,距今249年。上款为“敕封文林郎知前乙卯选进士今授邻水县儒学正堂加一级赵为”;下款为“醇厚封君刘元德立 乾隆三十七年孟冬月上浣吉旦”;匾文为“种德昌后”。由七品文官、时任邻水县儒学正堂、参与过清雍正十三年(1735)选拔进士的殿试、获得过一级嘉奖的赵某,为刘元德所立。古人有“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说法。从匾文看出,这位叫刘元德的先生纯朴、忠厚、善良,很注重个人心性的培养,品行端庄、道德高尚,让后人和后世得益,并因此受到封赏、享受一定级别官员待遇。
《云程发轫》匾额制作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农历十一月,距今207年。上款为“钦命提督四川学院詹事府加五级十次毛为”;下款为“文生彭烈立大清嘉庆十九年甲戌仲冬吉日”;匾文为“云程发轫”。由时任四川提督学政、詹事府“下派”而来、多次因政绩显著获嘉奖晋级的毛谟,为文生彭烈所立。前路青云万里,此刻启车行进,毛谟祝彭烈前程远大。同年同月,毛谟还与署四川绥定府(今达州市)大竹县正堂的朱某联名,题写过另一块匾额《科还汉室》,也是赠给这位文生彭烈。由朝廷委派到四川主持教育考试、督察各地教育的高官,一再为一位生员题字,一方面是看好这位生员,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治下的教育有立标、引导、督促的用意。至于由大竹县秀才起步的彭烈,其受到的鼓舞、得到的动力可想而知。从匾额简朴的形制看,更能感受到彭烈身后那个贫寒家庭的亲人们对后生奋发上进的欣喜、鹏程万里的期待。
引人向善、催人上进的匾额,还能见到清道光七年(1827)四川直隶茂州(今北川、汶川及茂县等地)儒学正堂、候选县正堂聶某,夸赞本州庠生罗发龙文章写得好所立的匾额《龙章凤藻》;清光绪四年(1878)四川雅州府天全州(今雅安市天全县)儒学正堂李某,题写给一位道德品行好、威望高的老者的匾额《星焕银河》;清光绪七年(1881)四川提督学政朱逌然,为天全县一位“大德望”李老先生的儿子考入府学、成为生员题写的匾额《剑气凌云》等。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勤勉上进是任何时代成功的要诀;匾额很古老,讲述的却是新鲜、永不陈旧的话题。
在四川本土匾额中,有几块耐人寻味。如《追葛擅桐》,年代不详。上款为“大国手紫熏潘老夫子雅鉴”;下款为“新都县李荣茂 廖芳廷 曾寿山 卢静斎 李树林 徐伯伟 魏次瑶 黄介眉 许建廷 张会廷拜赠”;匾文为“追葛擅桐”。该匾额由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李荣茂等10人联名赠给一位叫潘紫熏的老中医,称赞其医术追赶晋朝《抱朴子》作者、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胜过传说中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桐君。从赠匾人敬称对方为“大国手”看,潘先生亦有可能是位围棋高手。“围棋之于清,犹诗歌之于唐”,葛洪是“棋圣”一词的发明者,浙江桐乡有清代围棋第一高手修建的桐引楼,是清代围棋高人出没之地方,那么赠匾人是否在称赞潘先生的棋艺能“碾压”高人呢?历史上新都县是否有过此人,只能从当地的地方志书中去寻找答案。又如《理财经济》,清光绪十二年(1886)制作,由某机构的“同事弟”等人赠送给得到升迁的“治廷兄”,称赞他有管理经济的非凡才干。此外,还有官员“吏满”(任职期满),众乡邻赠送的匾额《厥赋维均》《赋有治成》。由此看出,精通某种技能、又能热忱服务的人,为官一任、坚持公平正义、造福一方的人,在历朝历代都受人称道和敬仰。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上这些流落民间的四川本土匾额,虽已失去当年的社会治理功能,实用价值也大打折扣,甚至被文物界视为“杂件”;但一块匾额就是一个凝固的故事,只要存在一天,其蕴含的点状的历史信息就不会过时,足以让人产生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感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