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24位女作家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获得茅盾文学奖。
她是著名作家茹志鹃的女儿,但青出于兰胜于兰。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王安忆小说对人情和人性的表现达到了一个高度,她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当代汉语文学的纯正功不可没。《长恨歌》获得茅盾文学奖。
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从《哦,香雪》一鸣惊人,她就写出了几乎篇篇有反响的作品。《笨花》是多年文学积累的力作,凭借其出色的文学内蕴被评为五个一工程最佳作品。铁凝的魅力来自文学也来自出色的个人才华。
先生虽已仙逝,但这份榜单为她保留。她是学者型作家,是翻译家也是文学家。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在朴素的《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穆斯林葬礼》整整流传了20年不衰落,霍达的经典大作感动我们的是文学的品格和力量。她自幼喜爱文学艺术,并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历史。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之后从事专业文艺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300万字。作品沉雄深厚、凝练典雅,兼备阳刚阴柔之气,独具亦史亦文之风。
写帝王系列笔触大气磅礴。主要获奖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暮鼓晨钟——少年康熙》获1995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庆祝国庆45周年征文佳作奖;《梦断关河》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首届老舍文学奖和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其它作品还有《星星草》、《倾城倾国》等。
她的作品两度摘取茅盾文学奖是个奇迹。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和《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等。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却又敢于直面现实。她1950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9年插队,后报名支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外,还有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
她是新的文学笔法的实践者,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含量。她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先锋小说”《山上的小屋》、《饲养毒蛇的小孩》、《阿娥》、《苍老的浮云》、《长发的遭遇》、《五香街》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近年来残雪写了不少关于西方经典文学的评论,她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会,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典作家作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
迟子建作品具有历史和时代深度和厚度,文学天赋出众。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等。
范小青作品对人情世态描写成为一绝。主要文学艺术成就: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女同志》等16部,中短篇小说《瑞云》、《顾氏传人》、《杨湾故事》等200余篇,中短篇小说集8部,散文随笔集6部,长篇报告文学1部,电视剧《费家有女》、《干部》等百余集,共计1000多万字。作品曾获省政府文学艺术奖、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冰心奖、飞天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
池莉是能写进你的最隐私生活的作家,对日常生活有逼真的展示,是含泪中的微笑。她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此作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池莉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她因不久前的一部中篇小说《来来往往》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红遍国内,并紧接着创作了另一部中篇《小姐你好》。
是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作家,对生活的艺术表现达到新高度。《风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桃花灿烂》、短篇小说《纸婚年》分获《中篇小说选刊》第五届百花奖。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新写实小说”作者的身份被读者周知,其作品与池莉相比,更加传奇与深刻,因此也更具耐久力。
海外作品国内流行,严歌苓作品依然是用民族化、传统手法开启心扉。代表作品有:《扶桑》、《少女小渔》、《女房东》、《人寰》、《第九个寡妇》、《天浴》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
赵玫是有思想性的高产作家,她的作品深刻而透彻,对各种题材具有天才的驾御能力。著有小说集《流星》、《太阳峡谷》、《零公里》、《紫丁香园》;小说《揾英雄泪》、《我们家族的女人》、《世纪末的情人》、《天国的恋人》、《武则天》、《朗园》、《岁月如歌》、《高阳公主》、《婉姑》、《天空没有颜色》、《女皇武则天》等。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应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1995年以作家身份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获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嘉奖。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毕淑敏是对生命感悟有独特认知的作家,她的小说是心理调试的良方。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虽然一部成名,但她对中国文化的表现选取的是一个最无人问津的选题。生于杭嘉湖平湖,现居杭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毕业,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从事茶文化研究。《茶人三部曲》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林白,中国女性主义文学重要作家之一。早年写诗,1989年发表小说《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引起文坛关注,1994年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因深刻细致地表现了女性经验而引起极大的反响,此后被认为是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部分作品被译成六种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现为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居北京、武汉两地。《北去来辞》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笔名妙玉。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爱之路》,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语。《一条名叫人剩的狗》获《中国作家》1993年优秀小说奖。《先锋》获《人民文学》1994年优秀小说奖。《鸟粪》获《小说选刊》1995年优秀小说奖。《狗日的足球》获《作家报》评选1996年度优秀小说奖。《厨房》获《作家报》评选1997年度优秀小说奖。1998年获首届“女性文学成就奖”,2000年获首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
1981年始发表小说,迄今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万字。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8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人刻纸艺术展。1993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96年应美方邀请赴美讲学。先后在杨百翰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及马里兰大学举办讲座。1997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欧洲访问,并参加第三十四届贝尔格来德国际作家会议。1999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去台湾参加两岸文学研讨会及2002年在加拿大举办的渥太华国际作家会议,会议上均有论文发表,并获得与会者广泛好评。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等国文字在海外发表。
90年代初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任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有长篇小说《采桑子》、《青木川》、《注意熊出没》等,中篇小说《黄连厚朴》等。还有电影《红灯停绿灯行》、电视连续剧《家族》、《全家福》等。
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代表作有长篇《上海王》、《上海之死》、《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现居北京和伦敦两地。四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国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中国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被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大女作家之首,称为“脂粉阵里的英雄”,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
以创作爱情小说知名,是大陆少数几个纯走通俗路子的作家。作品多反应南方沿海城市白领女性的生活,颇受读者欢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投入角色》、《永远的徘徊》获第三,五届十月文学奖;中篇小说《首席》获上海文学奖;中篇小说《绝非偶然》获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二等奖;中篇小说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并于1995年获庄重文学奖。中篇小说《伴你到黎明》、《岁月无敌》等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著名作家,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副师级)。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著有中篇小说集《她们的路》、《星期天的寻觅》等,长篇小说《爱你没商量》(与王朔合作)、《牵手》、《大校的女儿》、《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话剧《洗礼》、《送你一支玫瑰花》、《我想跟你说句话》等;电视剧剧本《爱你没商量》、《牵手》、《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等;电影剧本《小岛》、《走过严冬》。新作有《新结婚时代》。作品曾获飞天、金鹰一、二等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奖,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