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有感于“十八少年下凉州”大型文学寻根之旅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已成为影响未来文旅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4月16日至18日,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十八少年”一路西行踏上武威这片文化厚重的热土,与诗人、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叶舟一起,从小说《凉州十八拍》中走入现实,品味凉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文学+文旅的奔赴。
“本次文化寻根活动,是一种沉浸式体验,是深度认识甘肃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自然中认识历史,从历史中品读精神。辽阔的河西走廊,散落着《凉州十八拍》中的无数颗粒。”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王思远对此次活动感受颇深。
4月18日,“十八少年下凉州·与叶舟同行”大型文学寻根之旅“文学对话”活动在武威文庙举办。18位文学博士与叶舟一起坐在武威文庙大成殿前,面对面谈文学与现实映照下的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凉州十八拍》的文学成就、文化价值及时代意义等。
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仅是文化和旅游自身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锚定文化旅游名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场景落实落地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新发展需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在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上集中发力。
“这次凉州之旅是一趟意义非凡的‘行读’,在行走中更切身体会到了书中的历史气息,慷慨之歌,真正完成了在走万里路中去重新体会读万卷书的过程,让文学想象落地重读。”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复感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沙漠,大漠的广袤、雄浑,让我想起书中驰骋飞扬的顾山农、徐惊白,也召唤着我们去反躬自省,今天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中国少年。”
“在这里我见到了圣洁的雪山、广袤的戈壁、浩瀚的大漠,河西走廊实在是太美了,一想明天我们就要回学校,我都不想回了,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滋养着我的梦想与追求。”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林孜已被武威的美景“俘获”。“在寻访之前,我并未意识到《凉州十八拍》在同题材作品中的独特性,但在探访寻根后,我感受到,同样是书写少年中国的豪情壮志,由于地域文化精神的融入,《凉州十八拍》透视出了少年阳刚的体魄和朴厚的精魂。”她说。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凉州。”“我被凉州接纳了。”“我的旅程是从软儿梨开始的。”“看雪山、走沙漠、见大佛、观林场、听花儿,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宽广壮阔,不到古凉州,不知人心之坚毅刚勇”。“要看就要看自然风光、历史景观,凉州都有,我还会再来。”……十八少年纷纷分享自己的心得,片言碎语中洋溢的都是一路追寻,与《凉州十八拍》里的少年们确认一脉相承的精神联系。
一句句肺腑之言的背后,是文化、文学与旅游深度融合之最佳诠释。创新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利用,实现文化对旅游内涵的提升和旅游对文化资源的激活、保护、传承,在这次的“十八少年下凉州·与叶舟同行”大型文学寻根之旅中体现得更为完美。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边塞诗人壮怀激烈的《凉州词》,符合所有关于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想象。如果这些只是一种想象, 那么“人事慷慨,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四库全书》甘肃通志卷中对凉州的描摹,显得尤其确凿。
创新性推动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是我市一直努力的方向。此次以文学寻根之旅为目的的活动,给我们实践和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更多启示:“十八少年下凉州”亲身感受武威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革命文化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对凉州文化内涵、价值进行挖掘和整理,对文化符号进行精准提炼,必将对武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叶舟老师在《凉州十八拍》中,以铜奔马作为整个甘肃文化的象征,我们‘十八少年下凉州’的文化寻根之旅的这个根,在我看来也是铜奔马,它代表着义气、热血、团结,还有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来自中山大学的文学博士张云鹤感触更深。
此次活动,市委、市政府被列入主办方,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单位被列入协办方,他们积极谋划,通力协作,围绕这一“文学寻根之旅”主题进行情感设计、氛围设计、活动设计和场景设计,创新性推动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将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融入“文学寻根活动”各环节,实现旅游业态价值升级。
凉州,早已跃出地理范畴,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坐标。“在我将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整个河西走廊其实就是我写作的版图,它给了我一块美妙的疆域、给了我一个用文笔去驰骋的漫长通道。在河西的四郡两关之中,凉州对我的影响、对我想象力的触发可能来的更为深远。”叶舟如是说。
“凉州乃至千里河西走廊,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的仓储之地。我们民族少年时代的目光,概出于此。”“十八少年”下凉州,一路寻游,与《凉州十八拍》中的少年在这片土地上相遇,以文学的力量弘扬西北腹地少年血气方刚、敢于奋斗、敢于成就、敢于牺牲、敢于担当的精气神,问询少年中国的光荣来路,记录并展现河西走廊苍郁、雄浑、壮丽的人文、历史和自然之美,吸引更多人下凉州,寻游武威,这便是文旅深度融合之魅力所在,更是这次寻根之旅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