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上海宝山的两场战役改写了中国近代现代史 吴淞一词竟然将错就错

2023-04-21 09:52分类: 上海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经常有人调侃说,上海的南、北有两座“靠山”—南有金山,北有宝山,它们都是上海的传统工业区。

  金山的石化,宝山的钢铁,支撑两座城市经济的同时,更是一个时代国家的脊梁。你要问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宝山的,还是在小学的一节常识课堂。

  老师看到溜号的我,叫我起来回答刚才讲的内容:“宝钢是哪个地方的企业?”其实那时的我就已经很有地理天赋了,我当时在头脑中检索了所有带“宝”字的城市,毫不犹豫地答出了“陕西宝鸡”

  同学们的笑声如潮水一般冲出了门窗。从那以后,上海宝山就成了一座叫我印象最深的城市。

  宝山是一块面积相当大的郊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正北边,它北临扬子江,西靠嘉定,南边的大华地区(大场镇)径直插进了普陀和静安之间,离上海西站只有一公里之隔,叫人觉得听似远郊的宝山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

  跟上海市的其他远郊相比,宝山算是幸运的,竟然有四条地铁线将它当做了起终点,也使其成了一座人们日常通勤最便捷的远郊地区。

  虽说宝山如此的宽广,可它的核心区域“友谊路街道”却是远远地躲在了黄浦江于长江的汇入口“吴淞口”的一侧,只有通过地铁三号线才能抵达这里目睹宝山的真容。

  体验钢厂辉煌的同时更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吴淞地区那足以改变全国格局的战斗史。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黄浦江的出海口为什么不叫黄浦口,偏偏起了“吴淞口”这样的名字?

  这其实是与上海河流的变化和频繁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叫上海人难以丢弃掉“吴淞口”这个名字。

  早在上海还在给苏州做陪衬的一千年前,从太湖流出的古松江之水一路向西,在今天的宝山城处直接注入大海。

  由于苏州的古称为“吴县”,古人著书立传时又没有标点符号,唐朝的章怀太子在标注《后汉书》时特别指出了这里的“吴松江”应该断为“吴,松江”,也就是“吴地的松江”。

  宋元时期,“淞”这个字开始步入了历史舞台,据说是与这里频发的水患有关,取水为“松”,加水为“淞”,终于将这个本不存在的字造就了出来。

  松江,不仅是松江府地名的来源,更是上海及其各类简称的来源。吴淞江下游的近海处旧称“沪渎”,即为今上海的简称“沪”;

  宋元时期松江下游(今浦东处)有三大支流“上海浦”、“下海浦”和“烂泥浦”,上海一词也因此而来;

  以浦代淞之后,原本还不上台面的“黄浦”(黄歇浦),逐渐发展成为上海第一大水道,战国时楚国的贵族黄歇疏通黄浦,黄歇又号春申君,故黄浦江也叫春申江,这也是申城“申”字的由来。

  不止如此,上海还有很多的乡镇的名字源自于河流,而“吴淞”则从小村庄逐渐发展成了吴淞区。终于1988年,宝山县与吴淞区合并为宝山区,“吴淞”一词才渐渐地步出了历史舞台。

  无可辩驳的是,不论是原来的松江、虬江,还是后来的黄浦江,吴淞口很长一段时间都担当着上海入口甚至是南京守卫的角色。

  明朝时在这里设守御千户所,派有水、陆、骑兵驻守,在宝山区东北角的上海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即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1842年的6月16日,盘踞三日的英国重型军舰开始正面进攻西炮台,并对吴淞镇和东炮台进行攻击,其目的是为了掩护英军于吴淞镇附近的登陆。

  在吴淞口西岸,陈化成挥动令旗,立即下令各炮位准备迎敌,双方的大炮互射了近两个半小时。清军水师每艘船仅有两至三门铜炮,每发一炮大约需要20分钟,不仅开炮速度慢,而且所发炮弹命中率也不及英军。

  几回合的较量之后,小沙背阵地与东炮台阵地先后落入英军之手。整个吴淞要塞,只有陈化成指挥的西炮立在江畔。

  两江总督跑了,小沙背和东炮台的守将也跑了,东西两炮台互相呼应的优势完全丧失。更坏的消息是,英军已在宝山登陆,很快就会从陆路包抄过来,西炮台面临腹背受敌的生死威胁。

  兵败如山倒,西炮台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陈化成不得不在炮手阵亡之后亲自点燃火药向英军开炮,最终战死沙场。

  第二天英军全部撤出上海、宝山两县,重新集结于吴淞口,准备沿长江北上,目标直指南京。7月15日,镇江失守。8月4日,英军舰队抵达南京江面,架起大炮,宣称开炮攻城。

  清道光皇帝慌忙派遣爱新觉罗·耆英为钦差大臣赶到南京求和,最终才有了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的签订。吴淞口一战,彻底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吴淞口战役爆发三十余年后的1874年,江苏巡抚张树声会同提督李朝斌勘察西炮台,认为它离入海口稍远,难以成为海上要塞,决定移建于半里外的石塘外滩。

  1898年,吴淞镇辟为商埠,第二年,以西炮台有碍商埠市场为由,报请拆除。1900年,沈敦和指挥士兵用炸药轰毁了西炮台。不久,遭到舆论谴责,清廷言路御使奏章弹劾,沈敦和被贬职戍边,然而西炮台终成一片废墟。2007年,西炮台的遗址被开发成了吴淞炮家湿地公园,成为海内外游客凭吊陈化成先贤的一块圣地。

  除了吴淞口战役,屡经战火的宝山城也是淞沪会战桥头堡。1937年的8月13日,日本侵略者以陆、海、空作战优势,企图通过长江沿岸强行登陆。

  上海一旦沦陷,那么南京也就门户洞开。淞沪会战成了当时正面战场作战的关键节点。各路部队开赴淞沪战场拱卫上海,刚由武汉奉命前往南京的陆军第九十八师再次接到驰援淞沪战场的命令,驻防在宝山、吴淞一线。

  守住宝山,就是守住了师部的生命线,也就是守住了上海的门户。1937年9月4日,持续了三个昼夜的宝山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日军调动了30余艘军舰分列在吴淞口,对宝山城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轰炸。

  当晚,姚子青致电旅部:“抱誓与敌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1937年9月7日清晨,日军破城而入。姚子青营剩下的将士们与敌军展开白刃战。整整七天的时间,姚子青营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丝毫没有退缩。城内战士最终全体阵亡,唯一幸存的只有出城向团部报告战况的9连士兵魏建臣。

  这场战役固然惨烈,可它有效地牵制了敌军的进攻。姚子青营全体将士的英勇不仅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骨气,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1937年9月10日中央执监委员会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2017年的电影《捍卫者》讲述的就是这场宝山守卫战。

  1999年3月,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战役(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和八·一三淞沪会战【1937】),宝山县在这里兴建纪念馆,并于千禧年的年初开放。在上海,与淞沪抗战相关的印记固然有不少,但如此系统性地展示这两场战争文物和史料的,这里是唯一的一所。

  这座以玻璃幕墙和钢材铸成的纪念塔,作为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在你沉浸式地感受兵荒马乱的战役之后又给你留有空间来眺望历史发生地的今貌,整片宝山城区也应该是这座纪念馆展品的一部分吧。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四史】党建联建创新学党群活动亮点多

下一篇:这本上海重大事件志跨越18年终于问世460万字、2000幅图记录184天幕后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