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上海历史文化 港商在沪诗意“书写”新天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走,去逛新天地。”初到上海的外来客经常被引荐到这个叫“新天地”的地方观光游玩,此地已被公认为中外游客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之一,在海内外知名度日盛。
说到新天地,很自然地会使人联想到“港产”开发商罗康瑞,都说“新天地”是罗康瑞的“名片”。
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的新天地,座落在上海市中心,在未改造前,是一处石库门建筑老城区。这些楼房年久失修,设施简陋,但住家却不少,沪人夸张的说法可住“七十二家房客”。八十六年前,中共在这里的一间石库门举行了“一大”会议,当年场景被保留下来,纪念馆吸引着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
老弄堂已很破败,如何改造是个具挑战性的课题。气魄与想象力兼具的港商罗康瑞提出了创新设想,即保留上海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保存石库门街区,注入西方的建筑技术及文化特色,将其改建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他计划在这里开掘人工湖,筑成新天地,令“红色石库门”周边焕发异彩。
一九九九年,新天地拉开了改造的序幕。罗康瑞拿出了十四亿元来做这个项目。“他的投资可能十年也不见得能收回。”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捏了一把汗。而过路人,对这片石库门街区正在发生些什么也看不出究竟。三年后,一个既保留了旧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又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褪去面纱悄然亮相,世人如梦初醒,并为之惊艳不已。
“这个叫新天地的地方,貌似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老房子的形状,却将里面“掏空”,注入现代元素……”“原来,石库门可以这样改造。”一时,沪人争说新天地。当人们穿过繁华的淮海中路,折入新天地的弄堂口,恍如置身于张爱玲笔下的上海:青砖步行道、石库门里弄,乌漆大门……,一家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区相继入驻。闲逛之余找一处点着烛光的室外茶座,在阳伞下喝啤酒,看游客穿梭走过,欣赏传统的上海“屋里厢”被重新设计后的味道,顿感生活变得闲适与写意起来。
“这里精致的空间美,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位文化界人士如是说。
新天地的改造模式也成为了中国旧城改造的一处成功案例。新天地充满诗意的环境,已使簇拥其周围的房价与地价不断升值。
“‘新天地’可能是我一生的事业中最重要的一块了。”罗康瑞由衷地说。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自己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他表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上海过去十多年中的飞速发展。的确,罗康瑞对上海情有独钟,上海也为他提供了大展鸿图的机遇。一九八五年,在香港房产商们对内地房产开发裹足不前时,罗康瑞已经在上海开始了他在内地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一九九九年他被授予“上海荣誉市民”称号。而“上海姑爷”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前任司长梁锦松在二○○一年三月上任前给他的“雅号”。
每年,上海新天地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新年倒计时活动,罗康瑞总是亲临狂欢现场,当他与嘉宾们揿动倒计时按钮后,太平桥人工湖上瞬间礼花满天,姹紫嫣红映照下,罗康瑞的脸上也漾起了舒心的笑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