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时期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习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本文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及传承的视角出发,分析国内5个大城市的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阐述如何平衡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
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我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启我国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的片区整体保护发展工作。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城市规划法》,初步完善了文物保护与名城保护的分级制度,并成为地方政府制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法律依据。截至目前,全国共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0座,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970片,确定历史保护建筑4.27万处。
广州市通过构建历史文化步道串联散落的文化遗存,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遗产融入城市功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广州经验。例如,永庆坊的保护更新工作,遵循“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城市微改造原则,以保护传承西关文化为工作核心,规划了以“坊、巷、里、弄”为格局的开放街区,成功打造了一个满足城市历史延续和现代都市交往的文化消费空间。
青岛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首先强调整体统筹规划,2019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联席会议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其次重视建章立制的系统性谋划,并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辅助信息档案的整理和政策标准的编制。最后是坚持文化传承、多元融合,主动采用市场化运作,打响老城焕新“主动仗”。
长沙的古城保护工作起步较晚,2004年制定的《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现了长沙历史文化保护法制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之后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落实了“山水洲城”整体保护格局和“城、点、片”的保护体系,明确了风貌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及保护措施,结合其他相关控规,构建起长沙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屏障。
上海市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采用了区域性招标更新的方式,成功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田子坊是上海工业历史建筑改造的典型案例,2000年当地街道办将田子坊的老弄堂厂房进行修缮并对外招商,招商的核心为文化创意、传承历史和承载未来。现如今的田子坊已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点”,是老上海都市文化的代表地,在保护了历史遗产的前提下,实现了在城市更新发展下的历史文化经济创收。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制定了第四轮城市规划,采用“新旧分治、新旧共生”的理念对城市进行分化治理。在西安老城区域,主要围绕以唐皇城为核心的历史区域进行城市形象的改造与提升,并将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外迁行政中心、疏散居住区,最大限度保留古城味道。此外,西安还积极发动民间力量对较为分散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址等进行综合保护,让传统文化在人民大众中传承生根。
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文化价值导向,科学制定保护性规划,明确界定历史文化遗产标准。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注重国家、省、市、县上下统筹联动;可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强化考核问责机制,健全奖惩机制。三是完善保护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修改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衔接落实。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文化发展的时代呼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为此,要加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鼓励政府、高校、企业等联合组建综合性科研平台;实现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化,最终实现文化遗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城市居民即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体,应当着力引导城市居民自觉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采取综合性措施宣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价值意义,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提高文保单位的社会认可度,拉近保护工作与大众的距离。
推进文旅融合是将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有效方式,也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点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示范区带动文旅融合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城市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城市建设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讲好城市故事,守牢城市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