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今日开馆上海市民:终于等到你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3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作为第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城市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开馆消息甫一发布便引来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不少市民起个大早,赶在第一时间来馆中饱览上海上下6000年的历史轨迹。
为了看一看心心念念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市民张蓓芬5点多便起床,错过了早班公交,她索性一路走到目的地。5点50分左右,张蓓芬到了上历博门口,成为第一个观众。门口保安告诉她9点钟才开馆,看着钟楼上的表盘指针尚不到6点,张蓓芬站在铁门外,兴奋地拍照纪念,这道铁门让她思绪万千。
“这里以前是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美术馆所在地,我曾经来来回回经过很多次,但一直没进来过,不太敢进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初中的时候,张蓓芬曾到上历博旧址参观展览,听说上历博搬到原美术馆大楼,并且对市民免费开放,她终于有信心跨进了这道铁门。“展览秩序很好,印象最深的是两只铜狮、印刷机等,以后我打算再来看。”
“上历博终于有了自己的场馆,不容易。”64岁的市民叶先生一直很关注上历博的发展,讲起历博馆址变迁,他如数家珍,不少观众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回忆自己曾经发现的历博“藏身”地点。没有一个场所完整陈列、了解上海6000年历史,也是不少老上海人心中的遗憾,上历博的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市民的心。
“先前在虹桥路有展厅,后来又搬到宋园路,再后面又去了东方明珠裙房……我记得最后一次去参观是上世纪90年代,后来还在其他地方做过一些临时展览,可惜看不到完整的上海历史陈列。”和许多市民一样,叶先生对此前作为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美术馆的建筑并不陌生,如今变身上历博,让他很是兴奋。“变化很大,现在空间、展陈设计和历史博物馆的氛围非常协调,1000件文物讲清楚上海历史也非常难得,我们等了那么久,总算盼到今天开馆啦。”
在开幕式上,陈毅家属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捐赠了50多件珍贵文物。
作为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在上海留下了许多足迹。《陈毅与上海》展览也于开馆当天在上历博西楼亮相,除了上历博原有馆藏外,也有陈毅子女此次捐赠的文物,和一些其他展馆的借展。陈毅之女陈珊珊和市民观众一起参观了这一展览,她介绍,此次捐赠的50多件文物中,有一部分是陈毅在上海担任市长时使用的,也有在北京使用过的办公桌、柜子等,还有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时穿过的服装,他的夫人张茜随他一起出访时穿的、由鸿翔时装公司制作的旗袍等。
展览还还原了陈毅“儒将市长”的一面。陈珊珊介绍,陈毅喜欢诗词、文章,年轻时的志向是做一个小说家,即便后来参加革命,这一爱好也没有丢下。“父亲无论到哪里,都愿意和当地的文人交往,到了上海以后,他很重视文化方面工作。”原上博馆长马承源曾告诉陈珊珊,上博初建时向市长陈毅询问文物收集方向时,陈毅说,“青铜器”。这句话决定了上博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我在纽约担任外交工作,凡是到中国访问回去的美国人都夸,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不得了。”
展览中,还有两盒陈毅用过的围棋。围棋也是陈毅的一大爱好,是他在上海赴法国留学的船上学的,和他一路切磋棋艺的还有李立三。抗战时期,因为棋盒不方便携带,陈毅就用两个袋子装围棋,挂在马背上。展览中的这盒围棋则是他在延安时和国际友人米勒医生夫妇一起下过,之后由米勒夫妇送给陈毅子女,再捐赠给上历博。小小围棋,见证了陈毅热爱传统文化的一面。
多年后,当国外友人问起陈毅生平最愉快的时期,陈毅回答说,是上海解放初期的那几年。“当时他从华东野战军司令转向经济建设岗位,治理那么大一个城市,感到责任重大。这个岗位对他来说非常新,如何保留这么大的城市,同时改造成新的上海,父亲倾注了所有心血,所以当外国友人问起他时,他才那么说。我们也知道上海人民对他很怀念,所以我们愿意捐赠他的遗物给上历博。”陈珊珊说。
开馆当日还举行了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签订《合作备忘录》仪式、与市区两级博物馆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仪式、“不忘初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学术研讨会”等。《铭记初心——宣言》临展也于同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