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路上海最著名文化一条街值得一逛再逛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最多时福州路一带有大小书店300余家,中华、大东、世界、传薪、开明、商务等大型书局书店都先后开设,还有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开文等笔墨庄纷纷迁入。
20世纪30年代,到福州路上的书店“淘宝”,到沿街茶楼喝下午茶,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开业时,一时风光无限:营业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大手笔的七层零售空间,开张初期要花三元钱买进场票,读者仍争先恐后探店尝鲜。很多上海80后、90后当时在开学前都必来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买教辅补习书。
古籍书店在1956年开业,是上海最早的经销古籍类、古典艺术类图书的专业书店。一楼主要是文学、社科、诗词、宗教等种类的书籍。三楼经常售卖特价书,定期去淘一淘,收获想必不少~
福州路有一座亮眼的红房子,它的前身是世界书局。开店初期,巴金等文学家是书店的常客,几乎每周都来买书。齐全的外文原版图书、教辅书、甚至和国外几乎同步的原版杂志……可以一站式get~
上海笔墨博物馆展示了明清至今各个时代的墨模、墨品,以及近代海派书画大师们的用笔。
周虎臣创导了海派毛笔,曹素功也是“海派徽墨”的唯一代表和遗存,两项非遗工艺,上海人的骄傲~
老上海素有“吃在四马路”的说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人到福州路开设了许多宵夜馆,如杏花楼、燕庆楼等,以“快餐式”的经营方式和低廉价格招揽四方食客;原来设在广东路的不少徽帮、苏帮、扬帮餐馆也迁到福州路。直到现在,福州路上也不乏王宝和、老盛兴、杏花楼等一众老字号和新式网红小吃~
“正宗上海菜,首推老正兴”。创始于1862年的老正兴,不仅资历老,还是米其林一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正式营业前,大堂旁边的卖品部就已早早聚集了一批买糟货、点心的阿姨爷叔。
从青团到月饼,这位“上海点心界祖师爷”总能轻易掀起排队热潮~店里限量供应的熟食也是秒空的节奏,想买一定要趁早!
“不进天蟾不成名”!有“远东第一大剧场”美誉的天蟾逸夫舞台,是当时检验人气的顶级戏院,吸引了无数京剧名伶。初入上海的梅兰芳也是凭借在天蟾开嗓后一炮而红。2018年逸夫舞台迎来大修。
黄浦区图书馆2楼的春美术馆总是一不小心就会被错过,这里经常举办展览等活动,微信扫码就可以进入免费参观。
来源 上观新闻、东方网、澎湃新闻、新民晚报、MeetShanghai、021视频等网络平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