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旧上海的一个报摊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这张老上海报摊的照片图幅宽广,我家的扫描仪扫不下这么大的,天头地角只好舍去,左右也不够原幅的宽窄。照片的拍摄时间,不是1946年就是1947年;不是春天就是秋天。报贩优哉游哉,跷着二郎腿,自卖自看,谁也管不着。他的一身装束,半郭半乡,八成新的皮鞋说明他经济条件不差,换言之,说明报摊的生意不差。局势越动荡,看报的人越多,好像有这么个规律。
这个报摊大致摆了十二层,我就从最上面一层挨个报名吧,从左至右数,看不清或被遮住的报刊,抱歉,就不报名了。凡是寒舍有收藏的报刊稍稍作个追忆,这张照片勾起了我收藏史的陈芝麻烂谷子。
这些报刊代表着上海的流行文化,年轻利索的报贩整齐地将它们分门别类地陈列。
二、《环球》(画报)、《艺文》(画报)、《春秋》(画报)、《中国生活》(画报);
四、《乐观》(杂志)、《文潮月刊》《西风》(杂志)、《新妇女》(杂志)、《人物杂志》;
六、《警备车》(杂志)、《大侦探》(杂志)、《少女》(杂志)、《幸福世界》(杂志)、《西点》(杂志);
七、《甜蜜家庭》(杂志)、《小姐》(杂志)、《瞬息京华》(图书)、《少女》《大侦探》;
八、《警备车》《大路半月刊》《断肠曲》(?)、《春雨飞燕》(?)、《某小姐艳记》(?);
十、《青青电影》(杂志)、《电影》(杂志)、《文艺复兴》(杂志)、《旅行杂志》;
十一、《创世纪》(杂志)、《时与潮》《论语》(杂志)、《宇宙风》(杂志)、《妇女文摘》《观察》(杂志);
十二、《工程界》(杂志)、《科学画报》《新闻天地》(杂志)、《文摘》(杂志)。
不知您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么,多数报刊名字是传统的从右往左横写,《科学画报》《工程界》《文潮月刊》等则是从左往右。这几十种报刊里,《旅行杂志》是年头最老的,创刊于1927年,刊期亦最久,1950年代初方停刊。《论语》次之,1932年创刊。
刊期较长的还有《青青电影》,拙文《跨越时代的〈青青电影〉》里写道:“1934年4月《青青电影》创刊,一直出刊至1951年10月,终刊号是‘出版第十九年第二十期’,哪里再有第二本电影杂志出版过十九年之久呢?《青青电影》的出版周期也几经变动,月刊、周刊,最后几年是半月刊。外观也一度变为方形开本,最终定位在流行的标准十六开。我当然不可能搜全《青青电影》,也没有一家大图书馆集全之,但我却抓到了它的终刊号。当时有好几本《青青电影》,要价很高,我知道哪一本是最后一期,便悄悄地把它单摘出来。”《青青电影》的主编一直由严次平担当。严次平是严华之弟,严华与周璇的婚恋史,懂点电影史的人都该知道。
第一层和第三层是上海小报。上海执中国近代报刊出版之牛耳,上海小报之多,也令其他大城市瞠乎其后。李楠博士于《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的后记里说:“由于目前国内只有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上海小报,北京国家图书馆存有部分微缩胶片,其他城市或高校图书馆很少或基本上属于空白。”李楠该书第一版没有插图,读起来真是闷气。第二版附上少量小报书影,虽九牛一毛,仍不够解渴,但阅读的喜悦增加不少。小报是名作家佚文的温床,张爱玲多篇佚文即自小报旮旯起获的。发现者的欢喜,好像考古家从古墓中挖到了奇珍异宝。黄裳先生对此表示不满:“有的作者是深悔其少作的,非常希望若能侥幸逃过‘摸金校尉’之类人物的翻尸倒骨,就是如天之福了。可惜近来文学史家中的考证流派逐渐兴旺发达,各种旧期刊、旧报纸、罕见的书本也都一一复印行世。此外还有不少奇异的渠道,例如在档案袋中有时就藏着珍贵的文学史材料,……真是使人寝食不安。”(《谈“全集”》)
事情并非“悔其少作”那么简单吧,令人寝食不安的该是档案袋里的材料,就算是“文革”中违心的检查与揭发,还是化了纸浆的好。
小报本不是我的收藏重点,去年秋天却昏头涨脑斥巨资买了一批北京小报。据李楠讲,她已挥师北上,开始作北京小报研究。
第二层是大画报,这几个品种我均略有收藏,惟没有一种集配齐全。老画报研究相比期刊研究报纸研究,要算贫瘠之地了,只有《良友》画报是个例外。出版家邵洵美写过文章《画报在文化界的地位》,说到外国画报的影响及作用:“文字只能使我们知道二十年前有过这样一段惨痛的事迹(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图画却能使我们领略当时那恐怖的空气。”邵洵美也没忘了刺激一下鲁迅—“画报,的确也曾经前进的作家如鲁迅先生等注意,但是他所提倡的是高深的木刻;可怜我们浅近的大众,比不上苏维埃高深的同志!所以我说画报能走到他们所没有走到的地方。”
第四层的《乐观》《西风》《人物杂志》我都有过介绍。这里的《乐观》与1941年那个小窄本的《乐观》都是周瘦鹃主办。《西风》乃张爱玲名作《天才梦》初载刊。《人物杂志》1946年在上海创刊,出至1951年6月。有一年多的时间改在重庆出版。看看这五年间的风云人物,换了一茬又一茬,风水轮流转。
《大家》是第五层的亮点。张爱玲战后之作《华丽缘》与《多少恨》(即《不了情》)首次发表在《大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段,上海滩侦探杂志流行,这是特定时期的奇特文化现象。《大侦探》之外还有《蓝皮书》《红皮书》《侦探半月刊》数种。1920年代有上海世界书局出过《侦探世界》,里面所载多中国古代奇案及侠客人物,而现在的这股侦探刊物热潮,多转载欧美破案故事,恐怖刺激的封面也好像直接克隆自外国杂志。
《少女》的封面女郎是王丹凤,这期是创刊号,又以女明星作号召,想必畅销,所以报贩摆了两本。
第十层的重器是《文艺复兴》,整个报架最上档次的文学刊物,它被包围在花花绿绿的娱乐读物丛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就好比时下路旁的报亭,《读书》一花怒放,对抗着更多的“娱乐至死”的纸媒。《文艺复兴》很奇怪的从来没有被影印过,也许出版家们觉得一幅插图也没有的纯文学刊物不好卖,尽管有钱锺书名著《围城》初刊在内。《文艺复兴》总出二十期,外加三期《中国文学研究专号》,竟然被我有幸全部收齐,而且所费不多,可以算我有数那么几回好运气里的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