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条马路看上海文化特质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本报讯一条南京西路阅遍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变迁。静安区“众说周知”讲坛昨天在静安区图书馆迎来了第二季的第四期,张众邀请作家乔争月、设计师张雪飞和建筑师廖方等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圆桌访谈,畅聊“阅读南京西路”,透过一条马路来看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
媒体人、女作家乔争月对南京路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之前她已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阅读南京路》一书,而这次《阅读南京西路》则是对这条马路更为细致的解读。在乔争月看来,南京西路的繁华是长时间历练而成的。1862年开始辟筑的静安寺路在当年还是一条私有的道路,可供刚刚出现的马车通行,成为人们星期日下午游玩的去处。1945年才改名为南京西路。
全世界的著名设计师都云集于此,南京西路也成为了他们一展身手之地。其中就有设计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和绿房子的邬达克,还有他的同乡,大华大戏院的匈牙利建筑师鸿达。有设计了张园安垲第的英国建筑师金斯密,设计了德义大楼和爱林登公寓(常德公寓)的英国建筑师甘少明等。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依然是各国建筑师的舞台。1950年代苏联设计师安德烈耶夫在这里带来了他的作品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改革开放以后众多中国建筑师、美国建筑师、新加坡建筑师和法国建筑师等也带来他们的作品。
1920年曾经在安义路以及铜仁路上的民厚南里居住和工作过,革命文物为南京西路增添了红色的色彩。这也使得南京西路在今年纪念建党百年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众说周知”讲坛由静安区文旅局主办,静安区图书馆承办,已经成为向市民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