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上海这5位被授予杰出人物改革先锋称号他们背后的故事是……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上海这5位被授予杰出人物改革先锋称号,他们背后的故事是……
40年改革开放,上海从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发展成一个生机勃勃、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其中,有五位来自上海,是黄浦江畔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
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和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她获得了几乎所有的荣誉,她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尊敬,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也是中国教师杰出的代表。
来自上海的90岁老教师于漪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她也是获颁“改革先锋”奖章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
从一盏青灯守着一方书桌开始,她钻研“用语言黏住学生”的方法, 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件艺术品。她用一片丹心,换得如今的桃李满园。
这位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虽已90高龄,依然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
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
在67年从教时间里,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于漪对于教育有着热忱的追求。她总是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9月19日下午,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于漪老师受邀为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师范生作题为“学做人师”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徐晓明主持。
于漪老师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语文教师,从教67年,她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育人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新时代教师的领路人。
报告中,于漪老师把教学视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学做人师,首先要不断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讲台无论高低,思想必须要有高度,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学做人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和谐统一,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和谐统一;学做人师要坚守课堂、精益求精,不断研究教法的同时不忘钻研学生学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做人师要强化专业、夯实本领,对学生时刻怀抱敬畏之心,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追求、学有方向。
于漪老师用四句古语寄语师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她希望,在座的青年教师及未来教师们,尽快成长起来,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顶天立地,拥抱世界的国家栋梁。
活动现场,于漪老师在刚出版的《于漪全集》首卷上为教育学院师生题写寄语。教育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为于漪老师献上鲜花,表达对于这位为教育事业倾注毕生心血的师之楷模的崇敬与感谢。
作为“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荣膺“改革先锋”称号。现年67岁的包起帆履历丰富,做过码头一线装卸工、机修工,担任过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不过,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抓斗大王”,以“抓斗大王包起帆”为名的连环画,在上海卖得很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工人,却在时代大潮中从生产第一线走到技术创新的舞台。”包起帆说,自己就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包起帆说,他走过的路,是一条改革开放40年来普通工人命运变迁的路。40年来,包起帆从一名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三届”成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一名普通的码头装卸工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创新道路上,以“非主流”的身份取得了许多人难以企及的成就——3次获得国家发明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次获得日内瓦、巴黎、匹兹堡等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邹碧华,1967年1月出生,江西宜春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高级法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
2014年下午,47岁的邹碧华,在前往参加一场司法改革推进会途中突发心源性疾病,不幸辞世。当晚起,法官、律师、媒体记者、曾经的案件当事人,纷纷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表达哀思。他曾如此诠释“法官”两字:法律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但如果能以审判实践推动各方力量的介入,就能营造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温暖。
邹碧华担任法官22年,先后参与审理过社保基金追索案、房屋维修基金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他依法公正审理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好司法最后一道防线。他尊重保障律师权益,组织制定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推动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受到律师界广泛好评。担任市高院副院长后,他在全国法院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理论,亲自设计多项审判管理评估指标,为进一步健全科学评估体系突破瓶颈。
姚明出生于1980年,小时候就在身高方面显示出了“高人一等”的特质,随后他开始接受篮球训练。1998年,姚明入选国家队2002年,越来越优秀的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被火箭队选中,开启了自己的NBA生涯。
在NBA的赛场上,姚明越打越自信。当年的“姚麦组合”红极一时,成为不少球迷心中的传奇。而伴随着姚明一同走出国门的,还有国人的热情和关注。他在NBA取得的成功也让NBA这项赛事在中国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驻NBA赛场,姚明俨然成为了中国体育和国际体育之间的“桥梁”。
退役后的姚明也有很多新的身份,他在篮球领域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他的退役而消失。在2017年2月23日的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姚明当选篮协主席,迎来了“姚主席”的新身份。在这个新的位置上,姚明面临不小的困难,但他并不畏惧这些挑战。他积极推动改革,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帮助中国篮球不断前进。
他是促进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他也是促进中国篮球改革发展的带头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发掘更多的“姚明”。
谢晋,是唯一一个获得先锋称号殊荣的中国导演。他被评价为,“助推思想解放、 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呢?中国第三代著名电影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谢晋正是我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学院创始人、首任院长。我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培养新时期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影视人才为特色的艺术类学院。
事实上,当我们回溯四十年,追忆文学和电影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壮阔表现,可以说是谢晋当年创作的一大批作品,推动完成了当时电影界对大众的“思想启蒙”任务,在全社会呼唤改革开放、拥护改革开放。
1923年,谢晋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县,20世纪30年代,谢晋跟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并在期间将对戏曲的痴迷转向电影,随后他为求学电影,不断辗转。1954年,谢晋首次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从而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此后,他便在这片广阔的创作舞台上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气魄。《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这三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为那个正深处特殊时期、经历着政治与思想动荡中的中国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反思大潮”里,谢晋创作了《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精品。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当数《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谢晋“反思三部曲”的巅峰之作。
《天云山传奇》于1981年11月14日上映,该片讲述了1957年知识分子罗群患难,未婚妻宋薇离他而去,而宋薇的同学冯晴岚在危难时刻与他组成家庭共渡难关的故事。谢晋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同时把历史带来的创伤化解,而使人从悲剧里产生新的力量。
“我拍电影成功的诀窍没有什么,只是把人放在了第一位。”谢晋说。在从影的道路上,谢晋始终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感,用胶片书写着中国社会政治、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神的涌动。他的每一部电影,承载了历史和人的元素,造就了一次次的重大突破。
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谢晋一生执导了36部影片,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优秀作品的拍摄,来自于谢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后来在一篇《努力拒绝平庸》的文章中,谢晋回忆说:“当初我拍摄《芙蓉镇》和《天云山传奇》的时候,也确实是顶着一些压力的。作家、艺术家如果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缺乏一种真诚和勇气,那只能是出一些平庸之作。而对于这种不痛不痒的平庸之作,我们应予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