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序幕——上海城市近代化的开端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这个春天,“抗疫”成为上海人的共同状态。人烟寥寥的街道呈现出城市的另一幅样貌,但繁华褪去后,我们也更能看到上海性格中坚韧鲜活的底色。建投书局曾邀请许多朋友围绕上海在地文化做过讨论与分享。抗疫的日子,局君将和你一起回顾这些精彩的论述,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上海。
历史中的上海仅仅是以县出现,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县城附属及其周围广大农村组成的区域,这样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特别的机遇是不会产生巨大变化的。而上海的近代史要从城中城说起,这段历史融入了苦难、血泪、炮火,最终锻造了多元化文明的上海市。新型城市在上海是如何产生的,它对现代中国意味着什么?
建投书局“JIC讲堂”文明系列邀请到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梳理上海的城市近代化过程,探讨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功能转化,以及上海地域文化认同的转变。
*讲座时间为2018年9月22日。以下回顾内容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基于篇幅略有删减
上海在全国有很多个“第一”,但是看历史我们会发现,上海这个词出现的非常晚,现有记载这一词出现于北宋天圣年间,上海作为聚落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会要辑稿》中,“上海务”名列秀州17处酒务之中,秀洲即是嘉兴,上海曾经属于嘉兴,嘉兴过去比上海大,秀州有青龙、华亭、上海等共17个务,这是今天所能看到的关于上海两个字最早的记载。
可见,上海讲“老”意思不大,上海就是要讲新。比新,上海在全国就是一骑绝尘,什么东西都是上海最先的。
两宋之际,在中国发生了第三次由北而南的移民大浪潮,前两次移民浪潮分别发生于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期,移民使得南方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般观点认为,南宋末年上海设镇,这标志着上海城市初步形成,镇和市差不多,有镇就有街,就有一个市面,但是上海设镇的具体年代始终无法确定。也有研究说,当一个地方足够发达就会被叫做“镇”,所以上海也可能根本就没有设过行政意义上的镇。
上海位于青龙镇下游的松江南岸,东边靠上海浦,上海浦是松江南边的一条支流,上海作为聚落的名称由此而来。很遗憾我们目前还不能明确上海浦的具体位置,只能大概确定在虹口区。
本来华亭的主要港口在青龙镇,后来由于上海作为港湾的条件比青龙镇更优越,所以华亭县的外港从青龙镇移到上海,连原来设在县城的市舶务也搬到此处。贸易地位的提高使得上海迅速繁荣,因为它需要建立市舶司、商务机构、太平仓等等机构,要有人气必须要有很多的街道和商店,所有的相关机构都需要有。由于商业发达,上海成为了华亭东北方的一个比较大的镇,上海镇跟附近五乡的人口有64000户了,有一定的数量的人口数量后便分县,元代的至元二十七年(1360年)申请分县,次年获得批准,第三年便正式划县。
1991年上海建城七百年。建县对上海来说是很重要的,建县意味着独立发展,就像小孩长大分家一样。上海的优点是什么?是位于两个丁字型的交汇地,一个是长江跟东海,另一个是黄浦江跟长江,黄浦江的优势在于内河做港口很方便。上海有这个特点,有南洋北洋的航线,长江口在南北航线之中,所以上海的航运作用很早便得以体现。
所以嘉庆《上海县志》中说上海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据说有西洋人说上海过去是个小渔村,其实开埠以前上海已是比较大的县。再往回看,康熙时期,上海是沿海沿江航运业的枢纽,市舶司设在这里,且康熙二十年,小东门外十六铺便成为了大码头,过去小东路十六铺是一起叫的。到乾隆时期,《上海县志》记载海关设立,远近贸迁都由吴淞口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船舶相接。
对于上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外人士都有深切体认,苏州人王韬说:“上海适居南北之中,最为冲要,贸易兴旺。” 1832年,西洋人胡夏米来到吴淞口观察,计算出七天内从吴淞口到上海港的船中,100到400吨的船有400艘以上,其中多数来自天津、东北的四桅沙船,来自福建、台湾、广东、东印度群岛、交趾支,交趾支代表中南半岛和暹罗也有三四十艘,所以此处有几条航线聚集。这正是签订《南京条约》英国要求开放口岸的原因,他们已经做过了调查。
上海的经济在明清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如果没有别的力量施加影响,很可能只是跟其他县一样慢慢发展,然后淹没在普通的一般的县里。而这个突然的变化就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开埠,虽然从行政体系上看上海行政地位没有任何提高,它直到清末一直是县,但是城市的形态却发生了根本变化。
首先是城外有城,1943年起,英美法诸国相继在上海老城厢北面设立租界,这个城市呈现的是新的近代化的城市形态,这在中国其他地方从未出现过,一步步的租界发展把上海变成了世界的城市。因而,看上海城市的发展也要参考一下《上海公共租界史》、《上海法租界史》这样的书。当然,行政管理上也是有变化的,上海县无法管理租界内部的事,租界相关事务在1943年后就交由苏松太道管理,县、府、省都是行政区划,道在清朝却始终没有形成行政区划,但道的地位在太守之上。雍正时,苏松太道驻在上海,鸦片战争后,其职责有一方面是与外国人办交涉,因为巡抚总督地位太高,而知县品级又偏低,五品的道员则适中,苏松太道因而管理到租界。
上海慢慢发生变化,城市的繁华地带就由上海的老城厢及城外的东南一带转为县城的北郊和西郊。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改造和近代化都是在旧城的基础上进行的,上海在城外新建近代化城市的案例比较特别。
《上海土地章程》第六条规定,外国人要租地,就要经道台盖章批准的契约,俗称道契。而且商定租界内有华民坟墓,洋人不得践踏毁坏,其祭扫之期,各租户不得阻拦,致拂人情。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末,正式签发了第一批道契。
1848年,从黄歇浦入上海时已经可以看到租界的雏形了,苏格兰人Fortune曾经感叹:“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二家洋行正在建筑,但是现在已经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坟地上已经建立起规模巨大的一座新城市了。” 英租界第一次扩界是扩到河南路,河南路过去叫做界路,福建路叫做石路。原来吴淞江是主流,直流入长江,所以有吴淞口的叫法。黄浦江则是支流,黄浦江汇入吴淞江的地方叫黄浦口,后来,治理河道以后,黄浦江变成主流,吴淞江变成黄浦江支流,而吴淞口的名字仍保留了下来,黄浦口的名字则消失了。
现在所谓外滩源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外滩源”这块地出租得比较晚,建筑出现同样很晚。比汉口路外滩的宝顺洋行现在北京东路口的怡和洋行都晚。初期的城市近代化进程以英租界为起点,1844年还只是刚刚在泥泞土地上搭建起来的小楼群,到50年代就已经发展成了笔直的马路和哥特式房屋,还有宏伟的滨河商行和人口过百的现代国际市镇,尽管租界里有大多数的英国人,但也有不少的美国人,而后美国人便转移到了河对面的美租界。
洋泾浜以南,便成了法国人的租界。法租界与英租界相比小得多,于是继续往小东门方向以及向西扩张。英租界也不断地扩张。1849年的租界地块分布图中,第一号道契的租地位于现在的汉口路中山东路路口的宝顺洋行,那里即是第一块租地。所以无论是从第一号道契,还是行政分地来讲,最先一块都与英领事馆无关,即跟现在所谓的外滩源毫无关系。
1860年以后,上海的城市近代化已具规模,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洋人的观察都是如此。“小东门吊桥外,迤北而西,延袤十余里,为番商租地”,因为租地的是番人,所以俗称夷场,因而过去上海最早叫“十里夷场”。后来外国人与清政府交涉,认为 “夷”在中国是贬称,不愿被称为夷人,只能叫做洋人。这才有了后来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
1862年的上海,外面是现代化的城市,有煤气灯、马路、下水道;而老城却仍旧没有改造好。1874年(同治四年),上海老城中已经有了租界式的马路。比如上海老县城跟上海东南角,也就是小东门到董家渡的区域,原来是上海重要的商业地区,是最热闹的地方。为什么热闹?因为码头全在这一片,沿着黄浦江,中国的老城市,城关地方都很热闹,城关的马路可以通往离城门很远的地方,因为城门是大家每天要过的,但是白天是开门的,晚上是关门的,所以城内外就发展成两个地带了,城关地带内外很热闹,传统的城市均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他多次来到上海,曾对此作出过一个简短的比较:“七年以后,1868年来到上海,马路比我上次来好得多了,铺上石头并有了阴沟,所以不像从前那么脏了,外滩扩展过了,还有石墙,很多新房子建造起来了,还有英国俱乐部,还有一条通往徐家汇的路,把跑马场换了地方。”这说明上海一直在发生变迁,这种变迁虽然不是上海特有,而是沿海原来缺少城市景观的地方,比如厦门、大连、青岛等地的共同趋向,但是只有上海由于自然和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优越而发展的最为迅速,而且城市规模也是最大的。
这个变化另一层意义是只有在原来一个政治地位不太重要的地方才能发生。在传统城市中很难出现,那是一个旧城的改造,这种改造无论如何尽力终要显示出旧城区的底蕴,有西洋人当时感叹说,“上海与广州甚至香港是那么的不同,在广州我看到的是几乎未被触动过中世纪的中国,在香港是被中国化渗透的英国殖民地,在这儿,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在中国人自己土地上的欧洲的贸易和工业城市”,这是上海的不同之处。
数据显示,1872年的租界范围已经很可观了,1845年英租界设立830亩,一年后增加到1080亩,1848年是英租界向西扩展到西藏中路为2080亩,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经过两次扩张后,到1899年法租界面积达到33500亩,到1914年英租界面积达到15150亩,两者合起来将近5万亩,那已经是很大一个城市了。
上海的繁华地域不但从1840年代以后发生了转移,而且新型的繁华地带面积远远超越了传统地域的规模,成为了全中国最大的新型的繁华地域。
*注:本文内容为嘉宾独立观点,不代表建投书局客立场。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