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要求洪晃腾房洪晃:这是刨我的根儿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好多人认为这是我外公的房子,可是当时政府把这房子给他时,没有给他房产证,后来乔冠华和我妈结婚,从报房胡同搬过来,这怎么就变成外交部的了,看来这倒插门女婿不能随便接。”洪晃虽然知道自己的官司一定会输,但是还是不甘心的说出了这句线月的一场官司,外交部诉讼洪晃归还房产。
这场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很多知名或者不知名的网红都纷纷为这场官司打卡。这所源于北京东城区的一套价值两亿的院子,
史家胡同51号,为此也登上了世人的眼球。而事情的根由却要从上上个世纪说起了,难怪洪晃会哀叹说:“你们这是在刨我的根呀”。北京东城区的那处院子,是史家胡同51号
洪晃的妈妈是章含之,而对于章含之的了解,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是毛主席的英文老师
章含之和乔冠华都在外交部就职,当时章含之38岁,乔冠华60岁。刚离婚不久的章含之,在一次偶然的交谈后,对乔冠华一见倾心。
在当时2万元,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用这笔钱,不仅安排了赴法留学,而且还用在了湖南的革命事业上。
章士钊虽然为了革命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打游击战,但还是敌不过统治阶级的力量,最后无奈,远渡日本流亡。
回国后的章士钊满怀一腔热血贡献祖国,对于当时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从内心里发出赞叹和支持,并和孙中山等人一起主持《民立报》。
后来,袁世凯发出邀请,章士钊本欣然前往,但得知袁世凯的保皇思想后,毅然拒绝。当时袁世凯为了邀请章士钊,不仅答应赠送豪宅,还想让章士钊担任北大校长,但都被章士钊一一拒绝了。
受到两次打击的章士钊并没有气馁,后来他接受了曾经的好友黄兴之耀,出发去了南京,并成为了《民立报》的主笔。
后来章士钊也在出国的学习中遇到了周恩来,两人畅谈甚欢,彼此结下了很深的革命感情,在后来的革命中,章士钊对于和周恩来的革命事业,更是大力支持,除了在文章中可以看到的革命呼唤和革命情怀外,还有很多实际的帮助,是中国革命胜利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到北平生活,在那里,他每天依旧是为工作忙碌,吃穿住行上,丝毫不上心,往往是能吃饱,不挨冻就行。
直到1959年,周总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望老友,才发现章士钊的生活环境拥挤简陋。周总理不禁握着章士钊的手说:“没有想到,这么多年,竟然让您住在友人家里,是我们考虑不周。”
章士钊听完周总理的话,很是开朗的回答到,“不碍事,只要有个桌子可以写字即可。”
章士钊的话是很坦然的,并且也是自己真是的想法,但是周总理听罢,更是心头伤心,为了章士钊的简朴而伤心。
周总理走后,马上去见了毛主席,将章士钊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他。在转述的过程中,周总理特意为章士钊申请了一处院子,在得到毛主席的特批后,国务院管理局专程带着章士钊的夫人去找了房子,最后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
看到院子后的章士钊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觉得院子实在是太大了,住他们一家四口人,有些浪费空间了,一直迟迟不肯搬,不仅如此,还回绝了国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最后周总理亲自登门说:“我请示了毛主席,这个院子就送给章老,感谢他对的帮助与合作。”
章士钊在众人的劝说和周总理的邀请下,才搬进了院子。虽然搬进去了,但他还是觉得院子太大,住自己一家人实属浪费,最终和国务管理局达成协议,将院子的第三进给别人。
除了这个院子外,毛主席还每年给章士钊寄2000元钱,名义是还章士钊在1920年时提供给毛主席的帮助,但其实是为了在生活上帮助章士钊,章士钊曾经多次拒绝毛主席的债款,说是公众捐献,不是一人之力,但是毛主席一再坚持,章士钊便收下了。
在当时的章士钊也没有闲着,他一生都在为革命和文学事业做准备,在1961年,章士钊开始起笔写《柳文指要》,经过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这一百多万字的书,也终于在1971年的9月,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公开出版。
她的母亲章含之在2008年去世,2009年,就收到了外交部的诉讼,虽然她在公众媒体上调侃说,房子终于“物归原主”了,但内心还是少不了伤心和不甘。
在外交部让洪晃搬出去期间,洪晃忍无可忍,提出了索要房屋的维修费用。外交部对此表示坚决不同意,最后矛盾激化,吵上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