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老一辈的婚俗大起底!原来她们的嫁妆有这些……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旧时嫁妆一般是船运、肩挑的,因而称为“搬、拿(本地音作nuo)嫁妆”,到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用拖车搬运,所以得名“车嫁妆”。
搬运嫁妆的人,根据民俗被称为“当官强盗”,大多是身强力壮的中年男人,因为他们做事稳当又懂礼数。其中最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被选做头目,人称“强盗头子”,如果头目已婚,且生养的是儿子那就最适合不过了,这样就不会招来新娘家说“闲话”。
车嫁妆用几辆车是有讲究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一般用八辆,讨个吉利。如果嫁妆分量重,千万不能说“扛”,否则要“吃生活(挨打)”的,只有搬棺材才说:“扛”,嫁妆再重只能讲搬、拿、端、抬。
装嫁妆的车也是各有分工的。以最“土豪”的新娘家搬嫁妆为例,第一辆装子孙桶(即马桶)、脚盆、浴盆、梳妆用品,第二辆装自行车,以永久牌或凤凰牌最为风光,第三辆装缝纫机,必须得是蝴蝶牌的,第四辆装被头、枕头,一般有十八床,第五辆装被絮箱、小皮箱,第六辆装樟木箱等,第七辆装电冰箱,第八辆装电风扇、小家电。八辆车装得满满的,一路望去风光万分。
如果新娘家境一般,譬如说没有冰箱、家电,那就可以把嫁妆分装得稀疏点,凑满八车,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嫁妆的轻重,决定娘家面子的光彩程度,也影响了新娘子今后在夫家的地位,所以张罗嫁妆,是“嫁囡”的重头戏。
结婚当天,大家将拖车从四面八方借来,擦去铁锈水,贴上红纸、缠上红绸条,弄得喜气洋洋。再备麻袋、被单、老布、木板,以防弄脏碰坏新嫁妆,专业程度堪比现在的搬家公司。
车嫁妆的人必先于踏新娘子队伍出发。前后八辆拖车,一长串车队浩浩荡荡,煞有气势。一到新娘子家场角头,就齐声吆喝:“一帮当官强盗来哉!”这时新娘子家便开始放鞭炮,人声鼎沸。车队在场上一字排开,“强盗们”大摇大摆步入客堂,新娘子家人给他们递烟倒茶,甚是恭敬。
此时,忙碌也开始了。新娘子大娘舅高唤一声“发妆哉”,他们就开始用红绸缠着的扁担挑起子孙捅,按规矩装车。
车刚出新娘子家,“强盗们”便开始争抢嫁妆里的茶食。有经验的“老强盗”,先下手为强,摸光藏在被头里的喜蛋,子孙桶里的糖果、长生果、枣子等。还有几个毛头小伙子啥东西都弄不着,当然不甘心,难免“争执”,快活无比。
嫁妆运到新郎家后,先排放在客堂里,有模有样地展示给大家,然后再将嫁妆放置到合适地方。车嫁妆是男人的事,而开箱子则是女人的事了,那是新娘子展示家当的重头时刻。箱子打开,如果有硬头货——银行存折,则会引来一阵尖叫,要是千把元的,新娘子也颜面生光。如果只有毛线、衣服、被褥,可就坍台了。
再晚些,亲戚朋友互相打着招呼,陆续离席。车嫁妆的男人却迟迟不肯离去,继续喝酒、吹牛、嘎讪胡、闹新房(闹洞房)。
原标题:《闵行老一辈的婚俗大起底!原来她们的嫁妆有这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