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 山东推进“两创” 看看专家学者怎么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哲理和智慧,对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执行力,强化初心使命、责任担当意识等起到重要作用。山东应发挥独有的儒家文化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之中,讲好“山东故事”“儒家故事”,为“中国智慧”贡献“山东力量”,把习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在文化“两创”、“两个结合”、儒家文化研究等方面,山东走在了全国前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地落实是关键。这其中,要重视民间儒学社团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全国各地登记在册的儒学类社会组织已经超过了千家,仅山东各地就有近百家儒学社团组织。遍布全国各地的省市县三级儒学社团组织是一支迅速应时而崛起、蕴藏着巨大能量的中华文化复兴和文化强国的生力军。这些儒学社团组织在传播儒家思想、以文化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成为推动儒学传承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近十年来,一方面,各地儒学社团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有关政策精神,另一方面,在市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民间开办多种形式的儒学讲座、道德讲堂等,受众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百姓。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对提升百姓的道德素养大有益处,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理想目标。
自2013年习总书记考察曲阜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这些年,山东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许多新的开拓性举措,极大提升了在建设儒学高地方面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打造山东传统文化研究传播新高地,一是要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能只偏重于儒学。比如齐文化、墨家文化等资源都可以挖掘。对于儒学内部,也应强调其与治国理政有关的内容。比如对孟子的研究,我们一般看到的是重视心性义利的研究,而对于孟子的经济思想、税收思想等方面,就比较缺乏研究。对后世的儒学研究更是如此,其中大量的内容与我们传统的治国理政关系密切,也积累了许多文化资源。因此,拓展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意义重大。二是要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研究。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需要有政治站位和研究的主动性。比如,我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需要讲清楚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异同。所同者为现代化,所异者为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指标系统,还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等克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内容。目前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过于集中在文史哲领域,而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学科的学者参与。三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国际活动,山东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国际交流的针对性,建议与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机构进行点对点的合作,这样可以提高国际交流的效率。我们定期举办国际论坛,所设计的主题和邀请的国外学者,都可以有更强的“国际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两个结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基本特色、内容、优势及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提供了遵循。具体而言,应重视中国文化的三性:主体性、根源性与开放性。
一百多年来,在中国的土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不断融合。我们的马中西相融合的现代文化是主体性的文化,其根源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开放包容,因此有了外来的西方文化,尤其是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当代马中西相融合的新型文化的建构,包括了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改造,既非全盘接受,也非全然抛弃。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并得到具体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深度发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契合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文化自信与推陈出新,在新时代做好中国文化的“两创”。
今天,中国文化、儒学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的发展契机。首先是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此外还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的挑战等。对文化创新要坚持同情的理解、理性的批导、开放的吸取、创造的转化,开展文明对话、交流、互鉴。一方面,应当与时俱进,健康发展,返本开新,创造转化,特别是不能封闭,而要坚持开放多元,对话交流,尊重他者,吸纳百家;另一方面,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自有定力,反对随波逐流,迷失自我。要认识与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而尊重其他文明传统,这样才有益于自身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及世界各民族文明的相互理解、对话、交流与互动。
2013年习总书记考察曲阜,是一个重大的文化史、思想史、儒学史事件,影响十分深远。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了实质性结合与融合。打通了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壁垒和隔阂,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贯通起来,把中国人的终极追求奠定在有五千年之久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根基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果彻底终结了西方中心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拿来主义”“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时代已成历史。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整个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中国化。习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相结合相融合,这不仅是更深一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为所有外来思想文化学术的中国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四是在实践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山东力量。习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习总书记所归纳的文化精华,源自儒家经典,在今天的山东依然有着深厚的遗存。山东所倡树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将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活化提供一个可靠的载体。
2013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考察曲阜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调整、动荡、变革的关键时刻的一个重大事件。
九年来,《光明日报》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思想文化党报优势,扛起宣传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旗,连续九年跟踪采访,在习总书记考察曲阜时间节点,每年一个主题在头版头条和其他重要版面刊发大型系列报道,充分运用消息、通讯、评论、座谈纪要、新媒体等各种体裁,汇成“组合拳”,形成规模宣传效应,在全国形成声势,助力山东行进在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方阵。九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坚持以文化“两创”践行“两个结合”,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着力打造儒学研究创新发展高端平台,在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天重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阐释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弘扬和挖掘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促进文化“两创”,推动“两个结合”,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习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指示要求,更好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分子,和山东人民一道,深入贯彻“两个结合”,推动文化“两创”,在宣传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