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演员孙涛自爆6岁上台怯场大哭实际是“演二代”大院子弟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小品演员孙涛是个很低调的人,加上他长相比较憨厚,经常扮演保安等底层人物,说一口土气的山东方言,人们往往以为孙涛真是从农村长大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孙涛是正经的北京大院子弟,属于“演二代”。
一种说法是孙涛出生在山东,爸爸是山东省有名的曲艺演员,受父亲影响,孙涛6岁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快书,但是上台表演却因为紧张忘词大哭起来。父亲就认为孙涛干不了这一行,因为脸皮太薄,于是16岁就去当兵去了。
其实,孙涛的父亲可不是普通的小演员,人家可是典型的“演二代”。孙涛的父亲孙常文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1968年孙涛出生时,孙常文已经离开老家18年了,而且是是工程兵文工团曲艺队负责人,把家安在了北京,怎么能回到条件艰苦的山东农村老家生儿子呢?
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的工程兵部队大院有个露天广场,不到十岁的孙涛初次上台就露怯了,父亲鼓励孙涛到“舞台”上表演。孙涛上台紧张得站立不安,说到一半连词都忘了。
台下的“观众”都是父亲的战友,赶紧给他鼓掌加油,但是孙涛还是演不下去了,最后站在台上哭了起来。
“我父亲觉得我将来肯定干不了演员。这一行需要脸皮厚,我这么怯场,吃不了这碗饭。”
其实孙涛这纯属是谦虚之词,孙涛一个6岁的孩子,能在台下把快板说得滚瓜烂熟,上台无非是怯场,经验不足,锻炼锻炼就好了,哪有一棒子打死的道理。
孙涛说,他到基层当了工程兵,机缘巧合进了宣传队,宣传队42个人,41个人去参加文艺汇演,只留下孙涛和军犬一起看门。
“因为我上不了台,那段时间我都开始准备退伍了。回家当个片儿警,或者开出租车一个月能拿2000块,其实也不错。”
孙涛曾经对媒体说,在一次全军汇演上,孙涛说了一段相声,获得了汇演的一等奖,于是孙涛提了干就没有复员回家。两个月后,解放军艺术学院招生,老师评价他说:“条件还可以”。于是,孙涛进了军艺。
“我能搞上表演真的是机缘巧合。只有部队才有这样的机会。不然我可能现在就在家当个售票员什么的了。”
实际上,孙涛的老师就是他父亲,如果不是遗传因素,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一个看见舞台就打怵的人,竟然突然开挂了,说相声取得全军汇演第一名,谁信哪?
早在1950年,孙常文就当兵离开了老家山东省武城县,因为热爱曲艺,利用业余时间跟着收音机模仿学习,竟然在部队的文艺汇演中展露头角。
高元钧可是曲艺界的大腕,是山东快书一代宗师,担任过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因为在部队从事曲艺工作,被称为山东快书的“高派”,跟山东济南的“杨派”并列。
1964年,就从北京战友文工团调入了工程兵文工团,组建曲艺队并担任队长,4年以后,儿子孙涛才出生,孙涛在部队大院长大,说方言不过是才艺,生活中并不说方言。
孙常文先后创作表演了几十个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文艺作品,并获得过全军汇演一等奖。父亲是孙涛的第一任老师,对孙涛的人生影响最大。父亲曾经告诫孙涛:
冯巩亲口说过,孙老师有恩于我,当年为了调我到工程兵文工团,曾经多次找兵部首长介绍情况,数次往返北京和天津之间。
众所周知,冯巩的曾祖父是民国军阀冯国璋,在特殊的年代,因为成分不好一家人处境艰难,年轻的冯巩的前途也受到了影响。
老渔上网查了一下,1977年至1979年,20岁的冯巩参军入伍当了工程兵,1979年,退役到天津制线厂当了钳工,第二年正式调入铁路文工团。
孙常文老先生就是在这个期间慧眼识才,帮助过年轻的冯巩,难怪冯巩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