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很火爆其实30年代的淄博美景更惊艳!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最近,淄博烧烤一下子就火出了圈,而且还上了热搜。人们对淄博这座的城市好感度瞬间拉满。凡是去过淄博玩的人,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淄博太棒了!
淄博,不仅现在漂亮,历史上的淄博其实也很美!【淄博·记忆里的旧时光】▼下面分享一组淄博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内容包括淄博的建筑和人文风貌等。看看现在的淄博,再对比90多年前的淄博,让人惊叹不已。
▲淄博/六龙桥(1931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淄博的母亲河——孝妇河,千百年来她滋润着两岸勤劳的儿女。关于孝妇河,在当地人口中有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晋代女子颜文姜,守寡侍奉公婆,却遭百般刁难。洪水来时舍身救百姓,感天动地羽化成仙。颜文姜舍身堵的泉源后人称为“灵泉”,便是孝妇河的源头。横跨在孝妇河上的六龙桥,明朝万历年间,知县王时和主持修建。该桥长约46米,宽7米,桥高出水面9米,水下部分有6米,全桥有15个桥洞。桥两头建有木坊,额上书六龙桥。历史上,六龙桥历经数次毁建。2005年,对该桥进行了提升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如今,屹立在孝妇河上400年的六龙桥,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西关大桥”。
▲淄博/古城面貌(1931年)在历史上,淄川城墙高大坚固,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城池。民间有个有趣的说法:铁打的淄川,钢打的潍县,纸糊的济南。淄川城,汉初般阳县时是土城墙。明代重修,城池外形像龟,也叫龟城。明崇祯九年(1636年)升级改造为石城墙。照片中,城内的民居错落有致;城外,老百姓正在等待进城;城墙下是护城河。
▲淄博/村落(1931年)这是一个村落,建筑是典型的北方砖瓦结构。左边两座房子,却没有院子,应该是普通人家的房屋。右边是一个大院子,规模不小,可能是地主家的房子。最高的那座建筑叫碉楼,有五层楼高。墙体结实,设有观察窗和射击孔,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在我国南北方地区都能见到,但建筑样式各有不同。
▲淄博/淄川煤矿(1931年)30年代的淄川煤矿,厂房林立,烟囱高耸入云。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了淄川煤矿,大肆掠夺煤炭资源。另外,日本还对淄川矿区进行新的经济渗透;在淄川炭矿设立的领事馆。日寇在淄川煤矿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淄博/石牌坊(1931年)淄博城内一条街道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石牌坊。这座四柱三孔牌坊,造型精美。柱子上雕刻着飞龙和云纹。每根柱子顶端,蹲着一只石狮子。街道两旁,是民居和一些沿街店铺。这是冬季的淄博,天气寒冷,几名男子正站在路边聊天。
▲淄博/淄川煤矿(1931年)这是从远处拍摄的淄川煤矿全景图。厂房、烟囱、火车等,规模不小。已经有了现代矿业的雏形。
▲淄博/博山古城(1931年)这张照片拍摄于博山古城外。城墙高耸,城楼巍峨。城门外的河滩上有一个小集市,有卖蔬菜和水果的。博山城外,孝妇河静静地流淌了千百年,给这座城增添了几分韵味。一座小木桥,横跨在孝妇河上,连接了河的两岸。
▲淄博/博山县城(1930年)博山,因孝妇颜文姜的缘故,又名颜山。古城的房子,沿着山势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城中有很多圆形的建筑,叫做瓷窑。博山制瓷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陶瓷,已有6000年历史了。如今,博山更是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享有“陶瓷之都”的美誉。
▲淄博/永济桥(1930年)这是横跨在孝妇河上游的永济桥,因为是一座七孔石拱桥,因此也叫“七孔桥”。永济桥始建于明代,也有人说是宋代。该桥是孝妇河上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桥。永济桥,桥长47米,地理位置独特,是博山到莱芜古道上的重要通道。博山城下,永济桥一端,有一个建筑群,墙体上写着“博山书院”四个大字。博山文脉,就如同这孝妇河水,源远流长。
▲淄博/青石关(1930年)博山,有春秋时期齐国修建的古长城遗址。照片中这座隘口,就是位于齐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叫“青石关”。青石关,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是古代齐鲁大地交通要道的咽喉。雄关漫道,最美博山。
▲淄博/制作陶土(1930年)博山城内一个场院里,四头牛拉着一个圆石盘在转圈。地上的圆形凹槽里盛的是陶土。随着石盘的不断碾压,粗糙的陶土被磨成细细的粉末。博山陶瓷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古法工艺更是中国一绝。
▲淄博/矿工宿舍(1931年)淄川煤矿规模很大,在这里工作的矿工也很多。照片中这些片区域,就是当时矿工们的宿舍区,成排的房子一眼望不到头。几名下班的矿工,从宿舍前的小路上走过。
▲淄博/矿工的孩子们(1939年)在淄川煤矿附近,院门口有几个孩子,他们是矿工家的孩子。矿工去上班了,家里的小一点的孩子,就交给大点的孩子带。照片中,一位小姐姐抱着最小的弟弟,旁边还站着她的另一弟弟。一条大黄狗,躺在地上睡着了。它一直肩负着保护姐弟三人的重任。
▲淄博/齐长城(1931年)博山齐长城雄姿,像一条蜿蜒的巨龙,伸向远方。大雪之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银装素裹。齐长城,为春秋时期齐国修建,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被称为“长城之父”。流传了数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如今,齐长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淄博/陶瓷作坊(1931年)这张照片拍摄于博山,瓷器一条街。小路两侧,都是陶瓷作坊,门前整齐地码放着陶瓷成品,像一座小山。博山陶瓷产地,如此繁荣的场景,成了普遍现象。
▲淄博/漫水桥(1931年)这是位于孝妇河下游的一座漫水桥。石桥修得很低,桥面基本与河水齐平,遇上下雨河水暴涨,河水会从桥面上流过。这座漫水桥,是进入博山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一支运货的马帮,正在通过石桥进城。
▲淄博/张店驿(1931年)这是位于淄博张店的一个驿站。张店,古称黄桑店。在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姓做买卖的,生意很大。黄桑店慢慢也就改称张店了。在过去,张店设有驿站,驿站是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后来,随着驿站退出历史舞台,昔日的张店驿站附近发展成为了热闹的小村镇。照片中,是一条繁华的小街道,里面有各种做摊位,街上人来人往。
▲淄博/周村(1931年)这张照片,拍摄于淄博的周村,一条马路穿越村子伸向远方。周村,这个地方可不简单,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古代的周村,盛行栽桑养蚕,当地的丝织业很发达。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丝绸业带动了当地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
▲淄博/周村面貌(1931年)这是周村里的一条小街。一座门楼横跨街道之上。可能是时间太早,街道上的人并不多。街道两旁,是一些传统民居,沿街店铺正在开门营业。马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能让人联想到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淄博/周村(1931年)这张照片拍摄于周村的外面,河上有一座石桥,桥面上有几个小贩在摆地摊。河岸上,是一个集市,很多摊位上都搭着遮阳棚。远处就是周村,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淄博/装裱店(1931年)这是位于博山城里的一家装裱店。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在博山小城里,但生意很兴隆。店里墙上挂着很多装裱好的字画、镜框。店主正在认真装裱一幅水墨画,还要为其装上镜框。
▲淄博/田齐王陵(1931年)这张照片拍摄于临淄火车站附近,远处是田齐王陵。是齐国田氏国王及其王室、贵族、大臣的墓葬区。据统计有100多座墓冢。照片中这两座,可能是二王冢。经过数千年的变迁,王陵下已成为肥沃的良田。
▲淄博/管鲍墓(1930年)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两人之间发生了很多动人故事,在历史上传为佳话。这两座石碑立于二人墓前。写在最后:山东淄博,钟灵毓秀历史悠久,通过这些过去的老照片,我们感受到了淄博的历史之美,令人惊叹。如今,淄博已经成为一座很现代、很时尚和富有活力的新城市。最近,淄博烧烤更是火出了圈。我们相信,淄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