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山东人口巨变:50万山西人浩浩荡荡从大槐树出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很多山东人都有山西人血统,甚至是山西移民的后代,尤其是鲁西、鲁南、鲁北。
在山东,乃至于中国一半以上的地区,都传唱着一首歌谣,“问我祖籍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据史料的记载,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大规模有组织移民达到十八次,总人数近百万。
当时,山西洪洞县城各处张贴告示,声称不愿意迁移到外地的居民,只需在某日之前到广济寺下集合登记取消移民资格,愿意迁徙的留在家中等候即可。
大家在官兵强行“护送”下,全部迁移到中原地区。此后,上百万的移民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往各地,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仅朱元璋统治时期,大规模移民就多达十余次。
其中,迁居山东的约有五十万人。山东是明清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当年迁往山东的移民,遍布山东省17个地市的109个县。
宋朝以来,山东战乱不止,人口经历了三次人口严重损失,分别是宋末、金末元初、元末明初。
在山西移民到来之前,山东人损失非常严重,大多或死于战乱,或死于灾荒,或移民南方,整个山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宋代,山东人口众多,户数约为51万户,约72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户数的7.5%,和今天比例大致相同。
虽然,全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移至江南,然而山东依托其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生产技术优势,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和雄厚经济实力。
查问史籍,还不乏“齐鲁之富,甲于天下”“膏腴之地,财赋所出。桑麻之富,衣被千里”。京东州郡“丰岁物贱”之类的记录。
在这场灾难,山东地处交战前沿,到处兵乱不止,加之金军不断在山东掠夺人口,充作奴隶,于是大量山东人开始南迁,其中就有李清照夫妻。
还有孔氏家族,孔府南宗就是这时候迁徙到浙江衢州的。直到元朝建立,南宗才让位北宗,北宗正式才成为孔氏正脉。
金朝统治占领山东后,大量女真人随之迁入,不断抢占汉人土地,同时金朝不把汉人看做自己的子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甚至扬言“汉人无补于国,可空其人以为牧地”。
由于战争破坏和女真奴隶主贵族的掠夺,山东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摧残,人口流失、土地荒废的情况十分严重,山东人口数量比北宋后期减少高达50%,仅剩下不到400万人。
金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安定和金朝恢复经济政策,人口逐渐开始恢复,一度超过了北宋时期。山东人口总数,名列金朝统治的中国北方地区第一位。
但是到了金末元初,蒙古大军攻打金朝,进入中原,山东人“南逃淮泗者,积流民数百万”。山东百姓,逃荒到江南者,更是“千百成群”。
整个山东四处是战火,造成人烟断绝,赤地千里。同时山东人,成为蒙古族征兵的主要来源基地。
最严重的时候,山东地区的人口不足北宋兴盛时期的五分之一,仅余下150万,还多是老弱妇孺。人口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历史罕见。
元初统计,山东人口约为200万。这个数字与宋金时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
元朝统治时期,山东区域历经战争创伤,元气大伤,经济一度出现停滞、倒退现象。
元朝统一中国后,横征暴敛加重赋税。贪污之风不仅在官员中猖獗,元朝末期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元朝还将百姓分成四等,这种带有强烈民族歧视的做法非常不得民心。贪污腐化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元朝末年的税赋比开国时期高出二十多倍。
元末,先是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后来又元朝内战,明朝北伐,再到朱棣靖难,山东的灾难接踵而来,成为主战区,南北双方在山东展开拉锯战,人口损失无数。
当时一锭银子才能换来八斗米,灾民易子而食已是常态,兵士当街掠人为食更是数不胜数。
山东全境因蝗灾多年颗粒无收,百姓不得不死走逃亡。四十余年间,仅在山东地区发生的水、旱、蝗、疫就高达18起。
明朝立国后,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扩大经济,巩固新王朝。于是颁布一项重要国策——移民。
那段时间,山西风调雨顺,收成颇为理想,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人口稀少,山西当时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几乎到了人满为患的境地。
当时移民负责机构设置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周围有一棵大槐树被百姓视作神树。于是登记造册,发放路费就选择在神树之下进行。
可是故土难离,很多百姓并不接受移民动员,不想离乡背井到异地他乡去过完全未知的日子,甚至对“给银钱、备农具”的优待政策也毫不动心。
无奈之下,明朝只好出台移民法规,按照“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强行迁徙。
据统计,仅从大槐树迁出的人口姓氏就达到812个,迁西区域,涉及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三十余个省市。
明初时,山东地区可耕种土地面积比山西大了将近五倍,可是人口却不如山西多,所以山东地区成为移民的重点地区。
除了直接移民外,山东还有多次间接移民这些地方多为黄河泛滥区的鲁西、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这里土地贫瘠,而明朝初期还规定,迁民“同姓同宗者不能迁居一地”,也导致很多家族分居异地。
徐州却和北方文化风俗一致,甚至整个中原地区、皖北、苏北也形成文化一体化的现象。
他们流亡到南方以后,大多定居于江浙、福建一带,创造了今天灿烂的南方文化和经济。
虽然今天山东没有了战乱,但是孔雀依旧东南飞,优质人才流失严重。这个问题,山东不得不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