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大运河全线贯通山东德州开启新文化之旅

2023-04-26 14:09分类: 山东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因漕而仓,因城兴市,从1400年前进入大运河时代,山东德州这座城市的命脉就和运河紧密连接起来,大运河不仅见证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也见证了中外文明的交往。2022年,随着德州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大运河百年来全线通水,德州迎来了新的发展切入点。

  去年4月28日,对于德州的很多老居民来说,是值得纪念的。这一天,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运河之水奔涌北上,与200公里外的天津水流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八旬老人马惠彬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他和老友们经常到运河边一坐就是半天。昔日运河之上船来船往的画面在眼前闪过,脑海里又响起了那号子声。

  马惠彬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桅杆。“对于船工号子,我非常喜欢。”马惠彬说,德州船工号子曲调高亢、节奏铿锵、语言简练、内容包罗万象,听了之后让人不自主地兴奋。

  “人们在进行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步调、释放精神压力,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种吆喝声。”马惠彬称,这便是劳动号子产生的雏形。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德州船工号子逐步成了以德州口音为基础,融会了运河两岸各地俗语的号子声。“歌词由领号的人即兴创作,随意性比较大,看到什么就唱什么。”

  马惠彬举例说,当遇到旋涡或浅滩时,船上发出的号子音律较高且节奏紧凑,以提醒、督促大家不要松劲;当河道转弯时,他会提醒纤夫们小心,以免被“大纤”带到水里;道路不好走时,他会唱出:“头纤看脚下呀,后纤要小心哪”的提醒警句。船上的工种不同,劳作方式不同,唱的号子也不同。“有拉纤号、打篷号、拉冲号、打锚号、撑篙号,窜篙号、摇橹号等二十几种。”

  如今,行走在运河边,再也听不到号子声了。马惠彬说,每当人们说起它们消失的原因时,都归因于“运河断流”,但他认为,南运河在断流停航之前,德州的船工号子和船上的桅杆、白帆就已经消失了。“真正原因是技术解放了劳动力,这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多年来,马惠彬记录收集了有关德州号子的资料。2016年9月,他有幸见到了九名老船工,他们中最小的84岁、最大的92岁。他们详细介绍了各式各样的船工号子及其作用,并在现场进行了演唱,让马惠彬获得了诸多宝贵资料。

  船工号子见证了当年运河的繁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又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马惠彬觉得,它不应该被遗忘。

  运河全线苏醒给德州人带来了期盼,马惠彬和他的朋友们都相信,有这条河就有无限的可能。德州这座城就是因漕运置仓、因仓筑城、因城兴市,德州人也曾因运河在这里繁衍生息,很多奇闻逸事也在这条河上上演。大运河不仅见证了南北人文元素的融合,还见证过一段中外文明的交往。

  在德州坐落着一座苏禄东王墓,其所在的北营村多半居住的是苏禄东王的后代及守灵人。苏禄东王墓是我国唯一一个保存完整并有守灵村落的外国国王陵墓。

  “小时候就经常听爷爷奶奶说,我们是从南洋过来的,这是我们的祖先,一定要守护好。”苏禄东王第十九代后裔安静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历史。明永乐年间,南洋群岛上的苏禄国三位国王带着由340多人组成的友好使团来到中国,沿着运河一路北上朝拜了永乐大帝。他们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沿着运河返回途中,苏禄东王不幸病逝。苏禄东王去世的地方并不在现在的北营村。“他去世后,就沿着运河选址,最后选在德州这块风水宝地。据说这里的土用秤称最重,说明土质肥沃、厚重。”

  苏禄东王的后裔就选择留在这里守灵,一代又一代。1731年,当时的雍正皇帝亲自下旨,让守墓的后裔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每年到了9月13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后裔都会回来,北营村也会举行仪式,祭奠祖先。

  对于安静来说,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苏禄东王墓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要把我们中外友好的文化传播出去,促进中菲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安静说。

  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认为,德州的发展,命脉在水,希望也在水,大运河的全线畅通将给德州发展带来新的切入点。

  大运河最初的功能很简单,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政治与军事;发展到明清,主要的功能就是漕粮运输;到了今天,在国家提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的背景之下,大运河之于德州主要的功能是文化功能。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大运河德州段保留了原汁古貌。目前的德州段,特别是南运河河段仍保持着1000多年以前的河道。在大运河沿线市中,德州是唯一当年建了大量排水工程的城市,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大运河发挥了非常明显的聚合功能,商业文化很发达,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流、沟通、碰撞。“德州既有儒家文化、齐鲁文化的厚重,还有燕赵文化的侠义、善良,同时大运河沟通南北,又形成了德州人性格的包容、热情。”

  现在德州开启了全新的文化之旅。王德胜介绍,山东在2020年出台了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初步规划,整个德州就位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区域,“如何走好第一步,找到着力点,我们一直在尝试,曾有20多年的时间,德州大运河一直在投入,但不是开发,如果找不到最好的着力点,宁可保留它的原汁原味”。

  2021年,德州大运河保护利用迎来了变化,德州成立了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聘请了崔愷院士领衔的中建院规划团队,完成了德州段大运河保护利用的规划,实施“一廊六片”运河文化景观带工程,计划总投资220亿元,漕仓遗址、小锅市运河聚落、滨水文创园、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等重大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大运河(德州段)主城区段实现了旅游通航。“我们期待这里成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传承利用的示范区域。”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留住乡愁记忆 威海高新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公布

下一篇:山东税务:赓续红色血脉 让兴税之风更加清明浩荡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