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枣庄概况

2023-04-24 11:06分类: 山东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东西最宽

  【建置区划】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宋灭偪阳国后,改偪阳为傅阳。齐国南进占领薛国后,薛国更名为舒州。战国时期,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后舒州又改称薛国后,小邾、傅阳、兰陵皆属楚国,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汉,撤小邾置蕃县,西北部先后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置氶县、鄫县、阴平县,全境均属东海郡。三国时,今枣庄地区属魏。魏沿袭秦制。晋,仍袭汉制。隋朝,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唐朝,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宋朝,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金元代,置滕阳州和峄州,后滕阳州又改为滕县,属山东西路。明朝,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循明制。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抗日战争时期,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还先后建立白彦、临城、麓水、双山、凫山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1950年,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1983年11月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1988年5月,滕县改为滕州市(县级)。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此后,全市所设街道办事处、镇、乡略有调整。2017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6个区(市),设64个乡(镇、街道),2530个村(社区)。

  【人口民族】截至2017年底,枣庄市户籍总人口418.05万人,其中男性219.41万人,女性198.64万人。人口出生率16.60‰,死亡率5.84‰;自然增长率10.76‰。全市常住人口392.03万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有44个少数民族,即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傈僳族、佤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仡佬族、京族、布朗族、畲族、俄罗斯族、基诺族、撒拉族、鄂温克族、塔吉克族、黎族、景颇族、羌族、锡伯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德昂族、裕固族、门巴族、怒族。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209人。其中,回族13043人,居少数民族人口首位。

  【自然环境】地貌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北部山亭区境内的高山海拔620米,为全市最高点。莲青山、抱犊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市北部。抱犊崮海拔580米,谓“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处海拔24.5米。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

  土壤本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80个土种。土壤总面积521.3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59%。

  河流枣庄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航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公里。中型河流(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流域面积在30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条。除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运河。

  气候枣庄市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具有光照好、积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较少,以秋高气爽为主要特征。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2017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5.7℃,较常年偏高1.3℃,较2016年高0.3℃;平均日照时数为2215.4小时,较常年偏多94.4小时,较2016年多281.7小时;平均降水量1044.1毫米,较常年偏多256.8毫米,较2016年多121.4毫米。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枣庄市土地总面积456.35千公顷。其中,耕地保有量239.84千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12.99千公顷。

  矿产资源枣庄市境内已发现矿种5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其中,煤炭保有量171771万吨,铁矿石保有量4178万吨,铜矿石保有量98万吨,铝土石保有量164万吨,石膏保有量44258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量224981万吨,磷保有量9008万吨,耐火粘土保有量892万吨,熔剂用灰岩保有量183万吨,水泥用粘土保有量550万吨,电石用灰岩保有量531万吨,饰面用花岗岩保有量394万立方米。

  水资源枣庄河川年径流量为10.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滕州市最大,径流量为3.253亿立方米,最小为台儿庄区,径流量为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等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径流。已探明水源地有十里泉、丁庄、东王庄、羊庄、荆泉、清凉泉、渴口、峄城等8处,均以岩溶水和孔隙水为主。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年均6.6亿立方米。

  【历史文化】枣庄历史悠久,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是迄今为止黄淮地区考古发现最古老的文化,也是东夷文化的源头。先秦时期,枣庄境内分布着薛国、滕国、邾国、倪国、小邾国、缯国、偪阳国7座古城邦,是中国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枣庄的历史和运河紧密相连,运河文化仍有遗存。据考古发现,境内最早的运河——偪阳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距今约2700年。京杭运河枣庄段(泇运河),开凿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现流经市境内台儿庄、峄城、薛城、滕州,全长93.9公里。这段运河由夏镇李家港至邳州直河口入黄河,因为泇河为主要补充水源,史称泇运河。它的开通,改变了因黄河泛滥致使京杭运道不通的局面,几百年来,为南粮北运,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也推动着沿运河地区的经济繁荣。沿岸的台儿庄迅速发展成为“鲁南重镇”,商贾云集、屋宇猛增、集市爆棚。《峄县志》记载:“台儿庄濒运河,商贾辐辏,田匮栉比,亦徐兖间一都会也。”商贾的云集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台儿庄古城也成为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京杭大运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最鲜明的特征。

  枣庄素称鲁南煤城,采煤历史悠久、煤质优良。李鸿章曾称枣庄煤“较日本上等煤尤佳,与英国松白煤相仿”。清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载:“矿务之见于三代前者也……讫唐五代不废。”又有记载:“枣庄矿区内有唐宋时旧井甚多,土人所开浅井遍地皆是。”清代已大量开采煤炭并外运。清光绪四年(1878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派直隶知县戴华藻筹资5万元,在枣庄开办峄县中兴矿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兖沂曹济兵备道张莲芬经清政府批准来枣庄合办枣庄煤矿,创办“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股份制企业,并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股票。两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徐世昌都曾担任过董事长,张学良也是最大的股东之一。上世纪30年代,中兴公司就采用机械化采煤,成为仅次于日资抚顺、中英合资开滦的全国第三大煤矿。凭借其业绩和规模,中兴公司对中国历史产生着深远影响,它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浦线最大的股东;修建了陇海线;参与建造了青岛港、连云港、汉口港、江阴港和上海港;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第一任校董会校长由中兴公司派遣。中兴公司在中华民族工业史上,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企业。枣庄也因此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成为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

  枣庄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近百年来,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1938年,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下,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台儿庄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了自抗战以来一次空前胜利。1940年,在中国的领导下,在枣庄成立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斗智斗勇,以游击战术击败日本侵略者。

  枣庄历代名人辈出,豪俊迭兴,孕育了人类造车鼻祖奚仲,主张“兼爱、非攻”的科圣墨子,“好客养士”的孟尝君,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勇于自荐的毛遂,“凿壁偷光”的西汉名相匡衡,《金瓶梅》的作者贾三近。这里还是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艺术大师贺敬之、著名书法家王学仲的故乡。

  【概况】2017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418.05万人,其中男性219.41万人,女性198.64万人。据2017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常住人口392.03万人。出生率16.60‰,死亡率5.84‰,自然增长率10.76‰。

  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31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4.9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58.69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5∶51.7∶40.8调整为7.0∶51.6∶41.4。人均生产总值59110元,增长6.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9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4万人,低于2.36万人的控制目标,登记失业率2.39%。就业技能培训人数2.1万人,创业培训人数4097人,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1200人。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2.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9%。

  【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782项、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3项。新引进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5家,与恒丰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企业股改35家。市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体系逐步构建,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42543户,增长9.8%,新登记注册资本(金)881.58亿元,增长42.4%。其中,新登记企业户数占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17家,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响“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品牌,滕州马铃薯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枣庄黑盖猪等“三品一标”66个。

  清理僵尸企业42家、盘活土地2400亩;枣庄高新区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园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煤产量下降8.0%。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43.58万平方米,下降14.2%,降幅比上年末扩大9.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待售面积122.82万平方米,下降28.3%。

  【农林牧渔业】农业增加值124.43亿元,增长4.1%;林业增加值1.47亿元,下降9.4%;牧业增加值30.95亿元,增长3.5%;渔业增加值5.38亿元,下降0.1%。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6.16万亩,增长3.8%,总产量34.0亿斤,增长4.1%,单产429.1公斤/亩,增长0.3%;实现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0.42万吨,增长2.3%;植树造林面积5248公顷,下降38.8%;肉类总产量23.57万吨,下降7.2%;水产品产量9.4万吨,下降2.0%。

  农机装备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0.1千瓦,增长4.5%。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7.8%;重工业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9.4%。

  34个行业大类中27个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9.4%。在重点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4个行业增长较快,成为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四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10.2%、8.1%、11.4%,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5.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拉动贡献率达41.5%。

  在统的56种重点产品中,3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0.7%,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子午线轮胎外胎、金属切削机床等产品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9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3∶53.8∶44.9,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8.4%和69.4%。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8.17亿元,增长5.8%,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20.31亿元,增长1.8%。房屋施工面积1936.04万平方米,增长5.1%。房屋竣工面积345.88万平方米,增长56.7%。商品房销售面积444.92万平方米,增长6.3%。商品房销售额203.27亿元,增长18.1%。

  建筑业增加值133.05亿元,增长6.3%。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38家,比上年增加20家。签订合同额460.98亿元,增长22.1%。完成产值312.57亿元,增长15.6%。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68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11家,产值过10亿元的6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比例分别为28.6%、4.6%和2.5%。

  【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82.1亿元,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42.4亿元,增长8.6%。按行业分,商品零售额862.0亿元,增长9.9%;餐饮收入额120.1亿元,增长11.1%。按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4.4亿元,增长9.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47.7亿元,增长11.3%。

  在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中,在统的22个商品类别有18个实现正增长,刚需类拉动限上增长明显。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4.4亿元,增长11.0%;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3.4亿元,增长9.8%;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1.7亿元,增长9.2%。

  【开放性经济】青岛港在枣庄市设立内陆港区,进出口总额101.06亿元,增长12.0%。其中,出口89.03亿元,增长9.2%;进口12.03亿元,增长39.2%。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57.14亿元,增长12.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6.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有257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增长8.0%,合计进出口34.54亿元,增长6.0%。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完成进出口23.67亿元,增长24.8%,其中出口23.05亿元,增长24.7%,分别高于全市进出口、出口增幅12.7个百分点、15.5个百分点。

  新批外资项目14个,增长40.0%,合同利用外资206.75亿元,增长2057.4%,实际到账外资6.08亿元,下降12.4%。在2017美国山东周活动中,与来访跨国企业达成两个合作意向;在2017台湾周活动中签约3个重点外资项目,总投资约9000万美元;在2017香港山东周活动中签约2个重点外资项目,协议外资1.95亿美元。

  新设境外投资企业5家,投资总额近2270万美元。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276万美元,外派人数416人次。山东雄狮建筑装饰股份公司承包了赞比亚机场项目、赤道几内亚机场项目和马来西亚的博威年门窗项目。新签总投资800万美元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线万美元的赞比亚机场项目。

  【交通、邮电和旅游】公路客运量2497万人,旅客周转量17723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0.2%和1.0%;公路货运量6288万吨,货物周转量1500703万吨公里,分别增18.5%和9.7%。水路客运量104.34万人,客运周转量371.4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4.0%和13.9%;水路货运量866.91万吨,货物周转量34963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4%和7.4%。港口货物吞吐量731.30万吨,下降23.6%。

  新台高速动工建设,枣菏高速、高铁换乘枢纽、快速公交B6线、枣木高速东延、沂台线南延等加快施工,枣庄机场完成规划选址。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4亿元,增长53.0%。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574.3公里,其中国道281.2公里、省道648.4公里、县道587.9公里、乡道638.9公里、专用道64公里、村道6352.3公里。枣庄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实现镇街公交全覆盖的城市,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6.43亿元,增长26.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17亿元,增长31.9%。电信业务总量4.12亿元,增长7.0%。移动电线%。固定电线%。移动电线%。旅游消费总额199.71亿元,增长14.9%;接待游客人数2259.24万人次,增长10.6%

  2255.8万人次,增长10.6%;国内游客消费188.16亿元,增长14.9%;接待入境游客3.44万人次,增长1.3%;入境游客消费823.23万美元,增长1.7%。本地居民出游前后旅游消费11亿元,增长16.0%,城乡居民人均出游次数3.06次,增长11.3%。【财政和金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20亿元,同口径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102.02

  GDP的比重达到6.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11亿元,下降1.5%。全市民生类支出合计完成181.91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4.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178.73亿元,其中,国税收入97.29亿元,增长37.4%;地税收入81.44

  9.3%。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28.33亿元,比年初增加155.6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175.50亿元,比年初增加70.97

  1212.40亿元,比年初增加112.08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3.27亿元,增长10.7%。其中,财产险收入16.34亿元,增长15.3%

  56.93亿元,增长9.5%。赔款与给付21.14亿元,增长4.4%。其中,财产险8.69亿元,增长18.3%;人身险12.45亿元,下降3.4%。【科技】鲁南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互联网小镇入驻运营企业80家,山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和数字中国(枣庄)峰会成功举办,区域性大数据基地正在隆起。

  14.03亿元,增长率25.1%;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65家,其中省级以上的97家。协同创新取得“筑基架梁”式重大进展,启动了15平方公里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浙大山东工研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正式运营,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落地。齐鲁工业大学12名科技创新特派员进驻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清华大学5名专家教授与26

  265”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布局,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55项,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重点实验室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5名2017年度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人选获得公示;3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获得省委组织部300万元人才补贴;开展第二届“枣庄英才”评选活动

  专利申请5121件,其中发明1239件;授权专利2257件,其中发明277

  PCT国际专利申请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3件/万人,增长24.6%。中材锂膜一期、丰元正极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煤基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锂电、光纤、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速膨胀,纳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9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09.37亿元,增长17.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4.92%

  2.30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4603人,毕业14026人,在校生48736

  24024人,在校生73661人。普通初中招生46378人,毕业39396人,在校生125267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9.0%。小学招生61476人,毕业47608人,在校生358126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儿童92537人。枣庄学院新校区开工,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新校区启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全市首届书香文化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3件作品获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与山影集团合作,启动摄制电视剧《中兴》。市艺术剧院和滕州柳琴剧团积极开展艺术创作,大型柳琴戏《微湖风雨》的创作和历史剧《墨子与鲁班》完成加工提高。创作、移植、复排《父女赶船》《清风亭》《梁祝》《滚灯》等10余台大小型传统戏曲剧目。积极参与“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全年演出近500场次,收入200

  12.3万人,增长10.7%。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07个,达标率82.1%。广播、电视共在省级媒体发稿1235条;在中央级媒体发稿59条,央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播出了枣庄市相关内容,反映了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的丰硕成果。“智慧广电”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无线WIFI城市”项目进展顺利,在28

  389个AP点位,实现了信号覆盖。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卫生机构数2525家,其中,医院78家;卫生院4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

  7家。卫生技术人员253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36人;注册护士1163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2622张,其中,医院16813张;卫生院3384张;妇幼机构1637张。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共派出117人次参加全国以上比赛,获得世界冠军4个、亚军2个、季军1

  31个、亚军28个、季军27个。其中,组织25人参加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12个大项的比赛,获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7枚,18人次进入前八名。参加全国以上比赛人数和获得的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城乡建设】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24.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2%,比上年提高1.85

  8.2%。城区路网建设全面加速,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3条,新增道路长度25.6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道路建设的投资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0%,重点实施市中区青檀路和中兴大道工程,薛城区新城路网提升改造工程,新城城南路网项目,台儿庄区北部新区10条道路建设工程等,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改善,通达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加快,管线普查成果和管理系统通过省厅验收,新建改造水气热污等各类市政地下管网207公里,新开工综合管廊9.46公里,完成廊体6.1公里,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18.2%、102.0%,累计形成地下管廊12.5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07万平方米,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向新城供热项目已获华电集团总部立项批准。城市功能不断改善,“多规合一”试点稳步推进,城市、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建成海绵城市10.2平方公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6.1公里,完成城市建成区7条黑臭水体治理;新城体育中心投入使用,碧水绕城、南部路网工程启动建设。改造完成新城污水处理厂,高新区绿源污水厂基本建成,新增污水管网90.6

  70%。城市各项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环境和安全生产】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办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311件,依法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325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54

  979家;治理破损山体、塌陷地3.7万亩,完成造林8万亩。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8条省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4.86毫克/升和0.52毫克/升。加大引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实施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工程,除地质因素超标外,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规定标准,滕州市荆泉等12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复。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为66、126、29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改善18.5%、10.6%、23.7%,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积极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四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减少6.5%、5.9%、12.6%和15.7%,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山亭区创建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增完成9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新增完成49个贫困村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196个省级行业扶贫村实现饮用水源地全保护。全面完成禁养区内979家畜禽养殖场户的关闭搬迁工作。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3起、死亡46人,分别下降34.8%、13.2%

  35起、死亡30人;采矿业事故1起、死亡1人;建筑业事故3起、死亡7人;商贸制造业事故3起、死亡7人;农林牧渔业事故1起、死亡1人。【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20元,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13484

  29924元,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17247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4元,增长8.8%;人均消费支出9345元,增长9.0%。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4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40.5平方米;农村居民38.0平方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居民191.6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居民310.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3.43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4.42

  15.8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60.35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85万人。提供公益性岗位1107人,灵活就业人员2.07万人。农村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900元、5070元,城乡低保标准之比降至1.35∶1

  2.9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8.77万人,农村特困人员1.57万人。各类养老机构100家,床位2.2万张,入住老年人1.4万人。新建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处,农村幸福院40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个,社会组织培育中心2处。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标准分别为23777名困难残疾人、3497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市级专项扶贫资金1.1亿元,实施到户帮扶项目3399个,受益贫困户7077人。组建扶贫专干队伍,选聘扶贫专兼职干部1605

  923人。全市脱贫1.5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1.55万减贫任务,1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退出。(李励行)精神文明建设

  2017年,枣庄市在全省文明城市测评验收中位居所有省级文明城市第二位,以优异成绩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并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城工作基础。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高规格的创城动员大会,全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决定》,把创城工作纳入年终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各类文明创建考核,对承担的任务指标完成不力,影响全市创城大局的,严肃追究责任。二是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创城强大舆论声势。印发《关于加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工作的通知》,在市内各媒体统一开设“争创文明城、共建新枣庄”专栏,累计发稿360

  3万份、宣传海报近万张,制作公益广告15万幅,在各星级以上酒店摆放文明餐桌提示牌1万个,形成了浓厚的创城氛围。三是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创城工作合力。抽调12个单位17名同志组建创城办公室集中办工,抓好对全市创城工作的指导、督导和协调。为实现精准指导,制定了《枣庄市2017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责任清单》和《枣庄市2017年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实地考察项目指导手册》,为各部门具体操作提供明确遵循。四是强化指导督导,确保各项创城任务落到实处。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市)及市直部门创城工作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督导,在历次督导中共现场下发整改通知单1200多份,累计梳理问题近三万条,所有的问题普遍得到整改。市级领导根据分工到现场进行督导,结合分管工作抓好有关指标落实,加快了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五是广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群众支持率参与率。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区环境、“窗口”行业等进行全面整治。深入推进公民文明出行专项行动,举行启动仪式,下发工作方案和倡议书,制定《枣庄市文明出行公约》,在所有学校、社区、窗口单位广泛宣传。市直各部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了不文明行为劝导、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市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随手拍”、文明出行宣导和抓拍最美瞬间活动,指动枣庄微信平台及交通广播频道同步直播,一小时内关注人数达5.4万人,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制定《枣庄市文明出行公约》,在所有学校、社区、窗口单位广泛宣传。开通3331234创城市民热线及电子邮箱,欢迎市民积极反映创城中存在的问题,共收到市民反映相关问题242件,办结率达到100%,得到市民充分肯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2017年,市文明办着力在吸引群众、凝聚群众、惠及群众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乡村文明行动成效明显。城乡环卫一体化由全省第12名提升到第6

  13名。12个村入选第五批省级“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及时下拨奖补资金168万元。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建立全市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工作的通知》,在枣庄日报开设《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专栏,设计制作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向社会广泛发放,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团对全市红白理事会成员全部轮训一遍,市电视台创作的《文明祭祀树新风山清水秀慰先人》在全省移风易俗微电影大赛中获公益片类二等奖。严格奖惩考核,把乡村文明行动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分值由7分增加到10分。每半年开展一次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在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区(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在全市排名后两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并约谈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二是文明校园创建成绩显著。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枣庄市立新小学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全省只有7个地(市)中、小学都入选。市中区文化路小学等12个中小学校入选山东省文明校园,枣庄市实验小学等27个中小学入选山东省文明校园提名学校,评选枣庄市第十五中学等76个中小学校为第一届市级文明校园。三是文明单位创建向纵深发展。召开全市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印发《枣庄市文明单位申报及动态管理量化考核办法》,文明单位申报、管理、考核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3家单位入选全国文明单位、3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新增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56个,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150个。四是文明行业创建力度加大。在物业服务行业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试点,同时指导市邮政管理局、市国税局制定文明行业创建规划、创建标准,设计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扩大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优秀道德典型推荐评选】2017年,枣庄市继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用各类道德典型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精心做好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工作。不断完善市、区(市)、镇街三级好人模范评选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山东好人和好人线索推荐,全年累计推荐好人线人入选山东好人,山东好人入选率达到80%,入选率和入选人数都位居全省前列。杨曼和李明强入选山东好人之星,孟凡芹当选

  》12名枣庄“中国好人”事迹材料编纂工作。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在工作中提前安排部署,拉长评选周期,扩大社会影响,确保评选质量。共收到候选人推荐材料230份,精心挑选128名候选人在指动枣庄、鲁南传媒网上进行公示,点击量累计达到70多万人次。最终评选出道德模范35名,提名奖25名。文明家庭评选推荐工作圆满结束。12个家庭入选全省首届文明家庭,20个家庭入选首届全市文明家庭。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化。到威海、烟台等地学习考察诚信体系建设,深入了解诚信体系的建设过程、框架结构、运行机制、结果运用等基本情况。起草了《关于推进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编制了《诚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市文明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扩展各项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建好、用好、管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央项目7所,下拨建设及运转资金216.75万元。对2016年度中央项目学校的资金使用、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形成书面材料报省文明办。积极参与省文明办组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农村户籍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参加全省乒乓球比赛和书法比赛。做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数据库档案建档工作,对所有34个全国项目和

  个省级项目建档并纳入乡村学校少年宫数据库管理。成功举办枣庄市第四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召开协调会议,印发大赛活动方案,指导各区(市)进行海选和县级比赛,全市有近

  万中小学生参加活动,30名学生参加了7月初举行的全市大赛,5名学生参加了全省大赛。开展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征集活动,充分调动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共收到参评征文205篇,精心筛选100篇上报省文明办。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印发《关于运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全市25万多人次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产生了广泛影响。积极推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典型。在第五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和第四届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评选中,市中区和台儿庄区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区,枣庄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4个单位、曹艳华等6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着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上平台。枣庄文明网、“文明枣庄”微信、微博正式上线运行,版块基本完善,内容不断充实更新,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搭建了新的载体。【志愿服务制度化】2017年,市文明办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下发《关于对全市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对全市志愿者情况和志愿者服务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开展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专题调研,了解当前志愿服务状况,形成调研报告,为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树工作。市中区曙光帮教志愿者协会等4个志愿服务组织、“小青枣爱心益站”青春扶贫项目等4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黄河流域老字号嘉年华首站走进菏泽

下一篇:枣庄市简介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