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面孔 魏积安(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大家好,我是西城诫子,今天的山东名面孔,来自一个富饶的地方,它是全国唯一的海滨煤炭基地,是“富集型”石油产区,盛产以黄金为代表的多种矿藏。这里的时令水果贯穿一年四季,这里的海参大虾物美价廉。这里的南山大佛堪称世界第一,这里的高尔夫球场跻身世界前十,而这里人气最高的特产,却是一把小小的粉丝,这就是山东烟台的龙口市,国家一级演员魏积安的家乡。
1956年,魏积安出生在龙口市诸由观镇。相传,明朝初年,村里有一家人用猪大油做菜的餐馆,得名猪油店。永乐年间附近修了一座道观,村庄更名为猪油观。明朝末年,周围的村庄合并,“猪油观”演化成了“诸由观”镇。
1974年的6月,18岁的魏积安参军入伍,两年后新疆军区的话剧团面向全国招生,魏积安脱颖而出,成为烟台唯一一名被录取的文艺兵,从此开始了表演生涯。1991年,魏积安开始成为春晚舞台的常客,人们很快记住了那句代表性的台词。山东方言多种多样,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魏积安把龙口味儿的山东话,带给了全国观众。也把全国观众的热情,带回了老家母校。
2016年,魏积安回到家乡探亲,专门回到中学就读的诸由学校。艺术源于生活,魏积安在2017年江苏春晚表演的小品《家有一宝》,发表了一番“孝敬老人”的言论,令人动容。2006年央视春晚上魏积安和郭冬临合作的小品《实在人》,扮演了一个要面子的老好人。而在实际生活中,魏积安也是对远道而来的乡亲们热情招待,有求必应。艺术高于生活,魏积安不断挑战着截然不同的角色。2006年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总政话剧团创作的《圣地之光》,选中魏积安饰演主席。这个昔日活跃在小品舞台上满口方言的山东大汉,为了说好湖南话,请地道的湖南人把台词录成音频,一边听一边学。
制作本期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网络上关于魏积安的综艺访谈甚至是新闻报道并不多,相比之下,作品片段随处可见。或许这正是这位国家一级演员,用“作品”说话的一种特点吧。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