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明地处华北行政区划上却归属华东这有什么历史渊源?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对今天中国行政区划有所了解的人,或许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地处华北的山东在行政区划上被划入华东地区?事实上,山东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被划入到“华东”地区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的千余年里,山东毫无疑问被视作华北地区的重要省份。那么为何在1949年后,新中国将山东划入华东地区,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历史故事呢?
古代中国并没有“华北”、“华东”这些地理方位上的概念,直至近代以来,来华传教士对原有的汉语表达进行创造性的化用与改造,由此产生了许多字相同但意不同的词语。华北等地理方位的概念即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先是在传教士群体中使用,随后才传播至全国的。
进入民国时期,华北、华东等地理方位名词的使用及其涵盖的省份范围大致已经确定下来,但不同说法之间存在些许差别。抛却将整个中国北方都视作华北的宽泛说法,除直隶、山东、山西三省外,是否包括河南、陕西、察哈尔、绥远、甘肃几个省,则在不同的说法中存在一定出入。但无论哪种说法,山东都被视作华北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山东在大部分人心中的的确确是华北的主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在华北开展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日本将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视作华北区域,一时间晋冀鲁察绥是“华北五省”的概念借助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而传播开来。总而言之,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山东隶属华北这一事实是得到广泛承认的。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前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山东从一个战前从未有任何革命根据地的省份,一下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是中国控制的唯一一个完整的以省为单位的根据地,有着3500万人口与33万军队。
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将山东的八路军派往东北的同时,将战斗在江南地区的新四军北调至山东地区。1945年10月,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在山东临沂合并成为华东局,部分新四军与山东军区合并成为山东野战军,其余部分改编为华中野战军。也正是在三年国共内战当中,山东的地位发生了剧大改变,导致其行政区划从华北调整到了华东。
1946年6月,作为中共重要根据地的山东遭受46万国军的猛烈进攻,全面内战正式爆发。尽管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取得多次胜利,但在数量与武器均占优势的国军面前,华中根据地大部分依旧被国军占领。10月,华中分局与华中野战军经商量后决定北撤山东,由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陈毅统一指挥两支部队。1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经合作一举取得鲁南大捷,国军精锐师在战争中大败。
在多次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于1947年2月正式宣布合并重组,在以华东局与山东野战军为基础的前提下,组建成立华东野战军,下辖30万军队。
自1947年开始,国军在多次大败后已无法保持全面进攻态势,蒋介石决定收缩进攻范围,将山东作为国共内战的主战场与重中之重。鉴于此,国府将24个军共计45万人投入山东战场,面对谨慎行军且数量庞大的国军,华东野战军短时间内很难取得成效,也出现多次伤亡惨重的情况。9月,华东野战军决定分兵一半进驻鲁南与鲁西地区作战,借以打开解放军的南下通道。9月7日,华野取得沙土集战役的胜利,顺利派遣部队南下中原,与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一同进驻中原,使国军被迫从山东调往中原,解了华东野战军的围。
可以说,在国共内战早期,以山东为主战场的华东野战军与国军之间的战斗,成为内战的关键所在,正是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将数十万国军的进攻击退,并成功将部队开往中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作战区域,才为日后中国由防御转向进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除华东野战军的主战场在山东外,代表中共中央的华东局同样将驻地设在山东。作为华东地区最高的领导机构,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之前,华东局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山东。也就是说在国共内战时期,山东不但是战争的主战场,还是整个华东地区的行政中心。不但所有的政治、军事战略规划从山东发出,而且山东还为解放军作战提供了大量后勤物资保障。
在国共内战初、中期,华东局虽在名义上控制着整个华东地区,但今天为我们熟知的华东各省,如江苏、浙江与上海等地,都是国民政府的核心所在,仅有的作战力量新四军还在抗战胜利后便从江南撤至山东与东北。也就是说,在内战爆发后,华东局能够控制的仅有山东一省。相较于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华北”而言,其实自古至民国时期,“华东”一词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民国时期对于“华东”的使用大多局限在宗教、教育与体育层面,政治与经济、地理层面使用“华东”的次数少之又少。可以说,“华东”一词之所以能在今天为人所熟知,并成为日常使用词汇,与中国对其改造再利用有密切联系。
抗战时期开始,中国便在各地设立中央局,如东北局、北方局、南方局、华中局等,每一个中央局都负责一片大区,下设省份的党委直接听命于中央局的负责人。国共内战开始后,中共中央下令组建的华东局下辖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各省,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东部的沿海省份。这其中山东与福建,一个地处华北,一个地处华南,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华东。但由于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政治运动,华东地区已经不再是像华北那样的地理名词,而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政治方面如此,军事就更是如此。前文已经提到,华东野战军长期以来主战场就是山东战场,华东野战军能够控制的地区也仅限于山东。只不过伴随着战争的逐步胜利,华东野战军开始由山东一路南下直至福建,华东地区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五省与直辖市上海在内的华东大区正式成立。尽管在1954年左右,大区制被中共中央下令废止,但作为中国构建起来的政治性的区域划分,直至今天,山东依旧有着地理位置上的华北与行政意义上的华东的双重身份。
地理概念往往很难改变,但政治意义上的行政划分却可以由政党与国家来建构。相较于地里概念浓厚的华北而言,“华东”则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说到底,华东的出现是中国在解放战争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而成的。尽管在今天,人们还是习惯将山东视作华北省份,但在各种正式表格与表述上,山东依旧是华东的一部分。
仲伟民、李叶鹏:《从华北到华东: 解放战争前后山东省大区归属的演变》,《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5期。
仲伟民、王正华:《作为区域的 “华北”: 概念渊源及流变——兼析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 “华北”》,《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