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系列报道之一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同时,我国第一批5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也已经过公示,文化部还专门在北京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3月22日,我省也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成立了山东省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我省民间文化遗产摸家底、建名册工作。伴着这些活动的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
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在即将到来的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将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我省首批入选的有27个项目。从今天起,本报将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对这27项“山东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详尽、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2005年的最后一天,国家文化部网站公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被列入公示名单的全国申报项目有501项,包括民间文学、音乐、民俗、民间戏曲等10大部分,其中有我省推荐的柳子戏等27个项目。据介绍,本次公布的501项是从全国1315个申报项目中严格筛选出来的。评选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有较大影响力;二是濒危程度。
得知柳子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柳子剧团团长段雨强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位在柳子戏最不景气之时担起团长重任的痴情汉子激动地说:“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不用担心柳子戏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了!”
段雨强介绍:柳子戏是源于山东民间的一个古老剧种,是从民间口头说唱发展演变而来的纯粹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曾经辉煌一时,清朝初年曾兴盛一时,其声腔的覆盖地域横跨五省——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的许多地区,是当时北方舞台上影响很大的声腔剧。在清代前,柳子戏声腔被冠以“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的称呼,记录在人们的口碑中。其中“东柳”,指的是当时流行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弦索声腔,里面包含了柳子戏,由于柳子戏在当时影响最大,于是就把弦索声腔以“东柳”代指。
“柳子戏与昆曲等剧种颇有渊源,因为它们都是以笛子作为主旋律,并且都是唱曲牌的剧种。”段雨强团长介绍说。柳子戏是由元、明以来“弦索”系统演变而来,到目前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柳子戏遗产丰富,现存传统剧目200余出,传统曲牌约600余支,其中代表剧目有《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和《白蛇传》等。
省柳子剧团花脸演员孔祥启从9岁开始就在祖父的教导下学唱柳子戏,如今他已在剧坛打拼了快60年。孔祥启说:“柳子戏是一个大雅的剧种,曾经无数次进孔府为圣人、进京城为帝王演出,也曾和昆曲、徽调、京剧这些大剧种同台献艺,以前备受观众的欢迎。当时在鲁、豫、皖、苏、冀一带民间盛传‘吃肉吃肘子,听戏听柳子’的说法,可见柳子戏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说起柳子戏的名气,首先是这个剧种与孔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孔府档案》中有柳子戏班社在孔府演唱受赏的记载。每逢春丁、秋丁祭祀时,在孔林常演柳子戏,俗称“林门会”。身为衍圣公的孔令贻不仅以顾曲周郎自居,还粉墨登台与柳子戏艺人同台演出。孔府的乐舞生都会唱柳子戏,称为“孔家班”。
山东柳子剧团成立于1959年。那年,毛主席在济南看了柳子戏《玩会跳船》和《张飞闯辕门》后,对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舒同说:人们都把吕剧说成是代表山东的地方戏,依我看应是柳子戏,它比吕剧早,名气也大。此后,山东柳子剧团曾三次晋京汇报演出,、周恩来、朱德、、彭真、陈毅、彭德怀、郭沫若、周扬等领导人以及梅兰芳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1961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又将《孙安动本》拍成了舞台艺术片。此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到济南来,都点名要看柳子戏。
柳子戏是与昆曲同时代现存的最古老剧种之一。而这一剧种目前只有山东柳子剧团一枝独秀,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团”。
柳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曲笛、笙、小三弦,俗称三大件。唱词是以长短句为主,通过挂“序”(七言体)的手法,两者交错演唱,变化无穷,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咳”和“百调子”之称。加之各行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故能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戏曲舞台上。
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陈鹏说:“柳子戏较其他声腔来说,具有北方粗犷豪放的声腔特点,地域色彩非常明显,是最能代表山东地方戏特点的剧种。但是这一珍贵的剧种目前发展不容乐观,剧团少得可怜,对它的保护、发展都已迫在眉睫。”
段雨强告诉记者,曾主演过《菊豆》、《宰相刘罗锅》的大名鼎鼎的著名演员李保田原来就是柳子戏的丑角演员,而著名歌唱家也曾考入过柳子剧团学员班。
李保田13岁时考入了戏校想学京剧,结果却被分配到柳子戏班。在分科时,李保田选择了好些人都不愿学的丑角。他认为丑角机智、活泼、滑稽、俏皮,是讨人喜欢的一类人。1978年,李保田又从徐州柳子剧团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从此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块“宝”。
而著名歌唱家,小时候也曾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山东省柳子剧团的学员班,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为一名柳子戏演员,结果后来反倒成了著名的歌唱家。
山东柳子剧团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专业柳子剧团。团长段雨强介绍,整个剧团包括演员、乐队、舞美、行政人员共有80余人,有资格上课堂做教师的只有30多位专业人员;相比昆曲800多专业人员来说少得可怜。而目前,戏剧教育中柳子剧专业的理论和教学的缺失,也在威胁着这个古老剧种的生存。
柳子剧团的几位老同志介绍,在1998年前后,剧院已经气息奄奄,全团上下几乎连饭都吃不上了。那时团里根本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从上级拨下来的每人80%的工资。团里的国家一级演员每月也只有五六百元收入,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段雨强告诉记者:“没有梧桐树留不住金凤凰,当时团里一部分主要演员跳槽走了,一些演职员干脆转行做起了小买卖,有的在街上卖烤羊肉串,有的沿街推销卫生纸。”
2001年,在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山东柳子剧团与山东鲁信集团文企联姻,鲁信集团每年资助柳子剧团100万元,用于业务生产、设备更新及人才培养。在鲁信集团的财力支持下,2002年,柳子剧团得以排演了近十几年来该团的首部新戏——古典历史剧《风雨帝王家》。该剧一经上演,便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山东省第七届精品工程奖”;在2004年10月举办的山东省第七届艺术节上,该剧更是引起轰动,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一举获得艺术节的多项大奖。2004年9月1日、3日晚,应中国剧协的邀请,段雨强带领着山东柳子剧团时隔45年后再度进京,携带新编历史剧《风雨帝王家》和重新加工修改的代表剧目《孙安动本》进京汇报演出。首都的专家们观看演出后认为,《风雨帝王家》是柳子戏发展史上改革创新的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在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山东柳子剧团在稳步发展演出市场的同时还逐步恢复上演了《红罗记》、《抱妆盒》、《恩仇记》、《金箭媒》、《三喜缘》、《三凤求凰》、《张飞闯辕门》、《五台会兄》等一大批柳子戏传统剧目。为了更加全面地继承柳子戏这一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山东省文化厅还拨出专款,柳子剧团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抢救整理出版了一套非常珍贵的柳子戏系列丛书:《柳子戏音乐曲牌大成》、《柳子戏唱段精选》、《柳子戏史料汇编》和《柳子戏图像大观》等,把柳子戏的点滴资料都汇集起来,为后人继承和发扬柳子戏留下了难能可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记者 张彤)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 山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医院文化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
- 文化强省开新篇:山东三大文化集团挂牌
- 【重磅首发】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年增长1415%
- 山东省13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 山东人事考试网:2023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时间4月10-17日
- “上”两会、“亮”旅发、“扬”儒商出”海外……这张“好品山东”新名片以质扬名
- 曲阜市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一期10KV配电工程施工招
- 日照天台山“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 《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杨东篱 刘 彤:论山东大运河儒家文化遗产的活态审美开发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山东文化“两创”为产业聚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