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磅首发】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年增长1415%

2023-05-01 08:54分类: 山东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分析形势,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强省建设。7月24日~25日,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青岛召开。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讲话。讲话中指出,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和方案中,把文化产业作为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我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必须以年均14.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20年必须达到500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才能成为支柱性产业,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把准方向、明确思路、抓住要害、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本次大会可谓一场思路明确、干货居多的成功推进大会。以下为文创君精选的会上讲话内容,与诸君共飨。以学习推进,共促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和方案中,又把文化产业作为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感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部署上来。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突破发展瓶颈,不断迈向中高端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居东部沿海前列,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国际国内经验充分证明,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国内情况看, 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北京则超过了20%。前不久,与文化产业有重要交叉的数字创意产业已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我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现实途径。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旧动能,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就是重要的新动能。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促进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的重要媒介和动力。2016年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7.3%,经济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服务业比重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结构偏“重”仍然是我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产业融合度高、渗透力强,能够丰富传统产业内涵、提升传统产业品质、再造传统产业链条,对于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优化整个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与农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现代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在国内外已数不胜数,“文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炼金石”。因此,文化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既是增长新动力,也是反映经济素质的重要标志。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成文化小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既是重要的经济工作,又是重要的文化工作、民生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普惠式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行动,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搞了6年,省财政累计支出30亿元,带动社会各类资金100亿元,为全省人民群众办了89件文化实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实现的,来源就是文化企业,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进入快速增长期。2016年我省人均GDP已达10193美元,据有关专家测算,我省每年潜在的文化消费规模为4500亿元左右,而实际仅为1500亿元左右,差距达2/3,这说明我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主要原因就是我省的文化产业还不够发达,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文化领域的有效供给还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从文化惠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6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超过270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2017年上半年,全省“三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预计4930亿元,增长11.5%,利润预计285亿元,增长18.5%;文化产品进出口200.7亿元,增长58.6%;省属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9亿元,增长3.3%。总的来看,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的发展势头也不错。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相比,与文化产业强省目标相比,与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相比,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山东是地处沿海的文化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无论从经济基础上讲还是从资源、区位等方面讲,都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明显优势,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文化产业发展上去,没有理由不走在全国前列。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决胜时期。以2015年增加值2481亿元、占GDP比重3.94%为基数推算,“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必须以年均14.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20年必须达到500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才能成为支柱性产业,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把准方向、明确思路、抓住要害、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具体工作中还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平台搭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其它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要认真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坚持把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我省经济基础好,工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人力资源丰富,文化资源深厚,非常具备承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吸引投资、集聚人才,关键看政策保障、配套服务、社会人文这个软环境。各市虽然发展水平、消费市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资本,都可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凡是被其它产业发展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政策,都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借鉴实行;凡是兄弟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可以大胆借鉴利用。

  三是坚持把人才作为兴业之要。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讲是知识经济、智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文化企业人才培训,鼓励支持高校办好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齐鲁文化之星等人才工程,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结合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人才政策,研究制定培养引进文化产业人才的专项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特殊人才、专门人才、高端急需人才“一人一策”,定向精准引进,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四是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品和服务承载着思想信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文化产业兼具意识形态和经济双重属性。文化单位无论什么样的所有制、什么样的经营机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就文化企业而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支撑,缺乏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难以生存,缺乏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无法持续。把握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体现在导向和内容上,关键是在资产结构、主要干部任用、市场准入、监督制约机制和依法监管上把好关口。把握经济属性,关键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企业架构、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真正把文化企业培育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二)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创新催生发展动力。

  一是要着力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我省已经基本搭建起了“四梁八柱”式的文化体制改革制度框架,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见效。具体到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当前要着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彻底清除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二是要着力创新国有文化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按照规范化公司制改制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积极探索推进省管国有文化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落实省文资管理理事会向纳入管理的国有文化企业,选派国有股权代表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工作。深化国有文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选择部分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和高端特殊人才选用制度试点,引入市场化分配机制。

  三是要着力推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越深入越具体,剩下的都是难题,需要各方联动,上下互动。比如,全省文化系统要虚心学习借鉴上海“一团一策”的经验,大力推动文艺院团内部改革,积极构建出活力、出精品、出人才的管理运行新机制,同时还要加快推动山东演艺集团转型发展,将其打造成带动全省演艺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精心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兴。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关键是要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型文化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形成中小微文化企业“铺天盖地”、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顶天立地”的市场主体格局。

  一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我省国有文化企业大而不强是主要矛盾。要坚持“一企一策”,把准脉搏,找准症结,精准施策,以只争朝夕干劲加快转型步伐。今年要力争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主板挂牌上市,同时加快推进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到2020年,争取培育5家左右综合实力位居本行业前三位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各市都有自己的重点,要聚集用力,抓出自己的龙头企业来。

  二是要加快发展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激活民间力量、加强政府引导上出实招,用实劲,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理,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帮,把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贯通起来抓。发展文化产业既有一般性产业的共性规律,也有个性特点,比如,无中生有、跨界融合、多元开发、溢出效应、轻资产等,把握了规律,就找到了方法路径。

  三是要大力培育中小微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产业链长,每一个环节都有市场空间。有些环节就是以个性化私人定制取胜,“小而精、小而强、小而多”,应该成为今后我省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的努力方向。要继续实施文化产业“金种子计划”,大力加强文化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建设,鼓励文化名人设立工作室,鼓励文化能人、创客自主创业,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微文化企业集群,使之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一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园区建设要遵循其发展规律,重点在精准定位、要素配置和环境营造上。各地都有发展园区经济的成功经验,关键在真抓实干。我们多次强调,文化产业园区要完善标准体系,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不能搞滥竽充数。对以往由省里命名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一次排查梳理,该支持的支持、该提升的提升、该整改的整改、该摘牌的摘牌。

  二是要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小镇。近两年,国家和省里规划命名了一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和集聚平台,特就特在其产业形态、经营模式和空间特色、文化风貌上,核心内容还是文化。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各地历史文化、人文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小镇的规划建设一定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差异化、错位化发展,科学论证,有效引导,防止一轰而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要建好用好文化产业公共平台。调研发现,江苏南京、浙江宁波等地建立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做法很好,有效解决了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希望各市认真学习借鉴。省级层面要进一步加强财政引导,加大基金整合力度,打造百亿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山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发展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继续办好“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强影响力,将其办成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辐射周边国家的文化产业展示洽谈交易平台;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每年举办区域性文化产业会展活动,要不断创新办会机制,把这些平台利用好。全省文化消费季活动已经启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内容、改进办法,使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五)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作用。现阶段,我省文化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期,投资仍然是第一拉动力,消费、出口拉动作用也日益凸显。要坚持把增速扩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作用。

  一是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责任制,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确保文化产业大项目立一个、成一个。要充分利用各类重大经贸活动和文化博览交易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积极筹备,力争第四季度举办一次面向海内外的文化产业招商大会。要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要发挥专项资金和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汇聚。今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在评审和分配办法上作出重大调整,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计划一次性拿出5000万元左右,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重点支持10个左右的大项目,明年的力度更大。

  二是要完善文化供给结构,引导和鼓励文化消费。现在,全社会的文化消费潜力很大,90后、00后已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消费观念更为独立、更加开放,文化企业要善于摸准各类消费者的“痒点”和“买点”,积极引导和开发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要不断创新文化消费业态,积极拓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发展教育培训、艺术欣赏、体育健身、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与文化相关的服务型消费。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以奖代补等措施,积极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消费与商贸、旅游、餐饮等联动发展。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已于本月20日正式启动,这是拉动文化消费的很好载体,各地要按照实施方案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要发展文化贸易,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近两年,我省文化贸易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11.5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379.9亿元,同比增长24.2%,拉动全省外贸出口增长0.8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88.96亿元,同比增长93.2%,其中出口86.3亿元,同比增长94.8%。下一步,要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国际竞争力强的文化贸易领军企业,积极培育外向度高、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群体,对国家和省重点出口文化企业继续给予奖励。要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打造适应海外市场的文化产品,扩大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承载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出口,不断优化我省文化贸易结构。要围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外向型文化企业大胆“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拓展国际营销网络,建立差别化经营体系,加快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要继续办好孔子家乡山东文化贸易展,今年要重点办好首届“中国·山东‘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不断扩大山东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六)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显著特征,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住这一重要趋势,不断拓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推动更多把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省科技专项计划,加强文化领域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项目研发,鼓励企业、高校、科技机构积极参与国家文化技术标准制定,加大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对设立省级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承担国家级文化科技平台建设任务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数据资源成为核心要素,互联网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现在有一种观点,工业经济时代看用电量指标,新经济时代看“用云量”指标,互联网普及使用的广度、深度,集中反映着一个区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层次。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四新”促“四化”,实际上指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径。“四新”、“四化”,总体上是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用云量”指标有先行性。要大抓数字创意产业,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特征的新业态。今年,中央有关部委将组织评选第三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有关市要积极争取。

  二是推动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渠道和形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文化领域,更好地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项目建设。要支持文化企业依法合规运用互联网支付平台、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等手段,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引进各类私募基金、创投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培育一批省内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推动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发展。

  三是推动文化与其他行业领域的融合。当前,文化产业与现代信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以及教育、体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可以说“文化+”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我们要通过行业融合,一方面不断延伸文化的产业链条,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一方面吸引更多其他类型的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不断充实壮大文化产业队伍。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统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工作干得怎么样,最终要靠数据来说话,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一是要抓好法人单位入库。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入库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可以说是文化产业统计的基础和关键。截至今年5月,我省入库的规模以上文化法人单位有4336家,同比增长12.4%。

  (八)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里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下一步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向万亿产业迈进,需要全省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硬的措施,瞄准前列,积极作为,把文化产业发展带上新台阶、提上新水平。

  作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全省文化高管们齐聚岛城,除了重要的会议,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儿呢?

  24日下午,与会代表们实地考察了青岛市部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黄岛(西海岸)新区打造影视特色产业的做法,很受鼓舞和振奋。据悉,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和占GDP的比重均居全省第一位,文化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据了解,这次推进会也是一次现场会,之所以选择在青岛召开,就是想让与会者感受青岛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理念、思路和力度,从中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

  此外,观看了反映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的专题片,进一步开阔了视野;6个市、4个省直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作了精彩发言。

  来自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领导,还有来自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17个地级市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以及省属文化企业、第五批省重点文化企业、首届省30强文化企业相关负责人等总计约170人齐聚岛城,共同为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把脉聚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招生计划】2022年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面向湖北历史类招生专业及人数汇总

下一篇:莱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与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建共建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