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源 共向未来——山东省第三批对口支援兵团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纪实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从祖国东部的齐鲁大地,到西部边疆的兵团热土,山东省第三批对口支援兵团干部人才带着山东人民的情义而来,他们在“第二故乡”投身发展、服务民生、交流交融,用汗水与奋斗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齐鲁风采、传播着山东文化。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此时,第三批山东对口支援兵团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时间,从此,在领袖的殷殷嘱托中,文化润疆成了对口援助工作的应有之义,文化援助、文化交流在山东对口支援兵团工作中的分量日渐厚重。
山东,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进入新时代,坚持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山东筑起了文化大省的自信和底气。在对口援疆工作中,如何把齐鲁大地的优秀文化带到新疆?如何以文化大省的资源优势,推动对口支援兵团工作创新性开展?山东省第三批对口支援兵团干部人才朝斯夕斯、念兹在兹。
“新疆那么大,在领导下,一定会好的,永远不能忘记的恩情。”……
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动情讲述着兵团成立之初,山东女青年踊跃报名支援建设兵团的真实故事。
这段历史被永远铭记:1952年至1954年,一大批山东女青年响应党中央“有志青年到新疆去,到大西北去”的号召,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山东,奔赴新疆兵团。据统计,当时共有2万多名山东女兵来到兵团,支援边疆发展建设。
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也是山东与新疆、兵团深情相连的历史见证。70多年过去了,在国家对口援疆战略推动下,新时代的援疆干部们依然像当年的山东军垦女兵们一样,响应祖国号召、投身边疆发展。
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挖掘并保留、传承好山东军垦女兵的故事,是文化润疆、文化援疆的重要内容。
历届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党委高度重视对山东军垦女兵的关心关爱和历史史实的抢救性挖掘。山东省第三批援兵团干部管理组组织拍摄了“百人口述历史”影像资料,挖掘传承山东女兵进疆屯垦戍边的历史故事。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第三批援兵团干部管理组还组织制作了专题片《天山芳华》、编纂了书籍,邀请《员》栏目组进疆采访,集中反映鲁兵两地跨越几代人的深厚情谊和新时代对口支援的生动实践。如今,这些书籍和专题片等,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传播,不仅宣传了山东军垦女兵的历史,更传播推介了山东和兵团源远流长的交流交往历史和深厚情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结合山东军垦女兵进疆70周年,山东省第三批援兵团干部管理组还组织召开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推进新时代山东援兵团工作走在前座谈会,总结提炼了“听党召唤、勇于担当、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山东军垦女兵光荣传统,激励新时代援兵团干部传承女兵精神、服务边疆发展。
“从东海,到天山,从华东,到边疆,祖国的土地宽又广,我们的行程万里长。为了祖国的建设,走向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把沙漠变成良田,把戈壁变成工厂,我们的任务艰巨伟大,这是我们的无上荣光……”这是当年在进疆女兵中传唱的歌谣,如今,它不仅是历史,也是正在被丰富内涵、拓展深度的新时代援疆故事,更是两地共有文化资源的通俗展现。
山东,是文化大省,有很多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在对口支援兵团工作中,用好山东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边疆大地,是山东援兵团创新性开展工作的题中之义。其中,用文化资源推动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山东援兵团的成功实践。
第三批山东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开展“齐鲁文化兵团行”活动,邀请“齐风鲁韵”大舞台、省内著名文艺院团等到团场巡演,组织30余位儒学大家、文化名家和知名艺术家进疆创作交流,将极具山东特色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精品节目带到兵团,让受援地职工群众共享“齐鲁文化大餐”,助力兵团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
几年来,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征集山东书法家和援兵团干部人才书法作品,与十二师共同举办了“永远跟党走”主题展览;推动山东优秀红色歌剧电影《沂蒙山》在乌鲁木齐影院上映,反映山东主题的红色电影《铁道英雄》在乌鲁木齐首映,让乌鲁木齐及十二师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了解山东历史、感受山东文化……这是文化交流共向的足迹,更是发挥文化优势,带动受援地文化事业发展的见证。
充分发挥山东文化大省的资源优势,助力推动十二师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积极落实十二师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口支援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对接十二师及兵团辖区内的文旅产业需求,推动两地文旅产业合作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对接山东文旅集团,邀请山东文旅专家参与十二师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借鉴山东经验,推进双方实现合作共赢,助力兵团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是兵团文化的瑰宝。为更好弘扬老兵精神,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多次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山东省齐鲁装饰设计院、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的专家们研讨交流,完成了老兵精神展示馆的重新布展,并援助建设了老兵村、老兵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演播厅等项目。
“相比之前的展陈,新的布展让大家对老兵们的故事了解得更加直观、深入,给人的视觉刺激和内心震撼也更强,特别好。”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讲解员曹瑞丽说。
三年里,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每年开展“齐鲁文旅研学行”活动,组织十二师青年文旅干部赴山东培训交流;加强十二师融媒体中心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及枣庄、德州相关单位互动交流,推进媒体资源双向互宣、双向融入,增进鲁兵两地文化相融、民心相通。
“回想她们在新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担当情怀,无不可以浓缩为这面墙上的16个字‘听党召唤、勇于担当、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应该传承弘扬她们的光荣传统。”3月15日,在十二师中学鲁兵红色文化教室里,少先队员李思源正在为同学们讲述山东女兵们的故事。
鲁兵红色文化教室,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润疆部署要求,由山东援兵团项目资金支持,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联合十二师党委宣传部和十二师教工委共同设计打造的,是山东对口支援兵团打造的首个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项目。目前,鲁兵红色文化教室已成为十二师中小学生开展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的重要阵地。
十二师中学四年级二班学生王语菡的父母都是从山东来到十二师就业创业的青年,但11岁的王语菡对山东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山东和兵团的历史渊源。鲁兵红色文化教室打造完成后,王语菡有幸成为这里的首批学生讲解员,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山东与兵团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渊源。
“作为山东人的后代,同时又成长在兵团,了解到这些历史和故事后,我特别骄傲,也感觉自己身上有一份责任,就是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王语菡说,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她要努力学习,了解更多山东与兵团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做好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故事和那段历史。
三年多来,山东省第三批援兵团干部管理组立足“厚植新时代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根基”,投资并参与打造了一〇四团“鲁兵心向党”党群服务中心、三坪农场鲁兵之家、鲁兵青少年科普馆、西山农牧场子弟学校文化园等,支持十二师民兵训练基地改造升级和团场文化活动中心内涵提升,充实兵团特色文化和山东红色文化内容。通过这些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鲁兵红色文化的阵地,十二师的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深刻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我要按照习爷爷嘱咐的那样,先是加入少先队,再入团,然后入党,走好自己的‘人生三部曲’,努力为我们国家变得更好作出贡献。”13岁的李俊轩是鲁兵红色文化教室的讲解员,在了解了山东军垦女兵尤其是女拖拉机手金茂芳的事迹后,他觉得像金茂芳和山东军垦女兵们那样,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小小少年在内心埋下了成长奋斗的种子,期待着日后的生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