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东举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发布会

2023-04-18 20:01分类: 山东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山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情况

  12月22日,山东举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德州市副市长范宇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5场,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女士,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先生,德州市副市长范宇新先生,介绍我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朋友们介绍我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有关工作情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东部沿海大省,在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中肩负着重大使命。

  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世界遗产4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A级旅游景区622处,旅游度假区13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享誉海内外。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奇观,以及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这些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成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

  近年来,山东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对标对表找准定位,聚焦聚力推进落实,全力抓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主要是做到“四个突出”:

  第一,突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规划。精心组织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系列规划。将黄河文化遗产带列入全省“七区四带”文物保护片区战略,作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结合山东资源禀赋、区位特点,认真谋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布局、重点任务,着力构建“一轴两带贯通、九大组团联动”的发展格局,其中“一轴”,即黄河干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轴;“两带”,即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带、黄河故道生态文化协同发展带;“九大组团”,包括黄河入海、黄河入城、黄河济运、黄河入鲁四大片区,曲阜、泰山、临淄三个传统文化高地,以及九河故道、微山湖两大生态文化集群。根据发展布局,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中华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国际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黄河文化出海大通道。

  第二,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细化实施方案,完善推进措施,在系统保护、科学保护上下功夫、求实效。在文物保护方面,实施定陶汉墓、济南明府城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做好焦家遗址、铁门关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推动黄河干支流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对东平湖三河六岸、济南百里黄河遗产带、入海口盐业遗址群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连片保护。加大黄河流域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对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羊山战役战地医院旧址、王文抗战旧址等进行修缮保护。在非遗保护方面,加强对“尧的传说”“泰山传说”“祭孔大典”等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非遗项目的研究保护,推进龙山、曹州、泰山、邹鲁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成立“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城市共同体”,促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

  第三,突出传播弘扬,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聚焦黄河文化主题,充分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方式,加大传播弘扬力度,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推出吕剧《大河开凌》、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杂技情景剧《强渡黄河》、儿童剧《一船星光梦》《黄河滩的孩子们》等一批优秀作品,大型交响音乐会《黄河入海》作为黄河流域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展播开幕式演出节目深受好评。在美术创作方面,组织山东书画名家赴黄河沿线进行采风写生,举办“黄河入海流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大河奔腾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联展”等系列展览,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新成果。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方面,策划举办《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我从汉朝来”文物世界中的汉代济南》《黄河之水天上来历代黄河舆图特展》等文物展览。依托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孔子家乡好客山东”文旅推介会等平台,举办黄河文化主题展览和宣传推介活动,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第四,突出项目带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注重发挥大项目、大景区的引领作用,完善项目策划储备、融资推介、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态势。在项目遴选储备上,抓好黄河文旅重点项目库建设,目前已储备项目200余个,计划总投资5700多亿元,有12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在重点项目建设上,近两年,先后贴息2900多万元支持沿黄地区重点文旅项目15个,带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110亿元。曲阜尼山圣境、泰山秀城一期、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夏津德百旅游小镇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齐河博物馆群、天下黄河度假区、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等加快建设。在旅游产品打造上,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微山湖旅游区进入创建5A级景区预备名单,沿黄9市建成省级工业、康养、体育旅游示范基地55个,打造文明探源之旅、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大河风光之旅等黄河精品旅游线条,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山东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担使命、创新绩、勇争先,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

  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请问山东省在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通过哪些具体举措来体现山东责任与担当?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中央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挖掘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着力开发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取得一定成绩。今年6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在山东齐河举办了“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现场推进会”,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注重打好“五张牌”,在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走在前,肩负起山东的责任与担当。

  一是打好“规划牌”。《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将于本月底印发实施。在《规划》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对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行规划部署。此外,我们还专门编制了《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已经形成初稿,以这两个《规划》为引领,明确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力推动任务落地。

  二是打好“保护牌”。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构筑黄河旅游绿水青山的生态廊道。我们将严格景区承载量管理,降低大规模游客活动对黄河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利影响。着力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进鲁国故城、大汶口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抓好曲阜“三孔”、泰山建筑群等重大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三是打好“产业牌”。重点抓好纳入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库的总投资5700亿元的200余个项目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沿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打造儒学研学之旅、黄河记忆乡愁之旅等7条黄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快“智慧黄河”“数字黄河”项目建设。

  四是打好“服务牌”。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推进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高标准、有风格的特色景观道路。加强沿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统一设计制作旅游标识。制定沿黄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结合沿线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特点,规划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驿站。“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已于今年上线运行,沿黄重点景区已全部接入,我们将继续提升平台运行效能,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沿黄旅游便捷度。

  五是打好“推介牌”。进一步整合沿黄九市特色文旅资源,纳入“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创新营销手段,构建以短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主体的新媒体宣传矩阵。明年“慢直播网上游山东”将聚焦黄河文化旅游带,推出专题系列活动。

  黄河文化一直是我省文艺创作的重点选题之一,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山东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创作了全景式书写黄河的传记文学《黄河传》,反映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奔小康的故事影片《高家台》、纪录影片《大河流日夜》、吕剧《一号村台》、报告文学《家住黄河滩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全景实录》,歌颂黄河文化的大型交响组歌《黄河入海流》、歌曲《黄河万古流》等一批精品力作。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一方面,我们结合会议精神,聚焦山东生动实践,正在策划描绘黄河三角洲五十年沧海巨变的电视剧《黄河入海流》、展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成效的电视纪录片《大河之洲》、记录70年治黄历程的报告文学《黄河万岁人民治黄70年回眸》等重点项目。另一方面,研究制定《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选题》,把黄河文化作为一项重要选题列入其中,近期将面向全国发布,吸引省内外有实力的团队参与黄河文化主题文艺创作,确定一批重点项目,与承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工作责任、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力争推出一批冲击国家大奖、群众高度认可、高票房、国际传播效果好的黄河文化主题文艺精品。

  黄河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载体。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中,德州市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

  德州与黄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时黄河曾名为德水,德州之名就源自黄河、来自德水。德州境内遗留有大禹治水的印迹禹王亭遗址等大量与黄河故道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乐陵古枣林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现存研究黄河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和农业遗产。

  近年来,德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丰富黄河文化要素,保护传承黄河文化遗产,取得了积极成效。

  坚持保护优先,大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完善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革命文物和遗迹保护水平。目前,德州拥有不可移动文物56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51处;拥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名录38处、博物馆(纪念馆)16处。我们加大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力度,推进黄河沿线重点文物、文化遗产、遗迹遗存修缮保护。先后投入1亿余元,实施文保项目81处,完成南运河德州段、四女寺枢纽船闸、德州码头(仓储)等多项文物抢救保护展示工程。我们强化黄河地域文物安全防护,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文物安全无虞。

  坚持传承为本,全面加强黄河非遗文化保护利用。开发黑陶、剪纸、红绿彩等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让黄河文化创意随之走向全国各地。打造董子书院、董子文化街、黑陶产业园等黄河文化教育基地和文创产业园区,把黄河文化要素深植这片土地。加快整合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一勾勾民间曲艺等黄河民俗文化资源,通过举行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物产展销、黄河民歌演唱等活动,打造黄河特色文化名片。目前,德州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43项、市级非遗项目161项。齐河黑陶博物馆、红绿彩博物馆、宁津剪纸非遗文化园等非遗项目陆续落地实施。

  坚持规划为要,高标准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纳入《德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化旅游项目等内容,全面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强化与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形成协作融合而又富有德州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一是做好“规划引领”文章。完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积极申报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不断扩大我市文化影响力。

  二是做好“项目带动”文章。加快推进黄河地域文保项目建设,研究筹划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重要遗址遗迹保护传承利用项目。

  三是做好“安全保障”文章。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前置工作要求,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文博场馆建设,讲好黄河故事。

  四是做好“赓续传承”文章。推进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健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制度,推动非遗传承人培养。支持德州扒鸡、德州黑陶、宁津杂技、一勾勾等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各方面的努力,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多关心、多支持!

  我省是非遗大省,请问我省黄河流域非遗资源及保护情况怎么样,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感谢您对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注。我省沿黄9市非遗资源丰富,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8项,省级非遗名录619项,市级2491项,县级7015项,分别占到全省各级非遗名录总数的63%、58%、60%、54%;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4名,省级249名,市级1342名,县级3096名,分别占全省各级非遗传承人总数的60%、56%、53%、39%。全省共有1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沿黄区域9个,占比70%。拥有一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39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实施一系列工作举措,有力推动了黄河文脉传承。一是编制《山东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印发《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实施意见》,持续推进黄河非遗系统性保护。二是加强黄河非遗保护研究,与山大、山师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开展课题研究。三是开展沿黄非遗项目、传承人寻访调查,走访沿线名传承人深入交流,掌握非遗保护状况。四是策划举办“河和之契:黄河流域、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围绕“大河奔腾、生生不息”主题,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版块,规划黄河流经九省非遗展演展览、论坛、数字展映等,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脉。这项活动将于本月23日至26日在泰安市举办。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好“黄河非遗保护组合拳”,在全省挖掘一批黄河流域非遗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黄河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扶持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强的黄河非遗项目传承人,设立一批黄河非遗研究基地和教育传承实践基地,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走在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和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山东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加快推进我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点定位,推动规划编制实施。编制形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建议稿),已按要求报国家审核。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尽快组织实施。

  二是突出特色,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立足齐鲁地域文化特征、黄河文化遗产分布特点,通过重点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4类主体功能区,坚持轴带贯通、区域协同、高地支撑,构建“一廊一带四区多点”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格局(“一廊”指黄河下游文化遗产保护廊道,“一带”指大汶河国家级生态文化带,“四区”指入海文化展示区、儒家文化展示区、东夷文化展示区、革命文化展示区等四大特色文化展示区,“多点”指多点联动的黄河文化公园实体),将我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为黄河文明创新传承典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标杆。

  三是聚焦项目,推动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围绕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打造黄河文化标识,重点组织实施挖掘保护、研究阐发、文旅融合、数字提升、交流传播、环境配套等六大工程。重点打造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核心展示园等6个核心展示园和黄河口生态集中展示带等4条集中展示带。

  四是加强合作,深化区域联动共建。加强与沿黄省区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举办沿黄九省(区)文旅高峰论坛,谋划推动“黄河万里行”文化旅游联盟。打造“黄河入海流”重大演出品牌,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体验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近年来,德州充分发挥沿黄河的独特区位优势,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请问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德州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近年来,德州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将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作为黄河文化传承利用的先手棋,带动全市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目前,齐河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动物王国、齐河博物馆群、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中国驿饮食文化小镇等一批文旅精品项目建成开放,实现从“一个项目、一条路”到“一个集群、一大版块”的华丽蜕变,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市的夏津县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树群等高品质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以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德百温泉度假村和旅游小镇为核心的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乐陵以红色文化、枣文化为重点,积极打造黄河故道千年枣林、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冀鲁边革命纪念园等景区。宁津依托德百杂技欢乐谷等景区,丰富旅游演艺优质供给,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另外,德城黄河涯万亩桃园、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平原德百奇石园等旅游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黄河文化旅游的基本脉络。

  与此同时,加强与省内外黄河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积极参与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活动。6月3日,全国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会议在德州举办,共同商讨“幸福黄河”的发展蓝图,发布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集中签约重点项目,成为展示我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央视《新闻联播》单条播发《山东德州推进文旅融合 传承黄河文化》,对德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进行深度报道,充分肯定我市黄河文化保护利用的成果。

  一是深挖黄河文化特色资源,为不同景区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齐河将依托沿黄优越的地理位置,打造济南休闲后花园,讲好“黄河号子”故事;夏津发挥黄河故道优势,主打农桑文化,讲好“黄河故道”故事;禹城重点开发大禹文化,建设大禹文化产业园,讲好“大禹治水”故事,推动旅游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加快黄河文旅项目建设,让游客有更多选择。重点抓好齐河博物馆群、宁津杂技欢乐谷等文旅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景区;瞄准华侨城、华强方特、融创等国内知名旅游集团,引进一批黄河文化旅游大项目,培养成为我市新的项目亮点和增长点。

  三是推进黄河文旅融合发展,让业态更加丰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脉络,梳理龙山文化、运河文化、董子文化、黑陶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5G+8K等新技术,加强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探索举办黄河文化创意大赛,实施黄河文化IP开发工程,打造黄河文化创意产业链。

  四是融入黄河文化旅游长廊,让品牌更美更靓。加入黄河流域各类旅游联盟,参与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策划设计,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积极参与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文化论坛、黄河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展等活动,提升我市黄河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书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推广处王锐,联系电线。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奋楫扬帆再出发!一分钟看山东如何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下一篇:山东给广东游客的6个字 高度体现山东特色的六大类文化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