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东居住民俗——城市居民

2023-04-13 09:04分类: 山东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城市民居也是山东民居中重要的类型,虽然总量不多,但山东民居的精华多集中在城市民居中,特别是山东近代民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民居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城市民居,如济南、济宁、临清、青州、潍坊、淄川、聊城等。这些城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相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家族势力稳定,因此城市布局合理、居住环境讲究,房屋建造工艺严格,是一个地区民居的代表,也是山东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

  城市民居另外的一种类型是近代城市民居,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等近代沿海城市。近代开埠对山东城市民居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因开埠形成的城市历史虽然仅仅有一百多年,但城市成长迅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民居类型多样,风格独特,形成与其他城市迥然不同的面貌。如青岛的德式别墅和居民大院、烟台的近代里弄、威海的英式别墅和近代四合院、济南商埠的里弄等,由于受不同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民居风格的独特性在全国近代城市民居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类城市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形成的新兴城市,如依托胜利油田形成的东营,齐鲁石化城临淄等,这些城市的历史较短,民居风格单一。

  城市发展有的受单一文化和传统建造工艺的影响,有的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烟台和威海原来是明代因驻兵设防而兴起的所城和卫城,开埠以后形成商埠和老城并存的情况。济南开埠以后情况更是这样。老城和商埠风格截然不同,既保留了一座具有传统风格的老城,又容纳了一个体现西方近代风格的商埠新区。旧城的几座新式建筑能隐约表现出外来风气的影响,而商埠的新区,又不时传达出老城的传统文化韵味。老城与商埠,旧中有新,新中有古,相得益彰。

  近代城市出现以前,除省城济南以外,山东省共有地方城市107座,都是各地的府、州、县,城市的性质是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些城市一般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按照它们的行政功能设置的。按照当时的制度,省城下面是府、州、县。府的规模要大于州、县,当然这是一般规律,如果在交通要道上的城市,规模还要大。在大运河两岸的城市,如临清、济宁,在明清两代,都是在全国数得着的大城市。明清时期,山东除这些行政城市以外,还有几个特殊原因形成的城市,如明代的卫城、所城,清代的满城等。还有由民间村镇贸易发展起来的城市,如周村等。城市除了传统的政治职能以外还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经济文化特色。东昌府(府治聊城市东昌府区)的制版印刷业十分发达,有书局几十家,从事年画印刷、书籍出版的机工有几千人,成为辐射省内外的文化名城。

  传统行政城市一般按照中国古代城市建造的原则,布局比较方正,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城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辟有至少4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城外挖有护城河,城墙的大小和规模根据城市的等级、大小、财力和重要性而定,有的城市规模不大,但城市地位重要,城墙就修得分外高大坚固。

  很多传统城市充分利用天然的条件形成城市的防御,如济南利用城南泉群汇成护城河,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利用白浪河为护城河。护城河内外的民居历史和规模是不一样的。明朝以后山东各地城市的城墙大都改为砖墙。为保护城厢的居民,在城墙外面建有围子墙,使得城市的防御性普遍加强,这是传统城市的特点。

  传统城市的内部布局也有一定的章法。进城的主要交通道路交汇在城市的中心。城中心建有各级官署衙门,官署衙门以外是各种庙宇、街道。传统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城隍庙、文庙、关帝庙、土地庙。城隍是城市的守护神。文庙是祭奉孔子的地方。从宋朝以后,各地的州、县都建文庙进行祭祀。不同级别城市的官署、文庙、城隍庙的规模不等。

  城市主要街道两面是商业建筑。除此以外,才是一片片大大小小的民居。因此在传统城市中民居是从属于城市的,同时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城市与民居的同构关系,使山东城市民居,深受城市的历史规模、自然环境、经济特色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居民层次和风俗。民居的居住环境和规模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别,每一个城市都形成自己有代表性的街区,如潍坊的九曲巷,济宁的竹竿巷,济南的鞭指巷、剪子巷,周村的大街等。

  城市街巷勾勒出城市最生动的层面,记录了每一个城市极有特点的一面。现代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城市的特色消失殆尽,只有民居依稀的格局,记载描绘着这些城市的音容笑貌。

  山东近代开埠城市是清末随着沿海口岸的开放而形成的新兴城市。它们的历史一般只有百年时间,但发展迅速。这些城市在开埠之前规模都很小,有的之前甚至仅仅是一个小渔村,但开埠不久随着新兴商业贸易、外来资本和民族经济的出现,不仅迅速成为新的山东经济中心,而且使山东的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居住环境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山东最早开埠的城市是烟台。1863年,烟台依据《中英天津条约》向英国开放。《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最早开埠的地点在当时的登州(今蓬莱),由于湾小水浅后来改在烟台。从此,山东从单一的传统城市步入近代城市的发展阶段。随后青岛于1898年向德国开埠,威海于同年向英国开埠,1904年济南、周村、潍县等城市自行开埠。

  近代开埠的城市对现代山东的城市经济文化的格局影响非常大,山东的经济中心开始由西南部转移到东部沿海。

  烟台开埠时受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管辖,等级要低于登州府。但当时烟台除了所城以外已经在大庙一带形成新商业区,称为烟台街。烟台的新市区建设从烟台山开始。烟台最早的近代建筑出现在1860年以后,当时的领事馆集中在烟台山上,除了大量的西式建筑以外,还有几座灰砖灰瓦带有中西合璧风格的附属建筑,是当时为领事馆服务的中国人住宅。这种住宅四面坡顶,带前廊,四周开大窗户,内部是架空的木地板,墙体由灰砂石和灰砖砌成,屋顶以小灰瓦覆盖,做成和所城一样的瓦背。这些建筑一开始就注重了中西风格的结合,自此以后,才渐渐有了烟台近代民居的形式。开始在海港码头一带,后来在烟台山及东炮台一带形成新的市区。烟台的近代民居广泛分布在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一带,并向市区的其他地域扩展,形成了既保留了烟台传统民居的特点,符合烟台人生活的习惯,又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适应城市特点的近代四合院。在烟台近代民居中,四合院出现得最早,数量也最多。到了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烟台的四合院已由简单的对形式的和材料的模仿转为二者巧妙地结合。那时,从烟台山到东炮台已经是完整的市区,远处绵延的青山作为城市的背景,烟台山下几只渔帆和游船点缀着平静的海面,山海之间是整齐的市区,一排排的里弄和西式的别墅错落分布,成为一个完好的小镇。

  烟台是中国北方最早开放的口岸,开埠初期的贸易额比当时的天津和营口的总和还多。西式的生活方式和用品开始在这里着陆,并辐射到内地。里弄和别墅里住的都是殷实之家。高大而精致的门楼,宽敞的院落,是当时最普遍的格局。明亮的玻璃窗,红色的地板,精细的木栏杆走廊是当时最普遍的装饰。

  20世纪30年代以后,烟台的民族工商业空前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烟台民居以二进楼房四合院为主,高大宽敞,不少正房为七开间房子,结构则为钢筋混凝土。宽大的花岗石台阶,大洋瓦,水刷石,大玻璃门窗,铁皮折页的外窗,带水泥栏杆平顶房的厢房,水泥地面的院子,木地板的房间,成为烟台最典型的居住形式。

  威海自清末由于洋务运动中海军的建立而开始建设,城市在原来卫城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规模不大,海军衙门的建立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影响也比较小。到清末光绪年以前,威海基本保留了建城时期的规模,随着洋务运动和北洋水师的建立,威海逐渐形成一定的城市规模。不过,由于大多数工业建筑和军事建筑集中在刘公岛上,对当时威海卫的城市建设影响不大。

  威海真正的发展是开埠以后。威海的开埠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沿码头、鲸园形成近代城市街道。路边的各种商号,一般为两层砖石木结构,风格也是中西交融,或带外廊,或是传统坡顶二层建女墙,内部空间宽敞,一般是前后院的楼房,四合院的形式,后院或是仓库或是住宅,形成威海既充满浓郁中式建筑格调、又带有鲜明英式建筑风格的特点。

  开埠对山东城市建设影响最大者,当为青岛。虽然青岛开埠比烟台晚了整整30年,但在1920年前后,青岛的贸易额已经接近烟台。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德式风格建筑已经影响到胶济铁路沿线城市。青岛民居分德式建筑、日本建筑、中国建筑三种类型。

  在近代城市中,青岛受国外建筑思潮的影响最大。青岛在开埠初期,就完成了城市规划的概要,城市的骨架在1899年已经基本形成。早期的火车站、警察署具有双坡屋顶、尖塔等特点,属于德国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花石楼、总督官邸有德国新浪漫派建筑特色;红房子所代表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基本与德国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相近。沿海边的别墅住宅,一般是独立的住宅加宽阔的院子,后面是附属用房。

  20世纪20年代后,青岛的建筑风格发生很大变化,新艺术运动、装饰派艺术、摩登建筑、中国传统等建筑风格在青岛纷纷涌现。青岛的别墅特别多。最早的是德国风格的别墅,以后英国、西班牙的别墅纷纷建立,并形成几片著名的别墅区,其中以八大关为代表。八大关的别墅最早的是建于1904年的花石楼,开始是德国总督的狩猎别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后形成著名的风景别墅区。这里开始有八条街道,分别命名为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嘉峪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函谷关路,故名之为“八大关”。八大关分别栽有自己的行道树,如紫荆关路栽雪松,正阳关路栽紫薇等。难能可贵的是,目前这里的绿化和建筑保护得非常完好。

  青岛的近代公寓四合院,大多依山而建,院落都很浅,多为一进四合院,并且很少有南屋。沿街往往就是门楼和东西厢房的山墙,门楼多为石砌,风格为西式或中西合璧式,进门后是一个影壁。影壁大多是传统形式。绕过影壁,东西为平房的厢房,影壁后面多是一座独立的洋楼,洋楼的风格有德国式的、西班牙式的,洋楼后面还有一排小平房。这种四合院同过去的四合院相比,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院落更加紧凑实用。这时四合院的主人一般不再是几世同堂了,房产的城市主人大多是这个新兴城市中的中产阶层,家庭单一,主人居住靠北的楼房,院中的平房储物或佣人居住。

  青岛近代四合院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楼房四合院,形式和烟台的差不多,多是坡顶的二层楼房,木楼梯外走廊,院子布局比较紧凑,院内多户人家居住,共用卫生及供水设施。这种楼房四合院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为普通职员所居住。随着青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的迅速壮大,在青岛台东区又出现一大片供中下层劳动人民居住的简陋的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建筑质量不高,密度很大,通风采光条件不好,是近代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产物。

  坊子(今潍坊市坊子区)是随着胶济铁路开通而形成的一个以近代工矿业为主的小镇。1903年以前,坊子只是位于潍县东15公里的一个很小的村庄。随着坊子煤矿的开采,坊子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当时胶济铁路沿线的重镇。民国以后,坊子已经成为胶济铁路沿线个车站中最重要的车站,车站规模和影响已经超过当时的潍县车站,成为山东腹地重要的物资和人员集散地。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车站南面依托车站形成新的与铁路平行的东西向的马路,即坊子的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在马路之间形成南北向的街道。整个街区呈棋盘状布局,街道规划整齐,沿街建筑以近代中式风格为主,多是中式店铺,内部大多是中式院落。

  坊子除了修建火车站、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外,也为当时的铁路和煤矿职员建造了一批公寓。这种公寓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标准化住宅的特征。现在,坊子铁路宿舍19号就是当年铁路职员的宿舍,一排宿舍有多家居住。高级职员的住宅相对独立,有独立的客厅、厨房、卧室、地下室,房子高大坚固,房间内部是木地板,门窗高大,采光良好。卫生间是一排宿舍公用,一律在宿舍的前面。普通职员一座房子住四家,中间有走廊相连,内部空间相对拥挤,采光通风稍差,但房子建造得比较坚固。室内是水泥地面,厨房在房间的外边。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人建造一批铁路公寓,也是联排式住宅,有独立的院落,但是房子的质量却很差。

  坊子是山东近代城市中因为煤矿的开采和铁路的开通而形成的城市,有别于山东其他开埠城市。坊子发展时间短,但规模集中,建筑风格统一,是典型的依靠外力而形成的城市。同青岛一样,坊子早期建筑体现了德国殖民地的风格,建筑主要为四坡顶,强调立面装饰,屋顶采用木屋架,部分暴露木结构,外墙采用拉毛墙,由于当时的机制红砖紧缺,墙里面用中国传统的灰砖,建筑的基础墙角用石头,窗户周围和门楣用石材装饰,体现出一种庄重的气氛。坊子虽然没有像青岛那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近代带状城市,但它是山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城镇。铁路、工厂、工人住宅构成城镇的主体,集中体现了近代工矿城镇的特征。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当春节遇到非遗 山东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年味十足

下一篇:年俗丨聊聊咱们山东的传统春节习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