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商丘文史|解码“华夏祖地”(二)

2023-05-07 06:29分类: 河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88 年1 月,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呼吁:21 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2000 年前孔子的智慧,必须重新认识东亚东文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被视若全球人类未来希望的西方文明成为众矢之的,被指责为20 世纪诸多社会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20 世纪后期的两大奇迹:一是东亚崛起的奇迹,二是海外华人创造的奇迹。而这一切,都使人体验到了延伸于海外的华夏文明风采,使人感受到了华夏文明无穷的生命力量。

  如同“华夏祖地”,华夏文明同样难说就是一种纯粹、单一的文明样本,她倒是更彰显一个大文化概念举一千从、包罗万象的深邃内涵。不难断言,解码“华夏祖地”,溯源华夏文明,尤为行之有效。

  当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已成为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华夏历史文明的孕育和发展地区,许多省份已以此为己任,提出省级文化方略。如山西省将该省定位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以及“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甘肃省提出要打造“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河南以中原腹地,重在打造传承创新核心区:“打造根基牢固的中华文化之源的祖地”、“建成展示华夏文明的标地”、“做好大遗址保护特区的示范地”等。

  华夏文明,可谓中华一切文明的源头。华夏文明核心区,已划定河南,辐射周边。而在这样一个巨制的文化坐标中,商丘文化文明,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将重重地点在哪里?

  记者有一个迷津,解码“华夏祖地”,将从哪一点始?又到哪一点终?从哪一条路回溯?沿途哪些文化记忆务必拾起?哪些不得不割爱放下?

  这个系列的总策划、京九晚报总编张浩哲指点记者,解码“华夏祖地”,如果仅把她视作一个大大的历史符号,加以解读,追根溯源,打开的将不只是思路,更有渠道。迷津豁开,拨云见日。

  5月18日伊始,大型历史音乐剧《文成公主》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六场。该剧再现了1300多年前,从华丽的大唐盛世到神秘的雪域高原,一位公主为和亲远嫁西藏的历史故事和宏大场景。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藏民有歌谣称颂他们这位远道而来王后:“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这歌里唱的,怕不只是一位大唐公主的远嫁,实在是一场华夏文明的远嫁和流播。历史上,与新疆、西藏地区,从汉、唐以后,由于民族迁移、政治与经济等原因,不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而且使华夏文化文明不断得以融合、扩大。

  情同此理,华夏文明核心区,同样是一个大大的历史符号,对她的解读与溯源,不仅要放眼历史,更要统观各民族的战争、迁徙和融合。

  新石器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前者是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具有彩绘和绳纹为特色,称为彩陶文化;后者以轮制黑陶为特色,称之为黑陶文化。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一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它们分别出现于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与公元前2900-前2000年。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是该阶段后期的代表人物,表示已转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初期国家阶段。传说人物来源不一,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过程。这代表华夏文化核心区已经出现。

  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它使黄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以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接近、交往、战争、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并作为“凝聚核”向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区,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地区扩散,在逐渐整合中,最终纳入华夏文化。

  “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秦始皇,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后,第一次统一中国,开创了以后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其采取车同轨、书同文、立郡县和确定度量衡标准等政策,对华夏文化的扩散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长期“民族分合、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从秦把岭南收入版图以后,汉民多次大规模地向长江、珠江以及云贵地区移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华夏文化。当地的土著民族,由于与汉族混居,除西南山区以外,大多接受中原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成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北方,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与长城以南的大汉民族,长期交战或和亲。在东晋、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时,游牧民族大量进入边境,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权。元、清两代,蒙古族与满族还建立了全国性政权。这种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给华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动力,形成新的整合。

  曾听一位学历史的学者的戏说,他说大汉民族最是一个善于同化一切的民族,当初日本不是战败而降的话,现在有可能同内蒙、满清一样,已是大中国的一个省份。

  戏说只能一笑听之。这倒是可以佐证,华夏文明核心区,实在难以在某一点、某一地上界定她,否则,只会局限了她底蕴的广博和厚重。

  的确,当华夏历史文明孕育和发展区的各省,纷纷出台省级的文化方略,在争取国家资金倾斜,打造自己的华夏文明核心区之际,谁慢半拍,谁将如鲠在喉,噬脐莫及。

  “呵呵”。如果这篇文字允许记者在此傻笑一下,她倒愿意把这种“无奈”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不过,无奈之后,她对商丘文化的表达和坚持,却是永不停息。

  现实点说,商丘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发展,遭遇的怕不只是瓶颈和挑战,而是自身不知“身在何处”的尴尬和无奈。让“遗存遗址”说话,我们何止百口难辩?然而,历史给予这块风土吉壤的深情眷顾,我们不能不承情,也不能不感恩。

  文献和仅有的遗址遗存表明,作为中国多个重大源头文明的起源地,商丘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祖地”之一,和华夏文明核心区之一。从没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能像商丘一样,她的文明起步,恰恰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步;她的历史厚度,恰恰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厚度。华夏上下五千年史诗般的文明进程中,商丘不仅没有缺位过,而且自始至终立体地呈现为一条清晰、坚韧而又无比活跃的历史生长线,而且成就过那么多个不胜枚举的伟大灵魂,产生过那么多次难以罗列的历史嬗变,创造过那么多项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遗留下那么多处追思先贤的古迹名胜,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商丘的文化文明,闪现着华夏文明的源头之光。这儿最早闪现出中华黄河文明之光。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一手拉开黄河文明的序幕,一手开创了中华火文明史。其钻木取火的首创,让商丘最早沐浴了黄河文明之光,让古老商丘拥有了世界格局和国家意志。今天的商丘,在距离不到200米的范围内,一边是燧皇陵,一边是阏伯台,这一台一陵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商丘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荣耀,更是中国火文明史的立体再现。他们的贡献让史前的商丘成为一块文明向八方流淌的高地。

  这儿是华夏思想文明的圣地,一度见证中国思想文明的碰撞和远播。中国存在一个圣人文化现象。这个圣人文化现象的出现,正是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如果有心找来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地图,在上面将几位圣人的出生地标一下,连一连,我们会发现一个奇迹:中华圣人文化现象呈现一个圈,这个圈就局限在中国中部地区,以中原为地望之地。如果再细心些,又会另有发现:这个圈是以商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如同文明向八方传递。中国的圣人文化,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中国的思想文化。圣人文化的表达,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中国思想文明的阐释。

  商丘是三商之源,这儿闪现着商族融合、商朝开国以及商业文明的创始与远播之光。

  商人“服牛乘马,以为专利。这样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农、牧结合的经济,使这个部落很快兴旺起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也相应地扩大了。因此,商人与其他部落之间的交换也是比较活跃的。王亥的时候,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这是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相土乘马,王亥服牛”深远意义的高度评价。王亥驯服牛,使商业的远征成为可能。王亥经商,不仅将商业贸易传授四方,而且将“诚信”文明播撒天下。

  商丘还是天下黄皮肤黑眼睛的寻根之地。一万年前的三皇之首燧人氏观季风,首创“风”姓。从此,中华民族诞生了第一姓氏——风。可以说,中华民族根在中原,中原之根在商丘。商丘是燧人氏安葬地,也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安葬地。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就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目前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氏中,有7个姓氏族根就在商丘。除帝喾后裔外,有据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还有葛、虞、陶、陈、田、桑、甾、犬、火、睢等。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厚重文化,凝聚的是国家意志,闪耀的是文明之光,彰显的是能够令民族为之动容的“文之势”。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高速入轨时,这样一个文化核心区,怎能缺席?但缺不缺席,的确更考验“商丘智慧”。

  班琳丽,笔名班若,197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两部,诗集两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作品发表在《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绿风》等刊物。《一腔白菜》获《中国作家》文学奖;《小日子》获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等。现居商丘。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郑州市上街区:展文化自信 促文旅融合 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下一篇: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成爆款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