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非遗 品美食”河南非遗美食打卡赛——【假日好食节】之羊肉汤制作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心灵需要鸡汤,身体需要羊汤!这个五一假期,赏美景,更要吃美食,不妨在打卡清单里列一项滋补的羊汤吧!
河南人喝汤的文化由来已久,俗语讲“唱戏的腔,河南的汤”,在河南的饮食结构中,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广东喝汤的众所周知,河南喝汤虽然低调,但却挡不住一代代人对汤的执着热爱。
在洛阳,喝牛肉汤、羊肉汤是一种民间文化,特别是老城、瀍河的“老汤”,或浓或淡,风格各异,但都拥有大量的固定食客。
春天喝羊肉汤可提阳气、祛风湿,夏天喝羊肉汤可促排汗降毒素,秋天喝羊肉汤对呼吸道大有裨益,冬天喝羊肉汤更具祛寒与开胃健脾之功效。
接下来,将带领大家来到河南非遗美食打卡赛【假日好食节】的第二篇章:羊肉汤制作篇。
洛阳喝汤习俗起源说法不一,现有的各大汤馆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历经数百年至今,以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肉片连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为代表,品类多达二三十种。韩城羊肉汤制作技艺是在河南省宜阳县韩城镇汉、回人民之间长期传承的汤制作技艺。
家族和师徒传承是韩城羊肉汤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方式。乔海江是乔记羊肉汤馆第六代传人,韩城羊肉汤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老祖父、祖父、父亲等长辈的影响,非常喜欢厨师行业。学校毕业之后就跟着家里人学打馍、制作汤,很快就掌握了秘诀,至今从事制汤技艺已近30年的时间。
韩城羊肉汤,不是单纯的一道汤,而是一种小吃形式,一种饮食风俗,讲究的是“鲜、肥、清、辣”四个特点。其一是鲜。选择肥壮的山羊,当天宰杀,当天下锅,入口即知是现杀现卖,让人馋肠大解;其二是肥。一羊一锅,定量加水,不串锅,不搀假,原汁原味,肥而不腻;其三是清。韩城羊肉汤不使粉芡,各种佐料袋装入锅,熬到家的羊汤微带胶质,清澈透明,毫无混浊油腻之物;最后是辣。韩城羊肉汤不要尖辣,不要麻辣,要的是鲜香扑鼻的微辣。韩城羊肉汤可烩肉,可泡馍,可烩菜,适应性颇广。最常见的吃法是泡馍,以原汤烩制的“熬面”、“糊饽”更具地方风味。
汤保持有一定的膻味是韩城羊肉汤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有句俗语“不膻不叫羊肉汤”,其膻味浓郁悠长,耐人寻味。
韩城羊肉汤选料精细考究,清洗、熬煮、切配、循环出汤等技术独特,汤味独到。山羊选择膘肥体壮,佐料使用适量到位,熬煮保持沸腾状态,使羊油快速融化,达到水油交融,形成乳状。
欢迎大家在每天的10:3022:00来到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品尝~
洛阳的老人们常说:“清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其实这汤指的就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羊肉汤。龙门自古出名泉,龙门李家三旦羊肉汤熬汤采自本地深井泉水,羊肉采用豫西本地山羊,制汤过程崇尚自然,泉水配山羊,极佳的搭配,食材无任何人工添加剂,很多来龙门石窟参观的游客也慕名前来品尝,滚烫雪白的羊汤,再撒上碧绿的葱花,羊肉香而不腻,汤鲜而不膻,一碗香气四溢的羊肉汤让人食欲大增,每天早晨,特别是在三伏天,方圆几里地的一些老人们,总会早早的等候在店门前,为的就是能喝上这第一锅鲜汤。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汤下肚后,额角已泌出汗珠,此时打两个饱嗝,再到龙门石窟的广场上打通太极拳,舒展一下筋骨,强身健体,温和滋补。龙门李家三旦羊肉汤历史悠久,就连店家自己也不知道这锅老汤到底滚了有多少年,从记事起家里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长久以来赢得洛阳汤界一致好评。
李小孬,祖上几代经营饮食行业,本人自幼热爱餐饮文化,恰逢改革开放大好时机,李小孬刻苦钻研家传技艺,遍访羊肉行名师,深入研究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科学配方,大胆探索,在祖辈羊肉汤的基础上科学改进,使得羊汤更加卫生健康、绿色环保。
羊肉性温,可以滋补,店家以特别方法去除羊肉膻味,每天食客赢门,络绎不绝,长年不衰。从凌晨三点开始烧水煮肉,加入纯天然独家配制大料,翻滚熬制数小时。食用时,应先在碗里放上切好的肉片,撒上葱段和香菜末,加入独家调配的多达十数种的秘制佐料,再用翻着花儿的滚汤一浇,等羊肉汤“出炉”时,还可根据个人口味放些独家秘制辣椒。食用时可以泡食烧饼、烙馍,免费加汤,桌上配有盐、醋、辣椒。再是单独喝汤,把羊肉分部位以蒜汁调成凉菜上桌。
龙门李家三旦羊肉汤位于龙门石窟西北服务区入口处广化寺广场,独特的地理位置,淳朴的民风,铸造了多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传承不息的文化精神。
丈地特色羊肉汤流布于许昌建安区丈地村一带,是我省较为少见的炝锅羊肉汤。自清末以来,主要在当地回族群体之间传承,在许昌各县区皆有大量汤馆,省会郑州及部分省外城镇也有丈地熬汤人前往开馆待客,是河南著名羊肉汤之一。
该技艺是中原食羊历史、羹汤历史、清真餐饮历史的见证,体现了民族之间、地域之间饮食文化的交融与流变,经常食用,除可满足人体营养所需,也有开胃健脾、散寒助阳、益肾补虚之食疗价值和补益效果。
该项目是丈地乃至许昌特色饮食文化符号。在丈地,喝羊汤已经成为当地许多民众的生活方式,是丈地各族人民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是他们舌尖上的乡愁。百年来,丈地村回、汉各族民众以之为纽带,相互支持,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民族团结之路。丈地汤馆林立,熬汤人遍布全省各地,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杨书清,自幼随父亲学习羊肉汤制作,经过长期实践和摸索,对祖传秘料配方进一步改良完善,制作的羊肉汤成为丈地羊肉汤的代表之作。在传承丈地特色羊肉汤技艺时,不但培养多名回族弟子,还传授给多名汉族子弟,且不局限本地人,促进了丈地羊肉汤的传承和传播。2004年3月,杨书清制作的羊肉汤获得“许昌市风味名吃”称号;2015年,清香阁羊肉汤获得“许昌市首届地方特色小吃”称号。
丈地特色羊肉汤选取本地优质小山羊鲜肉,切薄片;高汤多为全羊骨架熬煮四小时以上;单锅随点随做,将鲜肉片入热油锅爆炒,加高汤大火煮开,撒入由30多味中草药配制成的“秘料”及盐调味,入碗后酌情加葱花、香菜即成,多作午、晚餐食。
其特点可概括为“一厚”“两鲜”“三香”:“一厚”为汤底醇厚,以牛油、羊油爆炒羊肉,加以骨汤,成品比一般羊肉汤要浓,口感扎实,醇厚隽永;“两鲜”,羊肉因爆炒而鲜嫩,羊汤因熬煮而鲜美;“三香”,因长时间熬煮而呈现的骨汤醇香,因爆炒而呈现的微糊香,以秘料加入而呈现的调料复合香。
丈地坐落于交通要道两侧,曾有官家驿站,历史上为商贾集聚之地。该村因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靳裁之在此地“设帐讲学”而得名帐地村,后误写为“丈地村”。丈地清香阁位于(建安区)107国道苏桥镇丈地村11组44号。
三宝羊肉汤创始人马俊祥,生于清康熙59年(公元1721年),祖藉新乡市封丘县荆乡金圪嗒村,因自幼家贫,为谋生计,12岁离开家乡在开封小吃铺做学徒,后对羊肉汤的制作技艺情有独钟,耗十余年精力奔走于各种风味的羊肉汤名店拜师学艺。23岁时马俊祥已能熟练掌握羊肉汤的制作技艺,开始自己经营羊肉汤馆,生意日渐兴隆,在当时的开封已小有名气。因马俊祥乳名叫三宝,大家都叫三宝羊肉汤,名字越叫越响,马俊祥便把三宝羊肉汤作为店名。1938年黄河决口发大水,三宝羊肉汤制作技艺第9代传人马玉春带家人逃难至周口市川汇区继续经营三宝羊肉汤馆为生。此后,历经岁月更迭,三宝羊肉汤的制作技艺延续传承至11代传人马华伟。马华伟1980年10月开始随父学艺,逐渐掌握三宝羊肉汤制作技艺,在传统羊肉汤制作基础上,熬制出的羊肉鲜汤“不腥不膻,肉质酥烂,汤色乳白,味道清新”。
马华伟,第11代传人,自1980年10月随父学艺,逐渐掌握三宝羊肉汤制作技艺,并在传统羊肉汤制作基础上,熬制出了“不腥不膻,肉质酥烂,汤色乳白,味道清新”的羊肉鲜汤。1995年1月份,开始独立经营三宝羊肉汤馆,成为周口名吃,2008年建立“溵川三宝”羊肉汤品牌店。曾于2016年4月25日参加在郑州举办的三宝羊肉汤制作技艺交流会等活动;2017年11月1日参加济源省首届餐饮博览会。
三宝羊肉汤主料精选本地槐山羊,配以羊骨等料,配料为良姜、核桃、枸杞、百合等16种药材。制作工艺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划几刀,入沸水焯血水;其次把羊肉放入煮好的汤锅内,另加适量水,大火烧沸后,放入葱白、生姜等配料,转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后将羊肉切片装碗,加原汤、精盐倒入羊肉汤碗内搅匀即成。传统工艺熬制的羊肉鲜汤不腥不膻,肉质细嫩,汤汁乳白似牛乳,闻着膻香不腻,喝着鲜美可口,品着沁人心脾。
欢迎大家在假期期间至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建安路口东50米路南品味这一份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