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唐宫夜宴》、考古盲盒……河南还会有怎样的文化出圈之作?

2023-05-01 09:09分类: 河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月22日,河南博物院元宵节奇妙夜发布会召开,宣布将在2月25日晚的元宵节晚会上,继续主打优秀传统文化牌,以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为吸睛点,再次带来一场贯穿古今的奇妙之旅。同时,霍尊、周延(GAI)等著名歌手也将加盟演出。

  一群唐代年轻丰腴的乐师,身着华美艳丽的唐代服饰,一起去参加皇宫夜宴演出。2021河南春晚的舞台上,时长5分钟的节目《唐宫夜宴》,展现了夜宴乐师从准备、整理妆容再到正式演奏的过程,少女憨态可掬的形象,配以AR技术虚拟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文物形象,把观众带回了盛唐,也让更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节目出圈后,这个以河南博物院馆藏乐俑为原型创作的舞蹈,一下带火了郑州歌舞剧院、洛阳博物馆,也让河南博物院继“考古盲盒”后迎来第二波热度,更让河南文化又火了一把。《人民日报》微博评论:“惊艳!唐宫夜宴再现大唐之美。”《新华社》评价:“不迎合、不媚俗,当潮不让你最中!”

  热度持续高涨,郑州歌舞剧院《唐宫夜宴》舞蹈编创团队迅速投入2021河南元宵晚会的筹备中,辗转在河南博物院、开封清明上河园、登封观景台、洛阳应台门等多地拍摄录制,工作到凌晨是最近的常态。

  同样工作到凌晨的,还有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考古盲盒”和“古钱币巧克力”热度尚未褪去,目前“考古盲盒”销量已达十几万,仅这一款产品的销售额,截至目前已达千万元。《唐宫夜宴》来袭,宋华和同事们又收到了大量网友希望能推出相关文创产品的迫切希望。“现在与‘考古盲盒’联动的复刻版陶俑和Q版唐宫小姐姐形象已经完成开发,近期就会陆续推出。”宋华介绍。

  宋新洋是博雅文化产业集团旗下博雅礼豫文创策划,早在2020年11月份,她就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唐宫夜宴》的舞蹈视频,那时这一舞蹈还尚未经过科技和新媒体包装。“当时看过之后,觉得这个节目很有传播出圈的‘潜力’,还和很多人推荐了这个节目。今年春晚没想到真的看到它出圈了,作为热爱传统文化的一分子,我也感到很高兴。”宋新洋说。

  舞蹈《唐宫夜宴》由郑州歌舞剧院创排、郑州歌舞剧舞蹈编导陈琳执导,它的一夜爆红,绝非偶然。陈琳说,早在2017年,她便萌生用唯美古典舞展现厚重中原文化的想法,在寻找素材过程中,她被河南博物院一组彩绘陶伎乐女俑吸引了。“假如让‘她们’活起来,会给今天的人们讲述什么故事?”

  历时两年的创意酝酿和一年半的排练打磨,《唐宫夜宴》于2020年10月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现场首演。这些“活起来”的唐俑们腮帮鼓鼓、“斜红”妆容、憨态可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

  在陈琳看来,以舞蹈为职业的自己和1500多年前的唐乐舞俑是同行,“只不过她们是舞给帝王将相看,而我们的舞蹈是奉献给人民群众”。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认为,《唐宫夜宴》的成功经验,有五点:

  第一,实现了古代文化的现代化,将唐三彩和唐俑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转化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第二,实现了文物的活态化,将静态的文物展示,通过艺术家的二度创作,转变为舞蹈这一动态形式;

  第三,采用了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亦庄亦谐,使历史气息浓厚的唐三彩文物,焕发出唐代文化的时尚、青春和朝气;

  第四,运用科技手段,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亦真亦幻,加强了舞台效果,助力了文化传播;

  第五,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与青年群体的连接更紧密,也使传统文化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

  “国宝、国风、国潮,”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河南春晚导演陈雷曾这样总结此次《唐宫夜宴》的出圈原因,“关键是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问题。”《唐宫夜宴》出圈背后,汪振军同样这样分析,“当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更多开始追求精神需求。而以文物、汉服、古琴等为例的‘国潮’风,也反映了青年的审美趋向和文化寻根的需求。”

  从《唐宫夜宴》回看其他带有河南元素的文化现象“出圈”,其中有一定内在联系。

  2017年,央视综艺频道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播出,第三期河南篇,呈现了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三大镇院之宝,明星流量的加持,对文化的活化演绎,让河南博物院一时之间广受关注。去年年底出圈的“考古盲盒”,一度脱销,如今仍供不应求。再到此次《唐宫夜宴》带火“到河南博物院打卡”的话题,在宋华看来,这背后,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近年来国家大政策的持续引导。”宋华表示。2017年《国家宝藏》出圈背后,是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2016年7月1日,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提出文化自信,并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指出其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020年12月1日,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火爆的前夕,第23期《求是》杂志原文刊登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要求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做好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在全社会引发一波考古热,成为考古盲盒出圈的重要背景因素。

  其实,从2005年开始,“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就成为政府白皮书中的关键词,受到关注。2013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发布,指出要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文化产业发展之路。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进一步引发了文化产业发展热潮。近几年,河南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扶持高成长服务业,为本土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注入信心。

  而从市场变化来看,近几年,故宫IP热、《国家宝藏》播出,点燃了年轻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热情。宋华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今天,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已经在年轻人心中扎根,而他们也不断成长为具有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意愿和能力的群体,进而成为当下文创产品出圈的“主力军”。

  在这些大背景下,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河南博物院作为综合类博物馆,通史陈列长期以来也是关注焦点,2020年9月下旬,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重磅亮相,更是吸引了诸多社会目光。

  2019年,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河南博物院成立文创领导小组,创建文创办,以平台型的合作理念广开大门,与企业、院校广泛开展合作,“我们的团队从4个人发展到十几人,目前和三所省内高校设计类专业及全省、全国上百家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大家一起来把这件事‘玩儿’到极致。”宋华说,河南博物院秉持着“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带动省内其他博物馆联合“出圈”;发起成立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委会;联合沿黄省份,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达成共识,联合资源,握指成拳,集体破圈。

  宋新洋还记得,一开始从事文创工作时,每每去外地参加行业内的交流大会,她和同事们总有点胆怯。“不敢说我们是在河南做文创,大家都觉得河南太‘土’了。”但最近一两年,发生明显变化。

  去年,宋新洋注意到,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专门提到,近十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排名进步较大的省份中就有河南。该报告认为,驱动力指数,正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宋华和她的团队成员明白,爆款产品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公众当下的心理需求,也会提高他们对下一款产品的期待。大众只增不减的文化热情,对从业者而言,既是一种信心的鼓舞,更是一种挑战。在宋华看来,“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创新”。

  宋华认为,文创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迭代、蜕变,要不断改良,用新鲜的产品去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从文创1.0时代的产品外观的改变,到2.0时代的实用型产品,再到后来3.0时代的互动型、深度体验型产品。

  回顾考古盲盒的诞生,宋华感触颇深:“最初的灵感来自市面上的考古玩具,我们觉得有点简单,想把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融合进去,又看到网友对其他产品的反馈,促使我们有了这个想法,装进了河南古都的土,设计制作了一些微缩宝物,有了产品的雏形。”

  而“兢兢业业”勋章的设计,更是神来之笔。“最初是不小心出现的挖空现象,有网友来反馈,意见很大,我们转念一想,这其实很符合考古工作者日常的工作状态,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灰坑挖半天什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思路全然打通。于是,宋华就请人专门设计勋章,转而作为奖励,兑换给挖空的消费者。

  创新并不意味着是颠覆传统、横空出世,相反,宋华认为,文创产品的创新始终是离不开文化这一根本遵循。在她看来,考古盲盒的“盲”,更大意义就在于历史文化的科普。

  “我们有大量的专家智库资源,我们不光是请教他们,让客服人员可以跟消费者讲清楚文物的来龙去脉,还开直播,邀请专家跟网友做互动,讲述盲盒里的历史文化。”在盲盒面世大概半年的时间,宋华从客服人员的反馈中,已经明显感受到,受众从最初对盲盒里是什么的好奇转变为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好奇。

  市场化运作、用户思维、新媒体传播,当这些运营规律被应用得越来越熟练之后,再回看此前河南文创的表现,宋华感慨:“以前真是捧着金饭碗没饭吃。”

  “文化产品最关键的是它的创意,而创意就是要满足并引领大众需求,不断解决大众的审美疲劳。”汪振军也注意到,河南在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发展业态、人才培育等方面,与国内一线城市还存在差距,他认为,河南不缺文化资源,缺的是创意开发利用,如何让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成为传得开、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汪振军谈到,河南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理念要转变,以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态度重在保护,现在要转向创意、开发和利用;其次,文化业态要更加丰富,在传统业态基础上,不断增加新兴业态,用科技赋能文化产品;与此同时,政府还要继续加大人才、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可以发展文化双创,完善文化类创客空间,为大学生群体、年轻的文化创客提供社会支持,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

  “《唐宫夜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在这一爆款现象之后,要总结经验,让更多的历史文物资源活态化、时尚化。”汪振军提到,可以从一种资源到多种资源,从单一形式到多种形式,从流星现象到恒星产品,从获奖作品到文化精品,让文化产品能够以名家、名作、名品为突破口,让小众文化成为大众文化。

  眼下,对于未来市场更有信心的宋新洋,正和团队全速推进新一年的项目,他们相信,“出圈”只是一个开始,河南文创产业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他们更坚信,做“豫文化”的定位是正确的,距离那个既定的“小目标”——做河南自己的文化,让更多人“见豫而知华夏礼仪”并不遥远。

  宋华也在忙碌着,那些企业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理念和思维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工作中,她并不担心“考古盲盒”“古钱币巧克力”这些爆款产品“退热”,“‘退热’是正常现象,如何能走在潮流之前,不断创新,把爆款产品转化成平台,连接更多的文创资源,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

  面对一波波“出圈”热潮,宋华认为,“我们在保持更开放的同时,也应当更有定力,无论外在形式怎样变化,内核永远不变,那就是立足于河南的历史文化,我们的使命,就是要用更新潮的方式,将历史文化种进更多人的心中”。

  据了解,新的一年,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店规模将继续扩大。这个最初18平方米的“旅游纪念品小卖部”,变身如今1000平方米的文创店,未来还有望扩展至3000平方米,728款豫博文创产品又将迎来一波波新的“伙伴”。在最初的文创工作方案中,宋华列出了五年规划:文创产品营收3000万元,让华夏文明如潮涌向四面八方。“这两年的表现还算在预期之中,对后面的路也更有信心。”

  正月十四,元宵节前夜,唐宫小姐姐又将上演怎样的“博物馆奇妙之夜”,众人拭目以待。大家同样期待的,还有《唐宫夜宴》之后,河南会有怎样的文化出圈之作。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只有河南》:创新诠释中原文化 让世界看见厚重河南

下一篇:江苏盐城:假期参观博物馆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