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入党31岁任河南省要职35岁被下放54岁任山西省委书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第三阶段,河南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进入高潮时期,全国各地都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过河南省委的部分领导却对这种情形并不乐观,他们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要循序渐进,遵从农业发展规律和当时的农村现象,当时担任河南省委的潘复生和担任省委秘书长的王庭栋就是这种态度。
可由于上级命令河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必须加快脚步,潘复生、王庭栋等人便和上级有了分歧,言论被认为是反对“三面红旗”,反对“农业合作化”。
1958年,河南省委专门召开了第九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王庭栋等一批干部被免去职务,王庭栋更是被认定为右倾机会主义份子,下放到生产队劳动。
那么,王庭栋后来结果如何呢?他的身上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便来聊聊王庭栋。
1923年6月,王庭栋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城东门街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在乡里读书,后考入平定初级中学。当时已经进入抗战全面爆发的前夕,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事业中来。
正在读书的王庭栋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和父母表示要参加革命工作,当时的王庭栋才十四、五岁,父母难免担心他的安全,只想让他好好学习,以后当个老师或其他职业,过个平静的生活。
但王庭栋却明白“国若不国,何以为家”的道理,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我党与阎锡山联合成立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来。
14岁的王庭栋表现的异常优异,他和同伴们一起宣传、募捐、游行。县城沦陷后又主动找到平西抗日县政府参加革命。
而在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王庭栋还一直学习马列主义书籍,提高思想觉悟,以至于在15岁时便成功加入我党。
此后,王庭栋担任了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地委委员等职务,在基层宣传我党思想政策,开办培训班,估计工人、农民们前来学习,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光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所在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团大战开始后,王庭栋进入军队,以独立营、独立团政委的身份发展地方组装,带领基层民兵参与战斗。
1946年,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向我党解放区大举进攻,解放战争爆发。王庭栋继续在家乡一带开展工作,和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大家爱戴。
同时王庭栋根据上级指示,带领百姓们进行减租清债、反恶霸运动,使得百姓们从物质到思想上都慢慢迎来了解放。
新中成立后,王庭栋先是担任了新乡地委委员兼秘书长,后调任平原省(建国初期设立的省份,省会为新乡,1952年撤销)委政研室副主任、办公厅主任。
1952年,29岁的王庭栋来到河南省委担任副秘书长,两年后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担任代理秘书长。
王庭栋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甚至农民疾苦。这样使得他有坚持真理、敢讲真话的特点,后被错误的停职下放。
1961年12月,王庭栋被平反,复出担任河南省委农工部副部长,他狠抓生产队劳动管理、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纠正不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观点方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一致赞扬。
特殊时期到来后,王庭栋仍坚持线年,王庭栋被调任山西革委会副主任及山西省委副书记,他认真贯彻中央指示,在党的领导下做了大量促进军民团结、社会生产生活稳定的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王庭栋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他经过研究后亲自撰写了许多兼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的调研报告,支持农村改革,努力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全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为建立富有山西特色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带您一起看看历史中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