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鸣沙遗墨——馆藏敦煌文献特展”冲刺参评“2022年全国十大精品展览”

2023-04-27 18:31分类: 河南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其中,115个参评展览包括博物馆头条每月定期发布的“十大热搜展览推介”中的近30个热搜展览,

  “深海园林”展是我国第一个集深海的冷水珊瑚,热液和冷泉三个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科学展览,对三个生态系统都进行了科学解密,在这个展览上可以和科学家们一起“深潜”进入汪院士曾偶遇的“仙境”,欣赏地球绝对黑暗世界中的“神奇园林”。

  此次展览上,汪院士和他的团队在深海科考中采集的14种、42件珍稀深海标本、23件冷水珊瑚标本首次与观众见面。

  为了给观众营造在深海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展览还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大400平方米的深海场景,同时使用3D技术打印珊瑚模型80株、60个管状蠕虫的微缩模型,与28平方米的多媒体结合,为观众多维度呈现深海的魅力。

  “鸣沙遗墨——天津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特展”由天津博物馆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协办(数字化展示)。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展示的同时引入敦煌石窟、文献的光影沉浸式交互展示。该展示区以8K超高清影音视效体验全景展现千年敦煌艺术与当代文明的碰撞,实现了创新媒介艺术与东方美学的多元对话。

  在这一“数字展厅”,观众可以体验到借助虚拟现实、交互艺术等科技艺术手段全景呈现的敦煌文化。包括:藏经洞初探(藏经洞图像再现)、《惊鸿之殿——敦煌艺术沉浸式光影体验》(敦煌遗书、莫高窟最古老石窟的数字化沉浸体验)、《来自敦煌的祝福》交互贺卡(通过触摸画面生成“祝福祥云”,扫描可以下载保存“祝福贺卡”传递“敦煌祝福”)。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共展出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的文物170余件(组),以玉器为主,辅以少量的青铜器和金器。

  本次展出的重点是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玉器,其用料讲究、工艺精巧、造型独特、纹饰流畅,充分体现出周“监于二代”、“文质彬彬”的时代风貌。展览整体划分为“玉之美”和“礼之玉”两大主题单元。“玉之美”从玉器的艺术特点出发,具象呈现西周玉器的绚烂色彩、多变造型和华丽纹饰;“礼之玉”从玉器的功能制度出发,分类叙述西周玉礼制度的前代继承、用玉创新和材质延展。

  “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以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以历史绘画收藏为特色的粤、港、澳多家文博机构,精心遴选展品约150余件/套,从画艺、画技、画材三个维度的调适入手,讲述18、19世纪中外艺术家共同创造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

  “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由意大利文化部、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支持,四川省文物局、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成都博物馆、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位于历史名城罗马,作为意大利众多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完全致力于现当代艺术收藏与展览的国家级博物馆,是首次携体量如此之大、规格如此之高的重磅展品来华展出。大展汇集了46位顶级西方艺术大师的62幅艺术杰作,横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十余流派,来自不同时期和年代的精品齐聚展厅,如同一面现代艺术的多棱镜,带领观众去照见和回望那个风云变幻时代里的奇光异彩与无限突破。

  “和合中国”展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国内22家单位协办,是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旨在宣扬古意盎然、彬蔚称盛的文物之美。

  展览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在辽宁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分为“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四大部分,总体呈现出以主题文物展的形式解读“和合”文化、突显“和合”文化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主题文物反映中国古代以和合为美的文化与社会生活、与古为新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观、部分重点文物分期展出、专业设计、举办“博物馆之夜”、为观众提供多元的服务活动八大亮点。

  “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以“惠山茶会”为主题,深挖无锡博物院馆藏资源,并联合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全国十余家知名博物馆,总计近一百二十件展品,从人文地理学出发,强调“景与物-人与事”之间的内容联系与空间叙事,突出无锡地方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经典传承价值,让更多观众从中了解我国茶文化史上这一经典雅事。

  展览分为“山中有盛名、名山聚名士、归山煮新茶、新茶引风尚”四个单元,讲述了从唐至今无锡的千年茶文化发展历史,重点描述惠山茶会这一重要的文化事件,以及它对宫廷茶事、文人茶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广东省博物馆打破时空界限,荟萃古今粤藏宋元书画策划推出“绘冠南天——粵藏宋元书画特展”,本次展览首次汇集数十件岭南地区历代藏家及文博机构收藏的宋元书画珍品及史上著名的岭南人士墨宝,并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借展了部分清代广东藏家鉴藏过的宋元书画及相关藏品,力求以“粤藏宋元书画”为引线,“挖掘作品本身的内涵,讲好作品相关的故事”,与观众一起领略宋元书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蕴涵。

  202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由清华大学与日本奈良县政府联合举办“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开幕式于9月2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向观众展示源远流长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

  本次特展共展出奈良县立橿原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100余件套与中国相关的文物,以及国内文博机构所藏的数十件与日本相关的文物。展览分为“倭人的姿态”“倭国与中国”“日本国的成立”“祈祷的样态”“大和的地宝”“中国视角的日本”六个单元,包含了诸多首次出境日本的珍贵文物,它们承载着延续千年的文明、跨越海域来到中国,与国内的珍宝汇于一处,共同勾勒一幅中日文明交流图景。

  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舍所在地的万寿寺历经五年整体保护修缮于9月16日重新开放,与此同时,5个基本陈列、35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亮相,其中7成珍贵文物是首次亮相。

  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期盼以及儒家尊老孝道的传统美德。

  此次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的问题。展品涵盖书画、器物、家具等类别,包括郭熙、文天祥、米芾、米友仁、倪瓒、杨维桢、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等名家名作,展品时间跨度从西周至明清,系统性地呈现了传承中的中国书房。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分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个空间。第二单元“正谊明道”主要展示家国情怀,突出书房的人文精神,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和仰观宇宙三个空间。第三单元“结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松、竹、梅既是书房的象征,又是文人的象征,雅集则是书房的延伸。

  作为曾经的“南宋古都”,杭州有着深厚的“宋韵”基因。今年,正值杭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牵头主办“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策展,以近40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为主线,围绕城、看见人,展示800多年前杭州城的社会风情与文化意象。

  本次展览全面展示杭州40余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组织全国范围内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件)。其中,苏州博物馆藏《钱塘观潮图》扇页、浙江图书馆藏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等珍贵文物将限时展出。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博物馆具体承办。展览共四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进考古发现的中国历史,探索东亚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青铜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历史问题。集中展示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物质精神文化。

  “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特展是在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支持下,由吴文化博物馆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从五个部分系统、全面的展现了伊特鲁里亚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包含了种类繁多的生活用品、工艺精致的各式金饰、雕刻繁复的造像和造型各异的骨灰瓮等,从不同侧面凸现了伊特鲁里亚文明从勃兴至完全归化罗马的千年兴衰。

  此次展览,包括首次与中国观众分享的特殊展品,是意中文化旅游年庆祝活动之一。通过展览可以探索意大利文明诞生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因此,该展览代表着双方在一个领域增进互相了解的又一个因素,即文化合作,这也一直是两国友谊的一个核心面。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院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共同参与,无论从规模、数量和展品等级上,堪称上博今年举办最重磅的精品大展,以此拉开了上海博物馆与国内考古大省合作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序幕,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成就。

  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件/组,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魏晋风度展是新昌博物馆筹备五年的一个原创大展。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发轫之始,士大夫精神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天下情怀,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为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为当今社会所颂扬和尊崇。同时,这一时期,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另外,这也是新昌县第一个文化高峰,是唐诗之路得以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魏晋风度展》根据这一时期的文化历史脉络,通过文物和相关场景系统地展示魏晋时期的文化盛况。该展商借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山东青州博物馆等国内二十家博物馆的近二百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58件,三级文物79件,多件文物在国内属首次亮相,精品荟萃,蔚为大观,堪称文化艺术大展。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展品近2000余件(套),分为“史前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五个部分。展览系统阐释西藏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阐释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主权行使以及西藏地区各民族与国内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与文化互鉴,阐释西藏地区各族人民在推动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发展以及缔造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伟大贡献,揭示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观史实,展现西藏在中国领导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的伟大成就。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展览通过“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庆文化”“时代之光”四个部分展示高原人民的民情风俗、文化性格、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帮助观众增进对西藏民俗文化地域性、民族性、互融性和时代性的了解,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此共同推动广大中华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该展览共分为“曙光”“变革”“争霸”“融合”“对话”五个单元,横跨叙利亚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描绘了长达50万年的文化图景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展览汇聚了来自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等9家叙利亚博物馆和3家国内博物馆的196件/组精美文物,包括来自叙利亚的祭拜者雕像、亚述壁画、青金石项链,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刻花纹石碑、敦煌研究院的叙利亚文《圣经•诗篇》复制品等,以展示中叙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展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友谊。

  长沙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七十年来,长沙一代代考古工作者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发掘保护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并通过深入研究,逐渐揭示了长沙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切实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向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

  展览分为“楚汉钩沉 名城重光”“溯洄求索 文明再现”和“古郡回眸 星城溢彩”三个单元,分别从马王堆汉墓、汉王陵为代表的汉代墓葬,长沙考古在探索史前文明、发掘长沙简牍、考证长沙窑窑址及文化面貌等方面的重要收获,以及长沙古城墙和护城河等方面系统展示了长沙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

  新开馆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4个篇章。展览以中国的金石学开端《考古图》为开篇,展示了1921年中国考古学在仰韶的诞生,着重讲述了1933年标志着陕西科学考古发端的宝鸡斗鸡台考古,和因此而创立、成熟的中国考古类型学。西安半坡、秦兵马俑坑、汉阳陵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重大遗址考古成果在这里展出。

  展览以玻璃艺术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和长安地区的多彩文化,表达“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与“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和伟大创新。

  整个展览分为“玻璃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玻璃艺术的变革与飞跃”“丝路玻璃的交流与交融”三个单元,通过玻璃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玻璃艺术的发展特点。

  本次展览集合全国14个省市及地区,共计38家文博单位的精美展品,共同呈现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165件(套)绿松石文物精品,光华夺目,卓然不群,静静见证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两周、秦汉、隋唐、宋明,长达9000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撷取一部分具有文化光彩、艺术魅力、形式精致、易于陈列演示的内容,力求以点带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华瑰宝--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共分八个部分,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展览中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积累的珍藏。

  展览精选浙博馆藏的古代女性题材画作,同时配套展示相关的古代女性饰品、服饰、生活用品等实物,以及当代女艺术家的作品,通过160余件(组)展品,邀观众一起看画中丽人千姿百态,品画外丽人百味人生。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分“闺闱风韵”“云幕椒房”“庭院春深”三个单元,根据西湖美术馆三层的展厅格局排布展线,从外在到内在,带领观众逐步走近古代女性的世界。并通过详细的信息组团,延伸相关知识点,以进一步丰富观众对古代女性的认知。

  本次展览荟萃了280件(套)青铜器珍品,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宝藏,也有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典藏青铜瑰宝。它们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可以窥见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以及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向观众诠释、展示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展览以“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为题,从“王的时代”“国之大事”“庙堂之下”“古典余辉”四部分着手,诠释青铜在王政、国事、贵族生活及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凸显青铜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青海省博物馆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开展。

  青海省博物馆整合全省文物资源,丰富展品来源,在充分挖掘自身馆藏资源及文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青海博物馆联盟文物资源,扩充展品类型,丰富展览内容,提高策展办展能力,精心组织策划了“1+3”主题展览体系,展览展陈面积增加至9450平方米,上展文物1331件(套)/2405件,其中一级文物191件,珍贵文物248件(套),首次展出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出土文物。

  “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位于苏博西馆一层,从“城、史、人”三个方面展现苏州万年文明史、二千五百年城市史,溯源苏州文脉传承和地域文化。

  西馆苏州历史陈列,共计展出文物1200余件/套,精品文物150件。狮子山下,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眛剑等重量级文物惊艳亮相,一批在库房封藏多年的出土文物也将集中展出,一点点揭开苏州地下宝藏世界的面纱,丰富城市文史版图。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红事白事狭路相逢各让一半办红事够倒霉的能碰到一起太少见

下一篇:带你解读民俗了解开封民俗文化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