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南阳、信阳担任过河南、辽宁省委书记正部级享年81岁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河南省,地处“天下之中”,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地区。位于中国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的河南省,今日更是成为了沿海开放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在改革开放东风的吹拂下,河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即将步入强省富省的行列。
河南省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果,自然离不开中央的政策和河南人民的艰苦奋斗,但更得益于河南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班子的艰辛付出。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戴苏理同志,便是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老革命家。
戴苏理18岁便投身革命,在抗日的烽火中加入中国,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和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在战火的洗礼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工领导者。
建国后,戴苏理的成就更加的辉煌,长期官居高位。他担任过南阳地委书记,信阳地委书记,中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省委书记,河南省省长,辽宁省委书记等职务,跻身正部级行列,抵达其职业生涯的辉煌巅峰。那么,在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戴苏理,原名戴登润,1919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襄垣县戴家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尽管战乱不断,时局动荡不安,老百姓的生活都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但很有远见的父母仍然砸锅卖铁送戴苏理去学校念书,他们深信只有从知识中获取了力量,才能改变儿子悲惨的命运,在乱世的旧中国找到一条好的出路。
从小聪明睿智,又酷爱读书的戴苏理,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发奋苦读,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长治四中就读。
通过读书,戴苏理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教育,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思想进步,又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这也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和思想基础。
正是在长治中学求学期间,戴苏理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先进理念,心灵上产生了巨大震撼,追求思想进步,并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时年18岁,从此以后,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之航。
牺盟会是领导的抗日爱国组织,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这个组织发展迅猛,其鼎盛时期曾发展到了89万余名会员,为抗日战争培养了200多万名领导干部,纷纷奔赴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
他们都成为了抗日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戴苏里也是在这个组织中加入中国,并成为了该组织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里,戴苏理迅速成长起来,在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在此期间,他担任过中共长治县委书记,壶关县委书记,陵川县委书记,长子县委书记,地委部长等职。
他带领当地民众积极抗日,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发展生产,开展抗日宣传等工作,为支援前线部队对日作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成为其强大的物资和兵源保障基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轰轰烈烈地解放战争时期,戴苏理主要在豫陕鄂地区战斗。他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地方政治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他担任了中共豫陕鄂区、豫西区地委书记等职,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号召当地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为前线部队补充兵力,提供物资保障等,成为解放军强大的物资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在革命战争年代功勋卓著,建国后,戴苏理受到了重用,担任了南阳地委书记,信阳地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等职,年仅35岁,就官至副部级,可谓是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在此期间,戴苏理经历了很多大的事件,如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分田分地的土地运动,以及1958年的“”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等。
无论是搞哪一项运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戴苏理都实事求是,沉着应战,如同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指挥打一场最难打的硬仗和恶仗,并竭尽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颇有大将军风范,从而改善了河南的状况,使得河南人民平稳地渡过了那段艰难时期,深受河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年代,戴苏理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被免除了一切职务,并下放农村劳动。他毕竟是趟过战火的勇士,能够面对任何的艰难险阻。他凭着自己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挺过了四年灰暗时期,终于迎来了拨开乌云见天日的那一天。
1971年,戴苏理重新复出工作,从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到1977年晋升为河南省委书记。在1981年时,他又出任河南省省长一职。在此期间,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戴苏理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明白百姓最需要什么,知道该为百姓做什么。在主政河南期间,他用最短的时间,走访了河南100多个县市,真正走到乡村去,将脚步落实到每一个山村,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很快就找到了一条适合河南农业大省发展的新路子。
彼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切都还在探索之中,改革之路布满了荆棘,改革的脚步迈得异常艰难。戴苏理不畏艰险,敢于充当改革开放的先锋,大胆地在河南广泛的农村地区实行包括“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内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形式,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倡导农民大胆创新,开放思想,指导农民科技种田,努力提高农业产量。他还大力发展个体经济,鼓励农民开荒种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发展副业生产,把一切权力都交给农民,至于种什么,怎么种等,都由农民自己决定,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他还加强城乡贸易结合,极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一条龙,并亲自带头为农产品找出路、拓宽市场。在他的带领下,农民很快就获得了巨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久困河南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有结余,并逐渐富裕起来。河南人民对这位善于办实事、办好事的省委书记盛赞不已!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戴苏理也十分重视河南省工业的发展。他充分利用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和“天下之中”交通枢纽的优势,借助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加大对矿产行业等重工业的投入,并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为了加快河南省工业的发展,他立即着手交通设施等基础行业的建设,为河南的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与经济发达兄弟省份的经济技术合作,寻求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等一系列振兴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戴苏理的不懈努力下,经过河南省上下齐心协力,很快就改变了河南省工业发展的状况,不仅有了自己的主导产品,还建起了很多的厂矿,一改昔日尘土遍地的城市风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工业繁荣景象。
在工农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取得飞速发展后,戴苏理又加速教育、文化以及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在他的精心部署下,此后,河南省便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紧紧地跟随在发达省份的后面,迈上了改革开放的快速道,开启了经济腾飞之旅,从而有了今天辉煌的发展成就,戴苏理功不可没。
戴苏理自从1947年来到河南省工作,到1982年被调离河南,他为河南默默耕耘、呕心沥血,长达35年之久,为河南省奉献了大半辈子,是令几代河南人都肃然起敬的好省委书记,河南人民永远铭记着他的丰功伟绩!
1982年,在河南创下辉煌业绩后,根据中央的调令,戴苏理依依惜别河南,一路北上,来到了辽宁,出任辽宁省委书记,扛起了建设另一个北方边境大省的历史重任。
虽然此时他已经63岁了,但他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同年轻人一样,甩开膀子加油干,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中。
在任职辽宁省期间,他充分发挥辽宁重工业基地的优势和辽宁的省情特点,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全力以赴振兴辽宁经济,为辽宁省的各项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辽宁省的经济腾飞作出了不朽功勋,极大地提高了辽宁人民的生活水平,被辽宁人民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省委书记”。
2001年1月22日,戴苏理不幸病逝于沈阳,走完了他81年的辉煌人生历程。戴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足迹永远留在河南和辽宁两省的大地上,他永远活在两省人民的心中。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这便是对戴苏理革命前辈,一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止的最真实写照。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因为有了像戴书记这样的革命家,才能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