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以来河南文化事业发展概况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培育了风格独特的中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河南文化事业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扎根中原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迎来了发展的辉煌时期。
河南是戏剧大省,拥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和蒲剧、坠剧、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河南戏剧热烈豪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尤其是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曲剧《陈三两》、《风雪配》、《卷席筒》,越调《收姜维》等剧目,久演不衰,广为流传。河南戏曲史上曾经涌现出了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陈素贞、虎美玲、任洪恩、王清芬、王慧,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海连池,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等一大批艺术大家。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204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4084个。全省有中等艺术院校15所,为全省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近年来,坚持以戏剧创作为中心,实施精品战略,用精品带动普遍繁荣,在普遍繁荣基础上提炼精品。通过抓创作观念转变,抓创作队伍培训提高,抓创作机制措施转换,特别是通过大幅提高优秀剧本奖金开展优秀剧本征集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全省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作品质量逐年提高,1998-2002年征集剧本400多个,为艺术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豫剧《香魂女》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并获第十四届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香魂女》、《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和弦子》、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老子、儿子和弦子》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我省的优秀杂技节目在国际、国内的赛事中也多次获得大奖。在今年9月举行的“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上,26个参赛剧目全部为新创作的作品,而且题材丰富,门类众多,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戏曲精品。在加强文艺创作与生产的同时,积极将文艺精品推向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每年演出5万多场,其中到农村演出4万多场。
社会文化网络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35个,藏书总量1286万册(件);群众艺术馆24个,文化馆188个,文化站2217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423个。坚持开展了文化先进县(市)的创建工作。全省目前已命名1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15个“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和 25个 省级文化先进县、30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认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百千千万”、“四个一百”和结合驻村工作文化下乡等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加强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广场文化,带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的发展。全省已出现了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广场118个,每年举行广场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今年举办的“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庆“六一”少儿电视晚会、全省公共图书馆 “倡导全民读书,实施优质服务”、“河南省社区文化月”等活动不仅活跃了城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为十六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我省的社会文化工作在国内外赛事活动中屡获大奖,近年来,获得全国社会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奖12个,银奖13个,铜奖16个;获得全国少儿艺术“蒲公英”奖比赛金奖17个和日本国际儿童画展奖项达4000多项。
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持集中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培育建设和依法规范文化市场。近5年来,全省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发行放映走私影片案108起,收缴走私拷贝300余本。收缴盗版、非法音像制品800余万盘(张)。2002年8月13日,全省统一集中销毁违法音像制品393448盘(张),整顿和规范音像市场工作取得了又一次阶段性成果。坚持开展评选“百佳文明文化经营单位”、创建“大众娱乐场所”等活动,命名了500余家大众娱乐场所,倡导大众的、健康的娱乐活动。目前,全省共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1万多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8300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文化经营活动,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正在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全省城乡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稳步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电影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2131”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县级电影放行机构为依托,以发行站为纽带,以农村电影队为基本队伍的遍布全省广大农村的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全省农村16mm电影拷贝发行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我省摄制的戏曲电影片《闫家滩》、《我爱我爹》获得了中国电影政府最高奖——华表奖。
河南是全国知名的文物大省。全省现已查清的各类文物点28168处,其中有9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14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文物收藏单位收藏各类文物约130万件,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全省拥有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7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洛阳龙门石窟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认真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同时,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提出“死保不保死,改革不出格,利用不唯利,发展是目的”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大改革步伐和各方面业务建设,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省绝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维修和妥善保护,基本实现了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0项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陈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快速发展。全省现有博物馆73座,特别是河南博物院、南阳汉画馆、郑州博物馆、三门峡虢国遗址博物馆等一批骨干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巩固和发展了具有中原特色的博物馆网络。全省各博物馆每年办各类展览200多个,接待观众约1000万人次。河南博物院的《楚国青铜艺术陈列》、洛阳市博物馆的《永恒的文明》、南阳汉画馆《南阳汉画像石陈列》等分别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坚持“把握方向,服从大局,以我为主,择精选优,扩大影响,促进友谊”的原则,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资源,推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近5年来共完成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200多项,范围涉及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省在日本举办的《大黄河文明展》、在香港举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精品展》获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组团参加了“中韩国民交流年”、日本 “中国文化年”活动,河南少林寺武僧表演团的友好访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对台文化交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每年交流项目10余项。特别是“河南省青年豫剧团”赴台湾巡演、“豫台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豫台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