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以历史名人命名的主干道光武路最不“光”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仲景路、张衡路、孔明路,卧龙路、两相路、信臣路、杜诗路、邓禹路、百里奚路……
科圣、医圣、智圣、“召父杜母”、大秦名相、“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哪一个路名背后,都有赫赫有名的人物。
看看光武路(从车站路到独山大道),有时候就感觉,别说跟南阳城区的主干道比,恐怕放到县里,也有些汗颜。
就像刘秀没成事时,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光武路也有一个并不光鲜的“小出身”。
环城路旁有环城乡,也就是今天的汉冶办事处。虽在城里,其实与乡道相差无几。
窄小歪斜,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这十个字就是为当初的环城路“量身订做”。
几十年来,南阳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修路、扩路的步伐从未停歇,但光武路似乎就脱不掉“乡里娃”的壳,更遑论什么王者之气!
这段光武路,不仅有段人行道黄土裸露,通行不便,更让人提心吊胆的是:许多太阳能路灯一点不亮,跟萤火虫一样发着微光——更有一些灯彻底瞎了,成了聋子的耳朵。
匪夷所思的是,如此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中间并无隔离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一体,人车混流。
每天交通晚高峰,黑灯瞎火,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争抢而行,险象环生,不时有事故上演!
行道树,不光美化道路,更能夏日遮阳,净化空气。可是,在光武中路的一些路段,行道树成了奢侈的东西,别说大树,连小树苗也踪迹难觅。
从车站路到工业路,这段光武路歪歪扭扭,崎岖不平。看着路北边的雕像,不禁想:这样没品位的路,也真有点对不住他老人家的身份吧?
都说当年的农运会,提升了南阳的形象,特别是让一些道路“改头换面”,换档升级。
托了农运会“福”的,是光武路的两头——特别是光武东路,路面宽敞平坦,要绿化有绿化,要亮化有亮化,更有那座光武大桥,气势宏伟,总算给光武路长了脸。
欲拆不拆,半拆半就,拆拆停停……在南阳那么多道路施工中,如此状况实属少见。
如果,总是因为这困难那困难,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今天收拾一点,明天修理一点,任光武路中间部分如此“蓬头垢面“下去,那只能让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蒙尘蒙羞!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的更好而留居于城市”。哲人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作家龙应台的观点是,要想测试一个城市是否是发达城市,那么只需要两个小时大暴雨即可。
换一个说法,要想测试一个城市的道路是否发达,那么只需要花点时间晚上过一趟即可。
一个城市发展的如何,不仅仅在于金碧辉煌、金缕玉衣的摩天大厦,更在于人民的生活体验和居住感受。
城市管理者在积极打造城市“颜值”的同时,更要在“气质”方面下功夫,既要做“显绩”又要做“潜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城市治理的“面子”是景观改造,“里子”是发展理念的扪心自问:城市道路功能完备不完备,水域干不干净、清不清澈,垃圾是不是到处乱扔,空气是不是清新?
因为从一条光武路的“老大难”,我们就知道南阳还没有完成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塑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下足绣花功夫,从每一条路,每个市场、小区、学校、单位入手,抓住关键细节和细微之处,消除工作的空白点,努力把精细化的要求体现在方方面面,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
如何落实城市精细化长效常态管理?市民吹哨、部门报到、处罚有效,落实“路长制”“街长制”,定路、定岗、定员,带着“放大镜”逐项对标,用好“绣花针”逐点补缺,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开展城市日常全覆盖巡查管控,处理“堵点”“难点”问题。
创卫创文,不是一时之役,而是长久之计。奖罚分明,监管到位,让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退无可退、躲无可躲,真正把城市管起来、短板补起来,实现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城市才能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畅起来,亮起来,绿起来,净起来。
如果说,卫生与文明的国家级招牌,给足了南阳“面子”;那么,接下来,像修好管好光武路这样的民生实事,就是百姓热切企盼的“里子”,应该成为主政者践行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