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河南省情综述

2023-04-18 02:20分类: 河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基本情况 河南位于祖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07.3万亩。2001年底总人口9555万,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乡村的人口为7109万人,占75.6%。全省有汉、回、蒙古、满、壮、苗、藏、维吾尔、彝、朝鲜、土家、白等56个民族。辖17个省辖市、1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2123个乡镇。省会郑州市。

  历史简述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和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伏羲和女娲在淮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轩辕皇帝诞生并建都立国于新郑,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北宋,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悠久的历史为河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里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以少林武术发源地名扬四海的“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洛阳龙门石窟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考古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河南地灵人杰,名人辈出。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出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李斯、刘秀、张良、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褚遂良、吴道子;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杨靖宇,革命先辈、彭雪枫,“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他们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骄傲。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地形地势 河南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达千米以上,东部平原坦荡无垠,海拔多在百米之下。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行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地型地表形态复杂,地貌种类繁多,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气候 河南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5-—9.5℃,年均无霜期332—265天,年均降雨量1380—526毫米。全省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水利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1500多条,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总量413亿立方米。河南省建成水库2391座,其中大型水库21座、中型102座,总库容269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7200多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5600多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多平方公里。正在建设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

  矿产资源 河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已发现矿产资源154种,探明储量的81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全国前5位的有26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47种。其中,钼、蓝晶石、铸型用砂岩、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镓、红柱石、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铝土矿、钨、铼、红柱石、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铯、含钾砂页岩、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铷、电石用灰岩、玉石第5位。

  能源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新建和改建了姚孟、焦作、首阳山、鸭河口、三门峡、安阳、新乡、鹤壁等电厂。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778.7万千瓦,居全国第5位;2001年全年发电量795.94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808.41亿千瓦时,发、用电量均居全国第6位。河南境内已探明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建有和河南油田,油、气产量居全国第5位。全省煤矿企业65个,原煤产量达1亿吨,居全国第2位。

  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九五”期间,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至2001年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56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5位,列中西部省份之首,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四个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目前,河南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化省份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660.34亿元,全省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项目约5.2个,其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中型项目183个。 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27.9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工业步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已拥有39个行业大类、182个行业中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具有现代特征的石化、电器、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工业化进程加快。200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2458.1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原煤、氧化铝、电解铝、黄金、平板玻璃、水泥、沙、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彩色玻壳、肉制品、速冻食品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一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安彩”彩色显像管玻壳、“双汇”火腿肠、“莲花”味精、“新飞”电冰箱、“CLFG”浮法玻璃、“东方红”柴油机、“许继”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等名牌产品在全国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近来来,河南坚持走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增值的发展道路,着力培育支柱产业,重点支持了洛阳石化工程等20项振兴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快电力建设步伐,重点培育了机械电子、化工、食品、轻纺、建材等5大支柱产业,建设了一批能源、机电、石油化工、煤炭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煤炭、建材、造纸等行业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无保障的小企业。同时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1.3%,形成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重点企业。

  股票上市规模不断扩大。从1993年河南第一只股票豫白鸽公开上市发行至2001年底,河南已27家企业上市家,发行A股26只,H股2只。全年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148.83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 河南在发展国有企业的同时,鼓励和发展股份制和私营企业,2001年底,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117.42万户,从业人员227万人;有私营企业54989家,从业人员56万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47亿元。

  农村经济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农副产区之一。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农副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棉、油、烟主要产区之一。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畜牧业比较发达,大牲畜存栏量居全国首位。种类繁多的植物、动物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开发和利用价值。从80年代开始,河南省投资逐步建成61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和28个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农业区域综合开发,已成为众多外商看好的农业投资重点省份之一。

  200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4119.88万吨,居全国第1位。棉花总产量82.77万吨,居全国第2位。油料作物总产量362.49万吨,居全国第2位。烤烟产量32万吨,居全国第3位。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牛存栏、牛出栏、牛肉产量、山羊存栏六项指标居全国第一。肉类总产量540.65万吨,禽蛋产量286万吨,奶类产量30万吨。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向优质化和多样化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2170万亩,优质水稻面积408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774万亩。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720亿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920万人。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6位。

  交通 河南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6632公里。京广、京九、焦柳线与陇海、汤濮、新荷、漯阜线在境内交汇,形成“三纵四横”的铁路网。省会郑州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新开通的欧亚大陆桥横贯全省。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拥有国际集装箱货场,是中国内陆省份唯一的陆路货运一类开放口岸,中转吞吐能力和作业手段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检、结汇等手续在该口岸可以直接办理;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也是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站之一,5条国际集装箱运输线路从郑州直通上海、九龙、连云港、天津、青岛港口。

  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9条国道干线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69000公里,总量居全国第六。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77公里,基本形成了一个纵横南北、连接东西的河南高速公路大“十字架”。

  河南航空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机场每周有500多个航班飞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开有通往香港、澳门、曼谷、吉隆坡、俄罗斯等地包机。郑州新郑机场为全国17个4E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也是北京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设计高峰每小时旅客吞吐量1900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6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3万吨。2001年新郑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机场,2002年被国家民航总局评为全国文明机场。

  通讯 河南是重要的通信枢纽,京汉广、郑徐和郑西3条国家一级通信光缆以及3条微波干线纵横贯通全境,长途传输实现了自动化,长途线路实现了数字化,城乡电话交换机全部实现了程控化。全省电线万户,电线部/百人,其中固定电线万户,移动电线万户。互联网出省带宽达5G,省内带宽达到90G,互联网络用户累计达到154万户。

  国内贸易 河南省遵循“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已逐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河城市群为依托,城乡贯通,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的商贸、金融、信息中心,使中原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以郑州商贸城建设为突破口,全省形成了许多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地、贸易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一年一届的郑州商品交易会在全国享有盛誉,它与其他展示会、博览会、新产品发布会等一起,进一步烘托出了郑州商贸中心的地位。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536个(不含集市贸易),年交易额逾1000亿元。200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9.80亿元。

  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首家规范化的粮食期货市场,被誉为“中国第一市”,“郑州价格”成为全国粮油交易的指导价格,也是世界粮油市场的重要参考价格。河南科技市场是全国七大常设技术交易场所之一,中西部地区技术交易中心。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河南省已具备了吸纳和消化更多资金的市场容量,有效的流通将使这一市场网络进一步扩大化。

  外经外贸 近年来,河南省外经外贸不断发展壮大。1994年,河南实施“开放带动” 战略,全省对外经济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外贸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200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7.9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17.1亿美元,进口完成10.8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进口产品由以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和单机设备为主,逐步转向以引进技术、关键设备、生产原料为主。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随着中国加入WTO时间的临近,河南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力度加大。目前,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日益扩大,出口已发展到20多个大类,上千个品种,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设立了海外企业,初步形成了海外经销网络。全省已有2011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展。到2001年,全省累计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6871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96.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54亿美元,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单个项目平均利用外资额上升,国外大财团、大公司来豫投资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增多。2001年全年利用外资4.57亿美元。

  教育 河南的教育结构得到调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01年,全省共有小学39825所,在校学生1070.73万人;初中5565所,在校生588.65万人;普通高中819所,在校生94.73万人;普通高校64所,在校生36.91万人;研究生培养机构20个,硕士学位点264个,博士学位点15个,在校硕士生4449人、博士生207人。独立设置的幼儿园1757所,在园幼儿12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114所,在校生90.21万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7所,特殊教育学校121所。

  科技 2000年底,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49万人,拥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320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4.8万人。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679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21项。全省共建立了2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和10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个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5亿元。

  文化 河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3614处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2001年底,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4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4084个;文化馆188个,公共图书馆135个,博物馆73个。全省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达94%以上。

  卫生 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10719个,卫生技术人员27.17万人。全省有县及县以上医院952所,乡镇卫生院2057所,专科防治站42所,卫生防疫机构192所,妇幼保健院(所)136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在广大农村,还有乡村医生99275人,在农村设有医疗点62961个,平均每个农行政村1.31个。目前,河南在角膜移植、食管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眼内异物定位、中西医结合正骨等医学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体育 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方面,较突出的项目有乒乓球、跆拳道、射击、赛艇、武术、自行车等。河南是少林拳、太极拳的发源地,武术活动丰富多彩,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太极武术节成为影响国内外、有国际经贸性质的大型体育运动项目。

  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 2001年底,全省林地面积2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34%。全省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0种。全省湿地面积110万公顷,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8个,森林公园55处。全省已批准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9个。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全省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0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9%。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公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职工2001年底,全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达527.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1.9万人,养老金发放率99.9%;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71.57%万人,离退休人员11.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各类人员674.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4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24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07万人。1998年至2001年底,全省累计有148.28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期间累计新增下岗职工98.98万人,已实现再就业113.77万人。

  旅游资源 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馆藏文物逾百万件,占全国八分之一。这些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生动纪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河南也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源于河南的姓氏大约有1500多个,百家姓中有73家姓氏的祖根都在这里,其中包括“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在河南重点建设的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旅游线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51处。

  河南省内东走芒砀,南亘大别,西屹秦岭,北峙太行,中居嵩岳,名山大川,交相辉映。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全省共有中岳嵩山、林州红旗渠和济源王屋山等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其中国家级4处;有嵩县白云山、鲁山石人山等森林公园35处,其中国家级16处。五岳之中的嵩山日前已被列为世界地质遗产;石人山、白云山以雄奇险峻的山峰,星罗棋布的飞瀑、清泉和奇特的温带森林植被群落正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渡假胜地。

  本世纪的前10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河南省提出了中长期战略目标,即实现从人口大省到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河南省鼓励外商投资于资源开发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参与现有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投资办农业、牧业,从事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等。

  近年来,河南省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和推介河南外部形象。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河南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卓越的自然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喜迎党代会10次党代会12个关键词 读懂河南72年发展

下一篇:文化_河南_每日经济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