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郑州各种民俗热闹闹 有些民俗渐走远(3)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年元宵节,很多人抱怨没有小时候有气氛。那20年前的元宵节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找来几位80后读者,讲述他们童年的元宵节记忆。
各个乡镇的民俗表演队会齐聚县城,一边走一边表演,县城内但凡能过车辆的大街小巷,各个民俗队均会串个来回,而我们这些观看者则会跟随着锣鼓声,看完一支再寻找另一支。总之,不把所有表演看完,绝不罢休。
民俗表演中,有踩高跷、划旱船、敲锣鼓、舞狮子等多种,但舞狮子却是多个队伍不可或缺的。
最有趣的是,每当两个表演队碰面时,双方的舞狮队均会展开大PK,一个“狮子”上前“挑衅”,其余过来协助,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在锣鼓鼓点的配合下,双方各展绝技。然后,有人搬来桌子、凳子,个个“狮子”跳在桌凳上,舞动一阵后,再从上方跳下去争抢一个竹笼,抢得竹笼方会得到围观者阵阵尖叫声。
那时,除民俗表演外,各种民俗小物品、小玩具也均会走上街头。其中必买的一样玩具叫“琉璃喇叭”,外形宛如一个封口喇叭的琉璃喇叭由玻璃做成,轻轻一吹,会发出“嘣嘣”的响声,但吹吸有讲究,用力小出不了声,用力大会吹破。买来后,孩子们聚在一起比着吹,看谁吹的声音好听。那两天,往往吹得腮帮子疼。现在这种玩具已很少见。
老家在登封农村,小时候过元宵节,一群小伙伴各自提盏手工灯笼,挨家挨户串门。
先是一两人,接着三五成群,很快全村的小孩就聚拢在一起。孩子们天性好胜,主题也自然转化成比一比谁的灯笼更漂亮。这时,外婆的那盏灯笼便大放异彩。
这是一盏用烟盒做的灯笼,由烟盒裁剪成的六边形拼凑而成,烟盒本身的图案被打乱后,还真够得上艺术品。不晓得拥有第一盏灯笼时是几岁,只记得上小学前,已对外婆节前寻找整条的烟盒留有印象,几天后的元宵节,烟盒变成了一盏精美的灯笼,外婆还在里面放满各式糖果。
没几年后,塑料灯笼便流行起来,外婆的烟盒灯笼成为每个元宵节藏在心底的念想。策划社会新闻中心□执行记者宁田甜张丛博贺笑天张瞧田育臣张朝朱建豪文记者白周峰实习生吕秋娴摄影(除署名外)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