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镇——中原四大名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名气最大的朱仙镇,在历史上曾和汉口、佛山、景德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现在不但不如后三者发展的好,就是在中原,也不如道口、赊店、和周口,仍为开封市下面的一个乡镇。
周口镇最后的境遇应该是最好的,她取代了淮阳的地位,继承了历史上的陈州府,成为新的地级市周口市。
明代万历年间,贾鲁河河道疏浚完成,于是周家口成为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初的五十年间,贾鲁河疏浚达十次,以确保河运畅通。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镇的发展达到顶峰,开辟渡口16个,拥有街道116条,常住居民数万人,流动人口达数十万人。
顺贾鲁河往下游走,这条河在周家口地区与沙河、颍河交汇,流往东南方向,经安徽境内汇入淮河。
也正是这个天然的交汇,周家口这个小集镇凭其三面夹河的优势,商铺迅速增多,成为“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
从京津地区运来的盐,从江南运来的茶、米、干果、绸缎,从汉口、湖南等地运来的糖、茶、杂货、竹器以及从山东运来的粮食在这里中转,周家口成为连接京津冀与淮南地区对外建立经济联系的基地。
在河南省内,西华、扶沟、沈丘、项城、商水、太康、鄢陵、北舞渡、漯河、襄城等地的瓷器、农产品、粮食、杂货等都要从周家口转运。
康熙初年,周口有1919户。陈州管粮州判原在州治(今淮阳县城)内,康熙九年(1670年)移设周家口,统管全镇市面,周家口遂成为繁荣市镇。至乾隆年间,周家口商务臻于鼎盛。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陈州为府,并添设粮捕水利通判“驻扎周家口”。至乾隆、道光年间,商务趋于鼎盛,东南各省之特产由淮入颍至周家口转运,溯贾鲁河北上直达朱仙镇,行销郑、汴及西北、华北各地;而山西的铜铁、蒙疆的骡马,连同省内豫西的山货,新郑的红枣,豫东的粮食、棉花、黄花菜、芝麻、油料、皮毛等农副产品或在周家口进行交易,或源源不断的由颍水入淮河运往东南各省。
据统计,从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至二十五年三月,陈州府五县所输粮食223600余石。
截止到道光十八年,周家口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就有坐商164家,行商320家,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达1500至2000家,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以此可小窥当时周家口商业的盛况。
清朝中后期,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1843年,黄河在中牟决口,致使贾鲁河淤积,贾鲁河北上开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复。周家口镇的商业开始走向萧条。咸丰同治年间,捻军战乱波及周家口,镇内的许多庙宇建筑“三次焚毁,几至于尽”。
1901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周口以西数十公里的漯河因地处铁路沿线而吸引了大量商民,周口也彻底告别了古代“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繁华。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正值汛期的黄河改道,顺贾鲁河颍河而下。周口一带成为黄泛重灾区,受灾长达九年之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各县市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淮阳专区、商丘专区和许昌地区。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2000年,周口地区改为地级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