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火绫子“火起来”——河南商城县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4月12日,商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县第七小学举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绫子”专场演出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由商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商城县映山红艺术团承办。
一百多名学生现场观看非遗舞蹈“火绫子”展演,在热闹的音乐中,“老杆儿”引“蜡花”和“花鼓腿子”出场,演员们踩着搓步、颤步或碎步,轻巧滑稽,灵性十足,舞蹈动作有抢手巾、抢扇子、抢板凳、逮蜡花等,整个舞蹈如溪水般流畅,引得学生们沉醉其中。省级传承人黄瑞英、市级传承人何敬菊与学生亲密互动,一招一式口传身授。活动促进了学生对非遗舞蹈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之心。
据县志记载,商城火绫子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宋,延续于明清,不绝至今,上世纪六十年代,商城县“九寨十八村,村村玩火绫子”。商城火绫子省级传承人刘世巨讲述: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下朝后,在后宫持朝王伞领着宫女和太监边舞边唱,戏耍逗乐,创立了这种歌舞形式,掌老杆的角色即为“唐王”,是舞蹈的中心人物,所撑杈伞叫作“朝王伞”;后该舞蹈传出宫外,流入商城并落地生根,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艺术。
“火绫子”非遗舞蹈由一个“老杆儿”“四梳(女角)”“四挎(男角)”共九人组成,配有说唱和锣鼓乐器等。道具有木梆或花棍、花巾(手帕)、彩扇,动作以搓步、颤步、碎步、顿步、滑步、追步、挑担步、平足步、波浪步等为主,九个出场人物中,有掌杈伞一人,叫“老杆儿”,扮一风趣的老汉,一手掌杈伞,一手持蒲扇,口衔哨子(指挥用)。有“四梳”女角,旧时男扮女装,用黑纱手帕包头,好像姑娘梳的独辫,故得名“四梳”,俗称“蜡花”和“花鼓娘子”,画俊脸,用红绿彩纸束一朵花系在前额,着彩衣裤,穿绣花鞋,腰系围兜,左手拿花巾,右手持彩扇。有“四挎”男角,因早先男角挎花鼓,后改为挎彩,故名“四挎”,俗称“花鼓腿子”,画俊脸,用红巾或黄巾包头,扎蝴蝶结,着花边舞衣,腰系红彩,手握一对木棒或花棍。
火绫子亦舞亦唱,有说有逗,以打击乐相伴奏,所到之处,锣鼓喧天,歌声悠扬,舞姿风趣,道板诙谐,引人入胜,出场虽然只有9人,效果可比一台大戏。该舞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表演形式热闹风趣、喜庆朴实,唱词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机灵。火绫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融刚劲舒张、质朴优美、风趣诙谐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活动组织者、商城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朱华梅说:“我们推进非遗舞蹈进校园,目的是要让青少年记得住文化的根与魂,希望火绫子火起来,更多的人参与的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