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春节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上坟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上坟,是老家的土叫法,其实就是到坟前祭拜逝去的亲人。虽然目前已经全面推行火化,但在比以前土葬是我们这里的唯一的形式。所以,即便是在火葬推行十几年后,我们这里的人们依然遵循着最原始的习俗——上坟。
今年春节天气时阴时雨,少有晴天。通往村子的土路虽然铺垫了不少石子,但在雨水的浸泡下,仍然是水窝遍地,异常光滑。随便走两步,鞋子裤腿上就沾满了泥土,若是不小心,很可能来个屁股开花,浑身衣服都要全换。
因此,在小的时候,人们最喜欢在雨天穿的便是黑色的高筒胶鞋。穿上胶鞋当真是天不怕地不怕,泥泞水坑随便踩,乐趣当真是多极了。可如今与故乡的联系越来越少,胶鞋这种“土味十足”的鞋子也要早已被扔进了时间的垃圾堆。
上坟需要带好黄色的火纸(容易燃烧的薄薄的粗糙的专门用来烧的纸)、打火机、豆包(或者菜包)、鞭炮甚至还有铁掀。而上坟的人群一般也有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大多是本家人才能去,未过门的媳妇儿或者男朋友是不适合去的。家庭的女性成员也都是可以去的。
走在乡间道路上,最大的感觉就是清新。空气清冷,小麦深绿,土壤新鲜,阴沉的天气中飘过一丝丝清澈的云汽,枯萎的草木也一摆往日的肃杀,隐隐有些春意在涌动。
村子边的田间是两三亩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油菜,宽大的叶片上黄绿色的脉络非常清晰。冬雨的浸润不仅打击它们的生机,反而带来了生命的顽强之美。
到了坟前,就是压黄纸,烧黄纸,摆祭品,放鞭炮,磕头!在这里我想说说磕头。有些人觉得这是文化糟粕是陋习,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祖先父辈给我们生命财产地位等实实在在的“财富”,我们能给予逝去的亲人们却只有这种隔空的敬重了,怎么看我们都是“获益者”。如果没有这种方式,我们还会记得祖宗先人吗?我始终认为,家族传承文化是国人的文化命脉,不能丢。
村子里住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房屋随着主人的离去开始变得颓废破烂、直至坍塌成为一堆砖砾。剩下的保存相对完好的房屋也少有人来住,只是在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有人来贴几副对联,缅怀过去,憧憬未来。
这些年,许多村子在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中回归了原始的土地面貌。可能再过一些时间,后辈们也不会知道这里就是自己祖辈父辈们生活的地方。从某种角度上看,这是一种进步。